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起源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古代是黄帝和颜地部落的后裔,所以也叫炎黄子孙。“汉”最早出现在汉代,与华夏族一起延续至今。
汉族,又称华夏民族,是一个历史上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据有关史料记载,颜地部落在汉泉之战中被黄帝部落击败。颜地部落并入黄帝部落后,炎黄部落逐渐形成。
汉族,一个生活在东亚的民族,属于东亚蒙古人种,是现代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主体民族。占中国大陆人口的92%,台湾人口的97%,新加坡人口的74%,马来西亚人口的23.4%。
汉族分布在世界各地,总人口约654.38+0.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654.38+0.8%。目前,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大陆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生育率低于代际更替水平。
历史背景:
历史上有几次汉族人口从黄河流域、淮河以北向长江以南、珠江流域迁移。秦统一六国时,大量关东豪族迁居关中,西汉时期也有类似的移民活动。但当时的经济发展决定了黄河中下游各县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举个例子,如果把县县分成两部分,北部占当时户籍人口总数的80%左右,南部占20%左右。从东汉末年开始,民众开始南迁,到西晋末年,黄河流域的民众大规模南迁到长江中下游、长江上中游和汉水流域。
南北朝以后,人口继续南迁,使得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但仍然没有改变北方人口分布多于南方的状况。但如果把隋末南方各郡的人口总数与西晋相比,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
唐末五代,北方人口再次南移。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在南方犯罪,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南方人口大增,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洞庭、鄱阳湖、太湖周边,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