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历史上有哪些亮点和故事?

《左公元》中记载的太原太谦治理汾河成为汾水之神,是汾河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公元前647年,晋国闹饥荒,秦穆公发起“划船运动”,向秦国求援,成了秦国和晋国交好的局面。运粮船队经渭河、汾河到达晋国绛都,也给我们留下了“晋借粮——借而不还”的歇后语。划船运动是汾河航运最早的历史记载,也是一种粮食运输。1963年,河津缺粮,政府调集20艘船只通过汾河运粮,成为汾河历史上最后一次航运。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一群大臣到河东郡汾阳郡祭祀。途中有曾南征的将士传来捷报,当地名闻喜,沿用至今。萧飒秋风,鸿雁归南。汉武帝在一栋楼里泛舟汾河,饮酒宴饮,被景色深深打动。他写下了《秋风诗》这首诗:“秋风起白云飞,草木落黄,大雁归南。你有美丽的兰花,美丽的菊花,和美丽的女人。你不能忘记它。泛筑船助汾河,横流浪。小顾唱着唱着歌,悲欢离合很多。趁年轻,不能老!”

唐朝武则天年间,并州刺史史在汾河上修建了一座中州城,连接东西两城。此后,我们在河东的时间,使马穗在太原城外汾河沿岸修建了大量的水塘,种了数万株柳树,既美化了风景,又保存了守城的队伍。

宋天圣年间,曾邀山西人减免煤炭冶铁税的陈耀佐,来到太原为并州州。那时候,汾河经常泛滥。在滑州早年,以治水闻名并修建了“陈公堤”的陈耀佐,新建了一条五里长的河堤,基本上缓解了洪水。作为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知识分子,陈耀佐对小桥流水的园林风景情有独钟。他从汾河中引水成湖,沿河环湖种植数万株柳树,并在堤上建“夏彤亭”,合称“柳溪”。他在加固堤防的同时,把这个防洪水利工程建成了太原最早的公共园林。此后,历任官员继续扩建和维护柳溪。三月份,当地官员和城里人都会来这里踏青。元代太原出家人小沧月在《太原城》诗中这样描述柳溪:“堤畔柳千,溪上青螺数十峰。海晏河什么事都没有,楼都画了好几个小时了。”元代人宣璐在《游汾河》中留下一首诗,诗中写道“崔琰亭问李唐,同船客渡柳溪”。遗憾的是,美丽的刘熙最终在元朝的乱世中消失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纪念昔日的美景,柳溪旧址附近的一条街道被命名为“柳溪街”。

两百年后,金末元初的著名学者元好问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来到太原。参观完汾河西岸的晋阳古城遗址后,他给我们留下了一本书《穿越晋阳古城的故事》。汾河岸边,他是鲁豫网鹅的农民。农夫告诉他,今天早上在河滩上网上抓到了两只鹅。农夫杀死其中一只后,另一只从网中逃脱的鹅在空中哀嚎,再也不想离开。最后坠地殉情而死。袁浩听了农夫的故事,叹了一口气,从农夫手里买下这两只鹅,埋在汾河岸边,用石头建了一座坟,取名“鹅丘”。与元好问同行的学生纷纷作诗,元好问还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秋艳词》:“何为恨世爱?来教生死吧。四面八方飞来飞去,老翅几经冷热。开心的好玩,苦涩的离别,是学校里比较笨的孩子。你应该有话说。云在万里,暮在千山,只为谁。横坟路寂寞时的笛声和鼓声。荒芜的平台依然平坦。招魂有什么意义?山鬼为风和雨哭泣。天空也嫉妒。不信的话,鸟燕子都是黄土。时代将永远持续下去。为了诗人的矜持,我讨厌狂歌,游览秋艳。”依山先生毕竟是大家写的惊天动地的题材,同行的诗早就被人们淡忘了。只有他的《秋艳》一诗传唱至今,到了现代,通过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成为不朽的爱情绝唱。

明代诗人张仪也给我们留下了一首《夜渡汾河》的诗:“山上夕阳开满花,渡口归来如蚁。中流击水摇橹清,大雁飞沙走。回望横流,喜气洋洋的秋天,当时谁能不担心呢?今天的楼船笛鼓在哪里?红彤彤每年都去白鸥。”除了自然风光,古人更注重意境。正因为如此,汾河晚渡成为清代太原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