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哪些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文化:文明之源:安徽始建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行省初名安徽。

安徽之所以被称为“安徽”,是因为它有古老的安徽国和它的山川。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繁昌县稔子洞发现了约250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

和县龙潭洞发掘的距今30-40万年的“和县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表明,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安徽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

濠州曾是商朝唐城的部将,谷寿春(今寿县)曾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老庄故里:安徽省是中国文化最早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悠久的历史产生了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流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

道教: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今安徽涡阳县)、庄子(今安徽蒙城县)创立道教,以《道德经》为主要著作,以《庄子》为庄子主要著作。

其主要哲学思想是: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庙中万物的产生。

天文历: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被封为淮南王。

西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

他用道家思想的“道”和“阴阳”理论解释了四季的变化,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至今仍指导着中国的农业耕作。

刘安在寿县八公山练杂耍,发展出一种中国美食——豆腐,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饮食文化。

理学家:朱,原籍安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

南宋时期,他是一位思想家,理学大师,著名的教育家。主要著作有《紫同治剑略》。

朱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性情之性”的结论阐发理学,完善了“二程”理学,进一步发展了孔子儒学。

安徽文学:东汉末由曹操、曹丕、曹植创立的建安文学,以其写实的手法和清新的风格形成了建安派,对后来的五言诗、七言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初桐城人方苞、刘大怀、姚鼐等人主张散文应兴儒,倡导唐宋古文传统,形成桐城学派,在清代文坛影响很大。

黄梅故里:安徽是戏曲之乡,保存着“傩戏”和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古代“目连戏”;起源于安徽的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之一。

黄梅戏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国剧。

安徽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其中以流行于淮河沿岸的古画花灯最为著名,被誉为“东方芭蕾”。

黄梅戏原是流行于皖鄂交界山区的采茶小调。它由艺术家严凤英和王少舫表演,如“仙女下凡”和“附在马上的女人”,在五六十年代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一代艺术家的再创作,以及在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的广泛访问,黄梅戏已经成为国内外流行的戏剧。

名人荟萃:安徽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这片土地孕育了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在科学技术方面,主要有东汉医学家华伦、西汉天文历法的创始人、中国明代数学家、珠算大师程大伟、美国现代物理学家杨振宁、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等。文化方面,主要有道家创始人老子、庄子;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清初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鉴江、查世标、王志锐、孙毅;清代桐城散文的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怀、姚鼐;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的作者;清代戏曲家、徽剧领袖程长庚:和现代。经济上主要有中国唯一的经济学家王茂荫和清代《资本论》中提到的马克思。政治军事方面,主要有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三国时期的曹操、周瑜,北宋时期执法如山、为官清廉的清官包拯,被百姓誉为“包青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李鸿章和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