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古代采矿业的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时期。
(1)根据我国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最新发现,原始社会早期的“元谋人”大约在1.7万年前就开始使用石器。生活在安徽省的“和县人”,和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一样,也是使用石器的人类。石屑和石头是他们唯一可以开发利用的矿物原料。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我们的祖先不仅在石头的采集、利用和加工技术上超越了旧石器时代,而且用泥土烧制出精美的陶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彩陶文化。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出土的石斧,是距今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用天然铜制作简单的红色青铜器。
(2)奴隶社会的夏朝是石器向青铜器过渡的时期。合肥出土商代陶器,说明安徽合肥粘土矿至少有3000年的使用历史。
根据最近的考古发掘,铜陵和南陵的铜矿遗址年代可以追溯到西周。这些青铜器是西周早期在安徽屯溪发现的。
春秋时期是青铜向铁器过渡的时期。当时铜矿铁矿已经开发,安徽铜陵也有铜矿开采冶炼。
(3)封建社会时期,战国已走向铁器时代。铜陵、南岭还有铜矿。在省内发现战国时期的楚币中有铜钱和金币,说明当时有铜金矿的开采和冶炼业。灵璧也开采过大理石矿。
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据《汉书》地理记载,丹阳郡(今宣城)有青铜官,庐江郡(今潜山)有铁官。大别山的石河、淠河的砂铁矿,铜官山、当涂的铜矿,青阳县的杨小玲金矿,凤阳石膏矿也在开采之中。淮河流域的人们用石膏制作的八公山豆腐闻名中外。
东汉时,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庐江县安徽有铁”。大别山区仍在开采砂矿。三国时期,吴统一江南,江南诸郡皆有铁,但仍更注重矿产资源的开发,继续在丹阳郡宛陵辖区开采铜铁矿。
南朝时发现当涂铁岩山产铁。据宋代《太平宇宙》记载,南陵郡,本汉,铜陵郡,代替齐梁为梅根煮铜铁。铜官山有铜冶炼厂,说明当时铜官山有铜矿开采和冶炼业。
隋唐是古代矿业的繁荣时期。安徽省开采的金属矿产有当涂、南陵(包括今铜陵、繁昌)的铁矿,全椒、天长、滁州、庐江、当涂、南陵、秋浦(今贵池)、青阳、泗县的铜矿,宣州的铅矿,南陵、宁国、绩溪、秋浦、青阳的银矿。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创作了17首《秋浦歌》。其中14歌曲《火光照耀天地,红星在紫烟中。朗朗月夜,曲动寒川。”它生动地描绘了铜冶炼厂的月夜风光,为秋浦铜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南陵县凤凰山和宁国县阴山是唐代重要的银矿区。相传公元808年,唐宪宗在相帝设苏州,筑城挖掘,偶然发现了一个煤矿,表示在两淮相山发现了一个煤矿。唐代,安徽省开采非金属矿产,包括庐江县大番山的明矾石矿,皖南用于加工板岩的佘艳石,以及许多瓷石。唐代著名的瓷窑有寿州窑(今淮南)、白土窑(今萧县白土寨)、繁昌窑。
北宋初期,歙县有金矿,铜山县有铜矿。南宋时,周树怀宁县、池州贵池县和铜陵县开采铁矿。繁昌县发现宋代冶铁遗址,说明那里有铁矿开采。池州铜陵县开采铜矿,在铜官山设“立国山”,后改为立国山。周树怀宁县开采铅矿,武威三公山开采明矾石。宋代仍有著名瓷窑,如寿州窑、白土窑、繁昌窑等,可见瓷石仍有开采。北宋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苏轼(1037-11)派人在苏州西南萧县白土镇北发现一处煤矿,并写出著名的《石炭纪行》,称赞发现的石炭纪(煤)为”。
元代和宋代一样,是古代矿业不断发展的时期。在铜陵铜官山设置“梅根监”开采铜矿。富阳、歙县、宣州有铁矿,金寨县银水寺有银矿,惠州、贵池有金矿。
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古代采矿业不断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采矿业的萌芽已经出现。
明代铜陵有铁矿开采,怀宁、贵池周边有古矿坑与采矿(铜)有关。据说庐江县沙溪铜泉山古矿坑是明朝挖的。贵池有白银开采,铜陵、贵池、绩溪有铅生产,含山县牛头山有煤炭开采。广德县在明朝万历年间出产煤炭。自明代以来,淮北猛山及沿江有少量露头煤被民间开采作燃料。淮南煤矿在明神宗万历以前就开始开采了,淮南的大同煤矿也在明末开始采煤。还有大同、铜陵的煤矿,景县东北乡的鼓楼店,燕公堂。明代安庆市集贤关的大理石也被开采用来修建安庆振塔,灵璧县也开采大理石。明朝末年,宋写《天工开物·陶生日》说:祁门产瓷。解释现有瓷石的开采。
清初在铜陵铜官山设置“铜官总督”,负责铜矿的开采。清代铜陵、贵池、绩溪产铅,贵池的鞍子山硫铁矿也有开采。淮北市烈山以土法开采煤矿,吴家辉、尹家会、惠山、宁国港、香村、王村、水东、宣州市、广德、贵池独山也有煤矿。灵璧县有开采大理石的记载。
此外,凤阳还有云母和石膏,当涂、黟县、潮县有煤,休宁、楚县的白石英有长石,太湖有玛瑙,南岭有石青(孔雀石)。
(2)现代采矿和矿产调查简史。
现代采矿与矿产调查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整个历史阶段,横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安徽省矿业进一步发展,矿产资源地质调查开始。
1.近代矿业史安徽省近代矿业主要是淮北、淮南及沿江的煤矿,以及明矾石、瓷石、陶土、砚、黄铁矿、石棉、玻璃砂等非金属矿产的开采。
从1894-1936,淮南先后成立了大同煤矿公司、大同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大同煤矿宝鸡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华商大同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等。,日产原煤200-300吨。淮北烈山地区的采煤业也开始兴起。1904,当地村民成立煤矿公司,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原煤日产量约300吨。到1916成立普益公司继续开采烈山煤矿。
1902,铜陵大同煤矿正在开采。清初在贵池独山开采的煤矿于1924关闭。清末民初,安庆集贤关煤矿开采。
20世纪初,有人在新安江流域淘金,在铜官山开采铁矿。1912年,采石工张发现宝兴铁矿公司开发的平仙岗铁矿(现黄梅山铁矿旗山段)。1913-1935年,沿江地区铁矿开采蓬勃发展,相继成立了番禺、富民、利民、叶榛、宜化、宝兴等公司,开采马鞍山至铜陵的铁矿。
日军侵华期间,长江沿岸的淮北、淮南等地的铁矿、铜矿、硫铁矿、煤矿被掠夺一空。其中,华中矿业公司开采铜陵铜官山铜矿,日产铜矿400吨,马鞍山铁矿至少开采654.38+00万吨矿石,马鞍山象山开采硫铁矿98万吨。
抗日战争胜利后,淮南煤矿恢复生产,成立淮南矿务局。1947年5月,八公山西区建井,新庄子挖斜井采煤。淮北烈山煤矿原是矿区村民开采,后由国家政府接管。铁矿石和铜矿已在长江沿岸开采。马鞍山象山硫铁矿1948 4月停产,1949 6月复产。开采的其他非金属矿产有庐江的明矾石、祁门的瓷石和瓷土、歙县的砚、宁国的石棉、怀远的玻璃砂等。
2.矿产勘查史安徽省的矿产勘查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是英国、德国等国的人做的。我国地质学家从1911年才开始矿产调查。当时调查的主要矿产是煤矿和铁矿。现代煤田地质学家留下了51煤田地质资料和少量铁矿、黄铁矿地质资料,在马鞍山地区发现了铁矿、黄铁矿,在铜陵重新发现了铜官山铜矿。调查了省内粘土、瓷土、明矾石、石棉、玻璃砂、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还发现了凤台磷矿。
1863年,英国人金斯米尔开始对中国东部和南部进行地质考察,撰写了《中国东南省边境煤田》、《中国东海岸地质》、《中国地质,重点在长江下游》等文章。在谈到含煤地层和表生沉积粘土时,本文简单提到了这个省;1869在他的《中国地质》一文中,也谈到了本省长江流域的表层沉积粘土。后来德国人李希霍芬在考察皖南地质时,描述了江西祁门至婺源一带的粘土,并将其中一部分命名为“高岭土”。
1902年,英国人约翰·凯在铜陵大同煤矿西井田用冲击钻找煤,在铜陵铜官山调查铁矿。他还对该省沿河的其他矿产进行了调查。1905年,英国矿工麦昆游览铜官山。
1911,繁昌居民向汉冶平公司举报,工作人员洪寿发现繁昌长隆山铁矿。
1913年,张沿长江调查铁矿,随后张玉泉在鄂皖、皖南之间进行地质调查,并在1915、1916发表专题文章。
1917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刘、赵如军对淮北烈山煤田地质进行了调查,绘制了1: 15000地质示意图,并编写了《苏北、皖北煤矿调查报告》。当年还考察了淮南、六安-霍山、潜山-怀宁地区的地质矿产。同年,于考察了宣城煤田地质。
1965438+2007年2月,北洋政府农商部派出顾问丁格兰(瑞典人)对铜官山铁矿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认为老庙基山铁矿含铜量高,还前往本省沿江铁矿考察。后来德国人毕祥贤等人先后对马鞍山鳌山铁矿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地质图,计算出储量为654.38+0.85万吨。调查结果载于丁格兰著、谢译的《中国铁矿志》中。
1921年,国民党军政部门派德国矿工凯伯罗马人到淮南煤矿调查。
1922至10,李杰在皖北进行了调查,并编写了《皖北淮河流域地质报告》。
65438-0923,中央地质调查局王竹泉来淮南调查,编《安徽省怀远县西南地质》。同年,刘等人到淮北烈山调查溥仪公司所钻煤矿。共施工65,438+03个钻孔,计算出煤炭储量为3,500万吨。1923期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叶和李洁对铜官山及其接触带闪长岩和变质铁矿的成因和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
1927年3月至4月,国民政府工业部派俞、刘、赵汝军、李春雨、季荣森到淮南舜耕山,调查并整理苏北与江淮地层对比。
1928和1933年,中央地质调查局局长翁两次到淮北烈山,对淮北杨庄山和淮南东山进行了钻探调查,发表了代表作《安徽宿县烈山和雷家沟煤田地质》。
1931年3月,刘、季荣森编著《安徽省怀远县舜耕山、上窑煤田地质》。
1931、王恒生、孙建初对贵池县鞍子山硫铁矿进行了调查,并就贵池县硫铁矿情况写了一份简要报告。同年,工部地质调查所孙坚政治家来到铜官山调查铁矿,制作了狮子山、鸡冠山1∶25000矿区地形地质图,并对两铁矿进行了详细描述。
1932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孟宪民、张庚在铜官山制作了1∶25000地形地质图。
1933期间,工业部地质研究所谢对铜陵铜官山铁矿进行了调查,还对鳌山地区铁矿进行了调查,撰写了《长江下游铁矿志》,计算出鳌山铁矿矿石储量398万吨。
1933年,程、陈凯在庐江县大榭、小范山、天光山一带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地质调查,撰写了《安徽省庐江铝土矿地质研究》一文,1 ∶ 4万地形地质图、剖面图、照片等。,并计算出明矾石矿储量为1289.28万吨。1937,两人调查武威三官山明矾矿。
1934期间,南延宗和丁毅在休宁光山进行了调查,并在安徽首次发现锑矿。
1913—1935、李四光、程、陈凯、朱森在马鞍山至铜陵地区调查铁矿,先后在马鞍山发现东山、南山、鳌山、尖山、萝卜山、龙虎山、当涂中山、鼓山、和谐山、黄梅山、钓鱼山、繁昌。1936年,丁毅工业部地质调查院在当涂县北部地区首次进行了电法勘探初步试验。
叶、王恒生、李玉瑶、丁文江、孙建初、毕、卞、黄、董楠亭、杨、、刘祖义、程一发、蒋大全、王朝军先后对本省煤田地质进行了调查。除了淮北、淮南,还有巢湖、含山、和县、宿松、太湖、怀宁、安庆、铜陵、泾县、宣城、广德、贵池。其中除淮北烈山和淮南东山外,其余均为路线踏勘,主要调查煤层和煤质。
日本侵华期间,调查了淮南煤矿、长江沿岸的铁矿和铜矿、硫铁矿和明矾石矿。
1938年6月4日后,日军在淮南进行煤田地质调查,同时配合地表勘探和钻探方法。德田正一和山本研二郎编著了《安徽怀远县舜耕山煤田地质调查报告》,提出了“大淮南盆地”一词。三郎太岛仓编写了《淮南煤田东山区调查纪要》。
1939年,日本人在淮南西部做了一次地震调查。日本Hideo Tozhong在当涂象山进行了磁法和重力勘探,在自电异常高的象山和寨山进行了钻探,发现了象山黄铁矿,并制作了地质图1: 1000,计算储量约1.4万吨。
日本侵华期间,曾派遣神山昌一、楠木石龙、神吉三藏、佐藤宏、官元省、夏静一郎等考察铜陵铜官山地区的铁、铜矿产。在铜官山黄石老、松树、小铜官山进行了槽井勘探,在老庙基山等地进行了钻探。日本八幡铁厂冶炼老庙基山铁矿时,发现含铜量很高,即主要开采铜,老庙基山发现铜,使古铜官山铜矿复活。后来,滁州的破山口(琅琊山)和谢子岗(月山)铜矿被发现。贵池、蚌埠、当涂等地也有铜矿的报道。
在1941—1943中,日本人小林、幸雄、田武一郎等。利用电、磁地球物理方法,在铜陵天峨鲍丹山、当涂南山和滁县坡山垭口勘查铁矿分布。
1945后,国家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勘查司谢、燕树潭与柴登邦合作,对淮南舜耕山、八公山、明龙山、山金家煤田地质进行了调查。谢提出“大淮南盆地”的推论,通过钻探证实淮南隐伏煤田的存在,在煤田地质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谢发表《如何发现煤田》一文,1947撰写《淮南新煤与大淮南盆地地质矿产》报告。
1945后,国家政府资源委员会华中矿务局对马鞍山象山硫铁矿储量进行了计算,并计算出结果。硫铁矿储量为200万吨。
1946,谢在淮南从事煤炭地质工作时,发现了凤台磷矿。1947是安徽凤台磷矿发现的作者。
此外,根据张对古矿的记载,凤阳有云母、石膏,当涂、黟县、潮县有煤,休宁有长石,灵璧有玉石(大理石),太湖有玛瑙,南陵有石青(孔雀石)。《中国矿产志》中提到,安徽省的矿产有祁门瓷土、宁国石棉、怀远玻璃砂和省内广泛分布的石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