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冗余
一,改革的原因
(A)经济上:冗员、冗兵、冗费——导致贫困。
1.背景:为防止割据势力分裂,赵匡胤将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集中,强化中央集权,弊端明显。
2.缺点:
(1)多余的士兵:(1)自赵匡胤以来,每一个灾难年都有难民被编入军队。(2)从全国各地选拔精兵入皇军。③预防
辽和西夏入侵,在边境驻扎了大量军队。
(2)冗官:(1)为了削弱官员的权力,一官多能。(2)每年通过科举制度和恩赏方式授予大量官职。(3)官僚们各自为政,相互牵制,效率低下,庞大的官僚体系日益受到侵蚀。
⑶冗费:①巨额军费和官饷(冗官、冗兵)。(2)大规模建筑,修建庙宇。(3)皇室开支在增加。(4)每年给辽夏“旧币”(多余的费用)。
3.危害:“三冗”导致国家财政危机,造成贫困。
(二)军事上:战略不当,在辽夏战争中失败——导致弱势局面。
1,策略不当:
⑴军事部署:实行“守内空,守外空”的政策,朝廷一半的军队驻扎在京城及其附近,造成边境相对空虚。
⑵频繁调动:朝廷军队轮流驻防京城,形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2.辽夏之战失败:(外敌入侵)
(1)与辽作战:太宗防御被动,但1004年的扎州之战胜利,结果是屈辱的“扎元之盟”,年币白银10万两,帛20万匹。
⑵抗击夏:屡战屡败,经过谈判,我送给西夏“年毕”白银72000两,丝绸153000匹,茶叶30000斤。
(3)战争的结果:不但辽国和西夏的威胁没有解除,人民还饱受战争之苦。
(三)阶级关系——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与统治集团的矛盾尖锐(内忧)。
1.原因:(1)北宋纵容土地兼并,以至于北宋中期大量土地被官僚和权贵兼并。
(2)官僚暴君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
2.影响:阶级矛盾激化,各地相继爆发起义,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沉重的打击。
(4)开球——《庆历新政》(人物: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1.背景: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改革弊端。
2、节目:“答一手招十件事。”
3.中心:整顿官管。
4.结果:只持续了一年多,1045失败。(范仲淹罢官后写《岳阳楼记》)
5.理由:(1)侵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根本原因)
宋仁宗逐渐动摇了,他写了一封信来废除这项新法律。
6.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却拉开了北宋改革的序幕。
二、改革的目的和性质:
1,时间:1069。2.人物:宋神宗和王安石。
3.中心:富国(理财)。4.宗旨:挽救危机,富裕强兵,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5.性质:在不触及封建所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部分调整;拯救统治危机的是地主阶级的改革。
三、改革措施:
(一)富国法(金融管理法)
1,思路和策略:
(1)对社会问题的认识:(1)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是支出太多,而是生产太少。
(2)农民的贫困是由于官僚对土地的兼并和政府强加给农民的沉重徭役。
⑵变法的指导思想:百姓不给钱,国家省着用(依靠农民主动开发自然资源,主动开源,而不是被动缩减开支)。
2.具体措施:(商业措施:等损法和易市法。农业措施:青苗法、服役豁免法、农田水利法)
⑴等损法:①内容:出货需要了解各地的生产情况和北宋朝廷的需求,就近采购,节省价格和转运的人力成本。(2)功能:a .政府的物质需求和东南财富的物质供给协调良好;b .减轻了纳税人许多不合理的负担;c .节省运费和进价,增加财政收入,避免囤积。
(2)《法》的内容①: A .政府出资在开封设立“史燚吴”,低价收购商贩不易出售的商品,待市场供不应求时再行出售。b .商贩可以分期分批赊购政府仓库的货物,销往全国各地,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②作用:制约大商人的市场控制力,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青苗法(1)内容:各州县每年借钱或粮给农民两次,收获后偿还,另加利息20%。(2)功能:保护农民不受高利贷侵害,增加政府收入。
(四)征兵(免役)法①内容:废除以前州县公务员轮流担任的办法,改为州县出钱征兵,按户收取所需征兵费。②功能:减轻农民军官的负担,保证生产时间,扩大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5)《农田水利法》的内容①: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物资由当地居民按户级分配。(2)作用:各地农田水利有了很大发展,大量薄地变成良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6)均税法的内容:政府收回土地,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进行分类,作为税负的依据。(2)作用:克服官僚地主隐性财产逃税和土地税不均的弊端,增加国家税收。
(二)强军之法
(1)《孙子兵法》的内容有:a .简化合并原帝国军,消灭老弱,训练整编军队;b .在全国各地设置专门负责训练军队的将官,分别教导和守卫地方军队。②作用:改变了越防法中士兵与将领脱节,战斗力较弱的局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嘉宝定律①内容:a .每十个农民有一个保障,五保有一个保障,十保有一个保障。b宝丁农闲时准时集合练功,晚上轮流巡逻维护治安。(2)作用:让各地壮丁吃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