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事件符合「天时、地利、人和」?

1,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经典例子。

当时曹操统一北方,置中原于末路,以百万之兵攻取荆襄,甚至还依仗皇帝做诸侯。他手下谋士众多,战将如云,骄横跋扈。他们有一场消灭孙刘之战,正好定下江南之势,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机。同时占据长江北岸,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

吴栋的实力只有23/10,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长江天险和训练有素的水军。最终弱者能战胜强者,就是凭借长江和水军的优势,火攻有效。

更重要的是,当初东吴内部被的嚣张气焰所震惊,对于是战还是降曹意见不一。好在孙权不仅意志坚定,还统一了思想,与刘联手抗曹。最终双方联合起来,打败了曹军。

2.长平之战

当时战国七雄中,秦国是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最强的。

六国五弱(齐、楚、燕、汉、魏),独一无二的赵自赵武灵王练“胡夫骑射”以来,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新军,实力与秦相当,成为六国霸主,形成秦赵抗衡之势。

于是震惊世界的“长平大战”就在上党地区长平爆发了。整个战役历时三年,两国都是以倾销本国的实力来作战。

秦朝基于长达百年的变法,凭借强大的国力,处处蚕食。世人一听说秦国强大,而且还是的国王,名声显赫,包括“战神”范雎,以及闻名天下的强大战力,都变得苍白无力。

廉颇受赵国委派,险守。两年多,秦国帮不了赵国,意思是“天时不如地利”。

但赵执信听信谗言,不再起用蔺相如、廉颇等老将为臣,启用了曾经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一个政治和军事上的错误。

此时的秦朝并不怀疑用人。秦国的亲自坐在后面,宰相以全国之力亲自监薪。田雷是一个详尽的战略,民事和军事力量相得益彰。最后赵被引出战,退路和粮道都被切断了。经过一场血战,赵终于被打败了。战后,赵一蹶不振。至此,秦国称霸天下的基础基本形成。这所谓“地理位置不如人文和谐。”

3.洪水之战

著名的洪水之战爆发于公元前638年的冬天。那年早些时候,宋军大举进攻郑,这使得郑向楚国求援。于是在那年十月,楚军出兵攻打宋。十月底,宋军回到中国,攻打洪水北岸的楚人。165438+10月1,两军隔河相遇。此战,宋国主场,楚国客军。

由于中国是北半球的国家,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都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北的中原地区。在这种背景下,冬暖夏凉,北方寒冷,南方温暖,是一个基本的地理知识。

所以这一战,楚人在天气(气候)上没有优势。由于长途跋涉的楚人越过防城山北上作战,冬季不利于楚军杀敌。比如公元前595年,楚军攻打宋朝,楚庄王指挥军队在宋朝境内建房种粮,以持久战模式猛攻宋朝9个月。直到冬天,因为士兵们被寒冷的气候所困扰,楚庄王亲自给士兵们分发御寒衣物。

公元前555年冬,楚人入侵中原郑,但由于后勤人员损失惨重,熟读天文历法的说:‘天道多在西北,不时必徒劳。“由于楚人本身违反了自然气候规律,冬季北上作战,因为气候原因遭受了额外的损失。

也就是说,来自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楚人,冬天北战要忍受寒冷的气候;不仅天气不利,而且宋军优先占据洪水以北的高地地形,居高临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军在天时地利上都没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