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莫高窟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

19世纪末,道士王元去了莫高窟。此时的莫高窟非常荒凉,悬崖之间的通道大部分已经被战争破坏,部分洞穴已经坍塌,底部的洞穴已经被黄沙覆盖。只有一些汉语流利的藏传佛教喇嘛住在这里。王道士入驻莫高窟后,香火渐盛。他把信徒给的钱存起来,按照自己对道教的理解,开始重建和改造莫高窟。他做的第一步是清除底部洞穴中堆积的沙子。

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二十六日,王道人雇来的人在清理16洞地道内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然而,敦煌当地的富绅却没有一个知道洞内这些古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未能妥善保护。于是,藏经洞内的大量敦煌遗书和文物被外国“探险队”捆绑,散落在世界各地,其余部分被清政府运到北京,进入西藏史静图书馆。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像也遭到洗劫和破坏。1914年至1915年,俄罗斯的欧登堡率队对敦煌和莫高窟进行了考察,不仅收集了大量的敦煌手稿,还掠夺了263窟的许多壁画。

1921年,在苏俄内战中失利的数百名白匪军逃往莫高窟。他们随意涂画壁画,并在洞穴中烹煮,致使大量壁画被烟熏。

1924年,美国华纳公司到莫高窟盗窃并剥离大面积壁画,带走彩塑。

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流失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敦煌学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对敦煌莫高窟的关注。

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参观敦煌的中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艺术家逐渐增多。通过他们的研究和宣传,敦煌莫高窟在文化界的知名度逐渐提高。

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院成立,承担了保护石窟不被临摹和研究的责任。

部分唐代经文《莲华经卷六》写于藏经洞

明亮壁画的责任;1951年,敦煌艺术学院更名为敦煌文物学院;1984年8月,以敦煌文物研究所为基础,扩大规模,成立敦煌研究院。1986 65438+2月,敦煌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8月,敦煌县改为县级市。1988年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