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二仙的故事

很久以前,华山云台山上住着一个和尚。他带领两个弟子致力于炼丹术的修炼。为了取回药材,老师的父亲每天早上都要背上一个篮子,背上一把药锄,走出庙门,走过峰、岭、沟、坡,寻找药材,直到西山日落才回来。

有一天,他正在山里挖药,突然来了两个胖娃娃,一个挽着发髻,一个裹着红肚兜。这两个天真活泼的娃娃一来,就帮他找药苗。太阳落山,他就要回家了,两个可爱的娃娃消失在密林里。一天,两天,三天,他来的时候这两个娃娃天天来,回来的时候他就回来了。过了很久,他不禁纳闷,这一对懂事又勤快的娃娃是谁?我们必须弄清楚。

有一天,两个娃娃又来帮他挖药,他说:“你是谁的娃娃?”你住在哪里?”“我们是山里的娃娃,住在这山里。"说着,两个娃娃跑来跑去找药苗. "在这座山上?”他不禁纳闷...

日落时分,正当他提着装满草药的篮子时,两个娃娃举手说:“明天见!””说完,他又蹦又笑,往山下跑去。这时,他跟着走了几步,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盯着它。然而,两个娃娃眨眼间消失在蒙蒙的烟雾中,他们还是没有看清楚。

回到庙里,老道士坐在油灯下,他和他的两个弟子正在思考他们采摘的草药...说他们是怪物,从来没见过对人有害的意义;据说是神仙,但没见过神奇的表演。那是什么鬼东西?我们必须想办法弄清楚。于是,他想了又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忍不住脱口而出,“就是这样!做就是了!”两个徒弟听了,笑着问:“师傅,我们该怎么办?”听完弟子的提问,他醒悟了,说:“没事,没事。”

半夜,老道士悄悄拿出针线包,从中抽出一根白线,用针穿上。天一亮,他就背着篮子出去了。两个娃娃一如既往地高高兴兴地帮他找药苗。但他紧紧地盯着娃娃,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把准备好的针线别在他们俩的任何一个身上。当两个娃娃正抱着一大堆草药弯腰往筐里装的时候,他迅速而轻巧地把早已捏在手里的针线别在其中一个娃娃的背上,然后和娃娃分手,走回家。

第二天早上,老和尚还是背着一个篮子,带着药出去了。但他没有去挖药,而是一路朝着两个娃娃平时的行踪走去,慢慢寻找着精心做好的记号。他找了又找。在一个深沟里的小茅坪上,他隐约看见一条白线在风中微微飘动。他急忙上前几步,低头一看,是自己。我们的针线系在一片小而结实的草叶上。但仔细一看,感觉冷了半天,除了几株奇怪的草苗,什么都没有。他想,反正记号就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找出来。于是他拿起药锄,在秧苗周围挖。果然,在一个很深的土层里,挖出了一根粗大的根茎。他顺手拔了出来,原来是一株洁白娇嫩的黄芩!他正准备欢天喜地地把黄芩放进篮子里,突然黄芩指着身旁的另一株草说:“不光是我,还有它!”"听到这话,他又在草的周围挖了一遍,挖出来喝了!原来是一根四肢完整的大人参。他把人参和黄芩放在篮子里,回去了。路上,他边走边想,人参和黄芩都是名药,真是天赐之物。我为什么不细说它们来帮助这个世界呢?

回到寺里,他马上另起炉灶,把所有器皿洗干净,加入专门从“玉井”(在现在的岳震宫)里取来的圣玉液,然后把洗好的人参放入锅里煮。

第二天,他又要出去挖药,就用石头压住锅盖,对两个徒弟说:“这药要七天七夜才能揭开锅盖。我走后,就用文火炖。”两个徒弟按照师父的指示用文火炖。

炖到第五天,两人边炖边聊。“师傅平日里总是边做药边教,怕我们记不好,但这次不叫揭锅。”这次谈话让所有人都觉得有些奇怪。他们越谈越起疑,越想揭开这个锅。于是他们揭开了锅盖,但是当他们看着它的时候又惊又喜。炖了几天的人参,看着特别白,特别肥,飘在锅里,肥嫩嫩的,还香。他们情不自禁地捏起一块,尝了尝,叫道:“难怪丁谦大师有世界上如此美味的食物。”

就这样,他们边吃边炖,把人参都吃光了。但是他们还在烧空锅。

第七天,老道士只挖了半天,就匆匆回来了。一进庙门,就对两个徒弟说:“熬药的时候,可以调很多好药,强心益脑,延年益寿。”他一边说,一边移开石头,打开盖子。一看根本没有人参,只剩下一些汤。老人大吃一惊,抬头看了看两个徒弟,两个徒弟默默地垂着头。老道士明白了,厉声说:“啊,原来是你们两个邪障吃了!””说完,他拿起拨火棍,劈头就打。两个徒弟一见老师的父亲真的生气了,就往庙门外跑。老道士见徒弟跑了,心想,何必热?药没了,他就上山慢慢找。如果徒弟跑了,去哪里找?想到这里,连忙跑出庙门,喊道回来,你们两个!”大喊一声,开车走了。两个徒弟一看,师父手里拿着拨火棍出来了,越跑越快。老道士见徒弟不停车,越急越大声道:“你们两个给我回来!“前面跑,后面赶,往南跑,喊,突然一声巨响,两个徒弟的尸体贴在了西峰北面的大石墙上。随着一声“哎哟!”,老道士一瘸一拐地坐在了地上。

从此,华山水帘洞旁的岩石上出现了两个手拉手站立的身影,后人称之为“和合二仙”。如果游到华山,站在聚集的仙台上,向南望去,隐约可以看到“呵呵二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