拍摄大师历史
——北京音乐电台再次成功转播柏林森林音乐会(文:陈·)
陈力、陈肖斌和帕胡德
就像热爱音乐的电视观众不知道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北京热爱音乐的广播听众也很少不知道柏林森林音乐会。去年,北京音乐广播对2002年柏林森林音乐会的首次现场直播,让数百万古典乐迷了解并喜爱上了这场轻松、活泼、优雅、优美的夏季音乐会。
瓦尔德尼森林剧院(Waldney Forest Theater)位于德国柏林郊区,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附近一片茂密的天然森林中,是一个露天表演场地,可容纳22000名观众。每年夏天,这里都会举办大量精彩的露天音乐会,有时周末还会放映露天电影。每次演出都吸引大量观众观看。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优雅环境、轻松曲目、休闲欣赏氛围,深受大众喜爱,尤其是在夏日的微风中,听着林中鸟鸣,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着美酒佳肴,听着人间仙乐,自然其乐融融;在夏季的音乐派对中,最受欢迎的当然是每年音乐季世界顶级柏林爱乐乐团在这里举办的最后一场让人放松的音乐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森林音乐会。
从1984开始举办森林音乐会。除了主角柏林爱乐乐团,参与演出的指挥和艺术家每年都由世界各地最著名的音乐家“掌权”。因为每一年的演出都有不同的主题,再加上这些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的艺术家的参与,森林音乐会的演出更加“多姿多彩”,每年的门票都相当紧张。为了让中国的乐迷与世界同步感受这一难得的精彩音乐盛会,曾用于转播萨尔斯堡音乐节、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格莱美颁奖音乐会等重大国际音乐活动的北京音乐广播,经过多方努力,于2002年首次实现了现场直播,在中国乐迷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人写信给我们,表达他们听到广播后的兴奋和激动。他们希望每年都能听到这样的广播!
陈莉和陈肖斌正在播音。
今年森林音乐会的主题是“蓝色狂想曲”之夜,所有作品都是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作品。由于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和来自美国的爵士三重奏“马库斯”的加盟,演出有了更多“亮点”;为此,北京音乐广播今年3月开始筹备演唱会的播出;从4月份开始,非典的突然爆发打乱了我们很多预定的工作节奏。当时很多国家开始限制中方人员入境,所以乐播的领导和我们都不确定预定的森林音乐会转播能否正常进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们给森林音乐会的组织者——柏林爱乐乐团的相关部门发了一封联系信。出人意料的是,乐团表示全力支持森林音乐会的播出,丝毫没有因为非典而动摇。同时,他们还积极联系了柏林RBB电台,该电台去年为我们的播出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台技术部负责人马勒先生马上幽默地对我们说:我们会继续为你们提供技术保障。你可以随意来柏林,带上你的设备,只要你不带非典!来自德国的大力配合,坚定了我们转播今年森林音乐会的信心。
5月底,北京“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工作开始全面恢复。电台领导马上想到尽快开始我台重要的演唱会转播,这也是给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们和千千万万音乐爱好者最好的音乐礼物。此时,森林音乐会播出的准备工作正式开始。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2003年北京音乐广播柏林森林音乐会的广播团队再次踏上了飞往柏林的航班;抵达柏林后,接力队立即赶往森林剧场进行例行线路测试。德国电信部门的工作和去年一样准确,我们的线路测试非常顺利。
演出前一天晚上,播音组像往常一样去森林剧场看演唱会的最后彩排。当指挥家小泽征尔、“马库斯”爵士三重奏成员和柏林爱乐乐团的艺术家们走上舞台时,我们终于第一次听到了最具创意的《蓝色狂想曲》。格什温最著名的作品是由一位作曲家专门为爵士钢琴和小型管弦乐队创作的。因为首演乐曲的钢琴家是作曲家本人,所以格什温只是简单地标注了乐曲钢琴部分的总谱,给钢琴留下了很大的即兴发挥空间,就像协奏曲中的“多彩乐章”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不同钢琴家演奏的《蓝色狂想曲》总是有很多差异的原因。但今年森林音乐会的《蓝色狂想曲》更“与众不同”:编曲把钢琴演奏交给了一支由钢琴、低音提琴和爵士鼓组成的爵士乐队,这样演奏的“即兴”成分会更突出,而且乐团是大型交响乐团。以这样的阵容演出,绝对是一部现代而鲜活的《蓝色狂想曲》。音乐会上的另一首F大调钢琴协奏曲也是如此。这种创新的版本让我们在观看彩排时感到“耳目一新”。除了我们熟悉的柏林爱乐之外,第一次接触“马库斯”爵士三重奏就印象深刻,尤其是盲人钢琴家马库斯灵活高超的钢琴演奏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指挥家小泽征尔仍然使用他独特的幽默指挥风格。在排练现场,播音组碰巧遇到了当代最杰出的长笛演奏家、现任柏林爱乐首席长笛的帕胡德。当他听说我们来自遥远的北京时,他高兴地欢迎我们,并祝愿广播取得圆满成功。他的随和谦逊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大家都以舞台为背景拍照。看了今天晚上的彩排,收获很大,大家对第二天的直播更有把握了。
作者和小泽
当地时间6月29日,是森林音乐会的“正日”;中午短暂休息后,北京音乐广播播出组按照个人分工,于下午4点早早到达森林剧场做开播前的最后准备。今年,我们的广播座位位于剧院观众席的后面,头顶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周围是愉快的观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面前的舞台全景,旁边是我们来自德国RBB电台的同事。我的角色和往年略有不同:调试完录音车上的设备,我和陈力一起坐在了播音麦克风前。虽然我们一起主持节目很多年了,但在直播中做搭档还是第一次。但当我们看到演出前舞台上观众和演员举起的人浪时,在热烈轻松的气氛下,我们开始放松了。准时开播,我和陈力的解释是“越来越好”。舞台上的表演和会场里的气氛让我们激动和兴奋。《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暖场音乐过后,随着爵士三重奏《马库斯》的出场,《蓝色狂想曲》的旋律回荡在巨大的森林剧场里,飘荡在四周茂密的树丛中,我们深深沉醉其中。想到千里之外的祖国,那么多歌迷在聆听来自森林的音乐,他们是多么渴望了解现场的情况啊!我们不禁要说:我们要把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连同美妙的音乐,献给热情的观众!虽然激动,但我们时而磕磕碰碰,时而哑口无言,但“说话”的热情从未消退。直到音乐会结束时热烈的掌声和哨声响彻整个森林,我和陈相视一笑:我们的转播成功了!
我在柏林拍摄大师。
——赴德国参加2003年柏林森林音乐会转播(文章:孙鸟瞰)
小泽大师为音乐站签名留念。
接力队在瓦尔德尼剧院。
当北京音乐台录音工程师陈先生通知我将作为播音组的一员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柏林森林音乐会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我只负责现场摄影和即时新闻采写,但能参加这样一场世界著名的音乐会,我还是莫名兴奋。毕竟我对古典音乐还是个门外汉,想老老实实听一段乐章不容易,但毕竟是工作,于是在兴奋之余,我开始准备相关的素材和资料。
这时我才发现,柏林森林演唱会的名气远比我想象的要大。自1984年创立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它是柏林爱乐乐团年度音乐季的最后一场演出,地点是柏林郊区的瓦尔德尼森林剧院。想象一下,在阴森的森林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世界顶级大师和一流管弦乐队演奏的名曲,伴着悦耳的鸟鸣。天啊,人生中还会有多少次这样美好的时刻?
我还记得我在朋友的车上不经意地跟他提起我要转播柏林森林演唱会的时候,他下意识地踩了刹车,停在了路边。他用狐疑的眼神看着我:“什么?去哪里?”我再说一遍:“去柏林看森林音乐会”!他一脸无奈:“像你这样不懂古典音乐的人,怎么会崇拜大师?这不是假球迷看世界杯吗?”我茫然的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是中央音乐学院管乐系的单簧管老师,我从他那里了解到他一直梦想着去参观柏林森林音乐会。对他、他在音乐学院的同事和同学来说,这就像一个朝圣者去朝圣地看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如此激动与迷茫,让我对森林音乐会的表演多了几分崇敬。
11小时的长途飞行把我送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柏林。走出柏林国际机场,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行李,张开双臂,深呼吸,仿佛在拥抱大师们的气息。一路上,蓝天白云,欧式建筑,高密度的绿色氧吧,车上一直放着柏林广播电台的古典调频,都是些轻快的协奏曲,伴着轻松优美的旋律,窗外悠闲漫步的人都忍不住跳起来。原来古典音乐也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由流淌。无意中想起了北京音乐台古月的节目《经典流行》,脸上露出了笑容。
观众群
一起祝贺
第一次到演出现场,正赶上演唱会前的最后一次彩排。接力队的工作主要是测试线路和现场拍照。去剧院之前,我们先来到了柏林爱乐,大师卡拉扬曾经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它的建筑造型非常不规则。据说卡拉扬曾经参与设计,黄色而独特的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优雅大气。乐团的展厅里陈列着许多音乐家的巨幅海报和珍贵唱片,空气中弥漫的浓厚音乐氛围让人对曾在这里工作过的天才演奏家肃然起敬。在排练厅,我的镜头直接追上了今年音乐会的指挥小泽征尔。他不断与表演者交流,尤其是这场音乐会的焦点——盲人钢琴家马库斯。彩排的气氛非常活跃。小泽在台下感觉很冷,颇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但是,当他站在讲台上时,他幽默的动作和幽默的语言经常引发阵阵笑声,这使得排练过程非常轻松。
离开柏林爱乐乐团后,我们开车去了瓦尔德尼森林剧院。剧院位于茂密的森林中,入口处的安保措施非常严格。我们不能开自己的车,而是在会场换乘专车穿过林间小路,才到达我们的接力车。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德国同事亲切友好,很快试车线顺利完工。有空就开始拿起相机,抓拍眼前的森林剧场。
瓦尔德尼剧院被中心的绿色森林包围着。舞台上方两个圆锥形的天花板,仿佛是在绿色海洋中游荡的白帆,蓝天白云为底。当我按下快门的时候,我分不清我是在拍照还是在画水彩画。观众席呈盆形,186级台阶,88排座位,22000个座位。我带着相机穿梭在观众席中,试图捕捉彩排中的精彩瞬间。无意中发现,无论走到哪里,剧院展示的舞台音质都出奇的一致。我惊叹不已,不得不佩服德国录音师一流的舞台声控水平。后来才知道,正因为如此,演唱会的门票价格是完全一样的,观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来听大师们的演奏。但由于森林音乐会每年只有一场演出,买不到票的人只能来彩排,但从他们渴望的表情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幸福而不是遗憾。
魅力大师
小泽也休息了。
这时,陈力先生向我招手,请我过去。到了那里,他指了指不远处。一个英俊的年轻人正在座位上和亲戚朋友聊天。从他的衣着不难看出,他应该是柏林爱乐演奏团的成员。陈力老师告诉我,他就是著名的长笛演奏家帕胡德,现在是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演奏员。我拿着相机和笔记本走向他。我原以为这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傲慢古怪,没想到他听了我的心意后欣然接受,并热情地和我们合影留念。第一次遇到这么谦虚有礼的外国艺术家,对他多了几分敬意。
2003年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正式演出是在当地时间晚上8点,柏林夏天天黑,大概会在下午65: 438+00左右..当天不到7点,就有很多观众背着包和篮子到达现场,这与国内演唱会盛装的场面大相径庭。所有的观众都穿着舒适随意,就像要去郊游一样,他们还随身带了各种小吃,比如披萨、奶酪酱、啤酒、香肠,这些都是德国人的最爱,还准备了雨伞、蜡烛、小烟花等小物品。找一个理想的座位,倒上酒,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等待演唱会。演出还没开始,不知道是谁在带动观众掀起一波人潮,此起彼伏。最有趣的是,当人们挥手穿过圆形剧场的舞台时,刚刚坐下的爱乐乐团的乐手们自然回应,让演出前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增添了热烈的气氛。这一刻,我深深体会到,音乐不仅可以自然地融入生活,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我们的广播队在列车员小泽征尔的入口处工作,所以我把镜头对准了他的一切:下车,走进休息室,和他的妻子聊天。我第一次这么接近大师。除了兴奋之外,我还请小泽征尔在音乐台为我们签名。他总是谦虚而冷静。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善良的老人,即将站在舞台上,用那根短短的棍子征服我们的耳朵和心灵。
随着小泽征尔的出场,2003年柏林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观众的掌声将小泽推上了领奖台。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是“蓝色幻想之夜”,演奏的是格什温的作品,由大型乐队演奏,三支美国黑人爵士乐队即兴表演。场面轻松幽默,史无前例。小泽不愧为当代一流的指挥家。随着他双手的舞动,乐队完全融入了激情。这个时候我就转到舞台后面去拍大师的前面。很多外国记者拿着各种专业摄影器材眼花缭乱,我怀着对音乐的崇敬和热爱,毫不犹豫地把镜头再次对准了大师。我看到他眼睛亮亮的,表情又喜又悲,动作夸张,蓬松的灰发特别醒目。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音乐像长着脚的精灵钻进了我的耳朵,用魔法浸透了我的骨髓,让我的毛孔呼吸着音符。闭上眼睛仿佛沉浸在蓝色的海洋中,无尽的、扣人心弦的旋律像鸟儿一样在脑海中穿梭。原来音乐真的可以跨越时空,触动你我的心灵。
从舞台后面绕到观众前排。我很小心,生怕打扰了正在陶醉的观众。即使没有听到现场的音乐,也能从他们每个人的脸上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兴奋和快乐。每一个动作结束,所有人都会一致起立,热烈鼓掌。伴随着音乐的掌声久久回荡在瓦尔德尼剧院上空,这是国内任何露天演唱会都无法体验到的感觉。灵魂的洗礼,让经典的旋律久久留在心中。
然而,好景总是短暂的。随着大结局的结束,持续的掌声再次被记住,随之而来的是欢呼声。没有人离开现场,期待赛道回归。果然,小泽大师放下手中的鲜花,再次挥舞起他神奇的双手。音乐开始的时候,剧场里所有人的心都沸腾了,心中的激动完全被这些音乐人点燃了!最后一首《柏林的天空?quot曲调轻快,小泽征尔不停地转身示意大家跟着节拍吹口哨,于是一些观众开始ichalky,观众席上燃起了烟火。随着音乐的节奏,音乐之声、口哨声、掌声、欢呼声和鸟鸣声结合在一起。我认为这是音乐会的最后一个乐章。这一刻,我觉得相机能表达的东西真的很有限。真正激动人心的时刻,内心的沉思都无法如此简单地记录下来,更别说大师们的音乐真谛了。在音乐中,我仿佛体会到了一种大自然的灵性,那浩瀚无边的色彩让我前所未有地愿意沉醉其中,直到永远。
柏林之旅就是这样在感知音乐的震撼中结束的。它给我的一切,很难用几句话简单概括和表达。虽然我捕捉到了表演的瞬间,但真正的音乐能带给你的一切,恐怕你都得去感受。对我来说,经历了这样的音乐洗礼,内心充满了对音乐的渴望,不再是简单的旋律,而是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期待的精神交流。作为北京音乐站的一员,我会有机会给大师拍照,但下次我会在图片里把他和他的音乐献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