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哪些文物古迹?

明升古遗址青莲寺遗址

位于寿县青莲乡青莲村。

场地四周地势平坦,总面积6万平方米,被一片南北向的水田分成两部分。遗址的文化层可分为八个层次。出土了3000多件陶器。其中泥质黑陶约占60%,泥质红陶约占30%,带砂黑陶约占20%。装饰品和篮子图案占70%,素面占30%。可见有鼎、盆、豆、盘、罐、碗、灯、杯、石簪、陶纺车等残迹。从打洞器和蛋壳黑陶的特征分析,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接近山东龙山文化。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斗鸡台遗址

也被称为北方鸡城。该场地位于市区西南15km处,寿(县)郑(阳)公路北侧,翟家营以西60m处。传说是楚王斗鸡的地方。台上台下都有类似黑陶制的陶瓷件。1982年秋进行了试掘,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的遗址。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风堂

古称少北。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

春秋时期,楚国的宰相孙帅曾主持修建,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人工水库。邵北有“天下第一塘”之称,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东晋时,安丰县位于少皮所在地,故改名安丰堂。今天安风堂是古邵北的一部分。

堤防周长25公里,面积约34平方公里,库容近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7万多公顷。历史上,它在水路运输、开垦农田和帮助军队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安风堂建有汤种岛、汤种岛、孙公庙、孙帅石像、凉亭等多个景点,开发了多个水上娱乐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春城遗址

位于寿县城关寿春镇,城南九龙乡。

寿春市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产。遗址布局合理,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仅次于夏衍首都。这座城市东、西、北三面环水,南部有一座西南小城。城市以长方形划分为15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水路。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我国发掘的最大的楚墓,年代确切,出土文物数量最多。也是唯一能被认定的楚王墓,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青铜器1000余件,楚大鼎重约400公斤。寿春城遗址是楚文化的终都,体现了楚文化的晚期特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廉颇墓

廉颇墓,位于寿县八公山季家营牛坊山西南坡,俗称“爬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桩高约20米,周长30米,地基由一块石头砌成。徐莉东临大山,西临平原,是淮河。今天是旅游胜地。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州窑遗址

寿州窑址分布广泛,多见于寿州古城北部和东部山区,现属淮南市管辖。也许是因为西域靠近淮、肥交汇处和古城中心,以木材为燃料的窑烧业应该离得比较远。取土也是有条件的。据洪《中国陶瓷史》记载,寿州窑是唐代名窑之一,居第六位:霍窑、越窑、邢窑、定窑、吴窑、寿窑、洪窑、越窑、秦窑、蜀窑。陆羽的《茶经》也把寿州窑生产的碗列在姚宏的产品上,排在第五位,并称之为“寿州瓷黄”。主要原料是紫砂,产品有许多碗、灯、杯、枕、柱、瓦等。早在唐代就使用了化妆土的烧制技术。先施白瓷衣,遮盖粗糙的胎纹,衬托美丽的釉色。器皿放在匣钵里,不使烟火冒烟,所以釉面光滑,色泽均匀,成品率高。颜色以黄釉为主,有青釉、蜡黄釉、鳗黄釉、黄绿釉、酱色釉、黑釉。瓷器研究者认为“三色”瓷器是在黄釉的基础上加青白而成。来自全国各地的寿州窑制品遗迹可以证明,寿州窑制品因交通便利而遍布大江南北,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县古城墙

寿县古称寿春。自楚高烈王二十二年(241年前)迁都于此,先后10次为郡,多次被州郡统治。

如今的城墙是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建康都城许郡重建的,墙砖面上也常见“建康与许都统一”的字样。这座城市的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 m,高8.3 m,底宽18-22 m,顶宽4-1m,墙体夯土,外侧贴砖。外墙下部有高2 m的石基,向内倾斜,逐层收集。濠在城外东南,宽约60米。它北面被水环绕,西面是犀首湖。外墙脚下建有宽约8米的石堤。城内有四门,东有宾阳,南有童菲,西有鼎湖,北有荆淮。四门均有护门瓮,其中西门外门朝北,北门外门朝西,东门内外门平行交错,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

寿县古城墙是中国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南王墓

淮南王墓位于吴柱善南坡,即八公山东、泗顶山南、合阜公路寿县段以北不到100米处。墓前有清同治八年(1869)吴坤秀用楷书书写的《汉怀南王墓》碑。陵园占地2366平方米,四周有1米高的青石挡土墙,有石雕保护标志、墓碑重建和管理规定。在墓室的南面,铺设了一条连接合阜(合肥)和阜阳公路的通道,墓室周围的人行道上设置了青石围栏。是寿县北部又一个引人注目的景点。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

在古城西街中段,有一座宏伟的古代建筑群坐北朝南。这是孔庙,俗称“诺学”,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据《寿州志》记载,此楼建于唐代,元代从城东南角迁来。占地20000平方米,有广场、亭台楼阁等30个建筑。

大成殿、明伦殿等主要建筑基本保存完好。进首院前有牌楼“盘宫”、“快坎”、“阳高”,牌楼飞檐,古色古香。第二个入口是半月形的“池畔”,通常被称为“冠军桥”。人们总爱扶着扶手爬上桥,俯瞰清澈的海水和游动的鱼儿。池北中轴线上是“蓟门”,东厢房是名官殿,西厢房是香仙殿。从蓟门进入三院,来到夫子庙的主殿大成殿。大厅宽五间,深三间,是学校的主体建筑。气势恢宏,气势磅礴。大成殿两侧有装具,是放置牌位的地方。正殿前是一个一米高的石台,四周是雕花石栅栏,平台左右是两棵参天银杏树,把正殿点缀得更加庄严。从正厅左右两侧的“外厅”和“进厅”进入第四进院,明伦厅排在最后。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

原名崇教寺、东寺、道真寺,明初改名。在安徽省寿县城关东北角,为唐玄奘在贞观年间(627-694)所建。目前,该寺为阿清式建筑,包括山门、佛殿门、大雄宝殿、禅堂、客堂等。大雄宝殿金碧辉煌,陈列着唐、宋、明、清的木雕、铜像、泥塑。唐木雕沉静肃穆,双颊饱满;宋木雕低眉默坐,表情生动;明铜铸法简洁浑厚,寓意生动;明末清初的十八罗汉泥塑特别庄严,姿态各异,造型奇特,塑法简练,堪称艺术瑰宝。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罗汉铜铸

十八罗汉铜像原在县城北门圆通寺,1962年迁至弘治。现存雕像15尊。这些雕像体积很小(高63-67厘米),但看起来栩栩如生,其形状显示出简单和丰富的特点。从雕像背面的刻字可知其铸造年代为明万历三十三至三十五年(1605-1607)。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

位于西街清真寺巷,建于明代。

清真寺坐西向东,总面积5600多平方米。寺内有三重院落,前院正门为大中门,中间为主楼即朝拜殿,前有石台,两厢为高加文的教房。后院由围绕无相殿墙形成。院内有四棵参天银杏树,殿宇庄严肃穆。

大厅宽五间,深七间。大厅周围有走廊和石柱。寺庙的南、北两侧有五个检票口。结构和雕刻都具有明代建筑的特点。厅内原本悬挂的清代康熙至宣彤时期的20块牌匾已不存在,但仍有乾隆至光绪时期的6块牌匾。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