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概况

传奇和历史

针灸起源于中国,6世纪传到朝鲜、日本等国。作为一种替代医学,它在近代传播到世界各地。

今天发现的最古老的针灸人体模型出土于成都老官山汉墓。制作于西汉,为漆画人物,高65,438+04 cm,有65,438+065,438+07穴位、经络线、心、肺、肾等。

针灸萌芽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出现一些疼痛或不适时,会不自觉地用手进行按摩和拍打,甚至用锋利的石器按压疼痛和不适的部位,从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也就诞生了最早的针具——卞氏。后来针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不锈钢针沿用至今。傅的“尝百药而制九针”理论(东汉皇甫谧《帝世纪》记载)和“尝草而制砭”(南宋《路史》记载,砭即砭石)是中华民族最早的针灸。根据《黄帝内经》,九针是矛针、杖针、锤针、前针、铍针、杖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灵枢·关震》记载“九针宜,各有其道;长短大小,各有所用,不能用,病可动。”指出九针有不同的形状和用途,只能根据情况使用。

艾灸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密切相关。身体不舒服时,用火烤可以缓解,然后用各种树枝做灸具,逐渐发展成艾灸。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是随着临床医疗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完善的。1973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用帛书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脉的循行分布、症状和灸治,形成了完整的经络体系。《黄帝内经》是现存中医文献中最早、最完整的中医经典,记载了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经络系统相关标本、根瘤、奇街、海斯等。并对腧穴、针刺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详细论述。

《灵枢经》中记载的针灸理论更加丰富和系统,所以《灵枢》是对针灸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仍然是针灸的核心内容,所以《灵枢》被称为《针灸经》。继《内经》之后,针灸理论由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加以补充和完善。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研究《内经》等著作,撰写了一部针灸经典。该书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理论,发展和确定了349个穴位,论述了穴位的位置、适应症和操作,介绍了针灸方法和常见病的治疗,是对针灸的第二次总结。[21]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针灸学术研究也有了很大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备千金以备不时之需》一书中,绘制了彩色的《唐明三人图》,提出了阿是穴的选择和应用。

宋代著名针灸师王编著了《铜仁腧穴针灸图谱》,考证了354个腧穴,并将全书刻在石碑上,供学习者抄录印刷。他还铸造了两个铜人模型,经络穴位刻在外面,脏腑内置,作为针灸教学和针灸师考试的直观教具,促进了针灸的发展。

十二经脉、任脉、督脉在元代华伯仁的《十四经戏》中首次被称为十四经,对后世研究经脉很有帮助。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针灸理论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大全》、《针灸集英》、《针灸四大家》,尤其是杨继洲的《针灸名著》,汇集了明代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它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从清初到民国,现代医学传入中国,针灸等传统医学逐渐衰落。然而,许多人仍然相信针灸的疗效,针灸等书籍流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针灸学会在中国大陆成立,以继承和发展针灸。研究者根据现代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发表了许多关于针灸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创造了“针麻”等新的针灸疗法。针灸的研究也从单一的文献整理发展到对其临床疗效的系统观察,并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探讨针灸治疗的机理。

在中国北京上海南京都有国际针灸培训中心。1987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针灸联合会”)成立。

中医针灸经验

中医体系庞大,像一棵千年老树,枝繁叶茂,针灸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所以,想要在针灸上有所建树,仅仅在这个小分支上修剪刀、修饰、搞表面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深扎根在沃土里,你才能在米卡长久地开出自己的花。

沃土是中医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从此,学习中医和针灸才是正道。

针灸专业最珍贵的是《灵枢》(最好看马妈版《灵枢证发展笔记》)。你必须熟悉它,背诵经典文章。《针灸大成》中的很多经典文章应该也是熟悉的,后面的一些歌曲也是需要背诵的,比如《玉龙赋》、《表友赋》。如果有机会,如果能遇到真正懂子午流注的老师,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如果你能对这个有一点了解,易经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在临床跟着老师走,才能有所感悟。老师纵容的时候,我们会认真总结,认真提问,老师的话一定会让我们觉得有所启发。否则师徒无法产生共鸣,平白浪费时间。我们指望忙于临床工作的老师回来给我们讲最基本的经吗?

2.针刺手法的练习。谁的针灸技术好,北方大汉那种虎背熊腰,江南娇滴滴的女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可见针灸讲究的不是力量,而是灵巧。针灸到底有多重要?这个话题值得进一步讨论。可能现在很多针灸师都不相信这个,大部分只是把针穿上后用电针来做。我说这个不是要否定电针的治疗作用。说实话,有时候我自己也犹豫要不要用电针。一方面,我喜欢用电针治疗很多颈肩腰腿痛患者,我觉得电针比不用电针好很多(没有严格的统计,只有部分患者的反馈)。另一方面,我非常相信技术。因为我读书的时候,亲眼看到1个病人,都是老师的VIP病人。一个肢体的疼痛超过65,438+00年,特别是在大关节处。RF、HLA-B27、骶髂关节CT基本正常,基本排除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多方治疗(针灸很多医生都尝试过)效果不明显。老师针灸治疗的核心是:首先,误解;其次,手法采用合谷穴针刺法。经过1次治疗,疼痛明显缓解。当时这个案子给我的震撼太大了。所以,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到相信针灸的老师,恭喜你,请一定要静下心来,抓住机会先模仿学习。

3.不要太偏执于学习针灸而忽视中医和方药。

临床上很多针灸师基本只扎针不开中药。因为他们长期不开中药,背不了几个方子。《内经》、《伤寒论》、《金匮论》基本没有研究,温病学就更不用说了。这其实是买礼物还珍珠。一个真正合格的针灸师,不仅要擅长针灸,还要有更有特色的开方理念。因为从事针灸,对经络辨证比较了解。毕竟我背了这么多年“是运动引起的病...是主体引起的疾病……”,所以在一些内科疾病的治疗上,你的思路会更开阔。所以年轻的时候还是要背点东西的。药用赋、长沙方格阔、汤头歌姬是基本功,内经、伤寒、金匮是基础。当然,能有一个好老师带领入门是非常幸运的。

4、针灸,说清楚一点,就是针灸。

目前,大多数人关注针灸,只有江西陈日新在艾灸方面独树一帜。以前安徽艾灸也流行过一段时间,现在人气逐渐流失。如果对艾灸感兴趣,推荐两本书,值得一读。江西陈日新教授的热敏灸和安徽周楣声先生的灸绳。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一个朋友的朋友,发脾气之后容易干咳好几天。胸部CT、MRI、痰涂片等检查都做了,没有异常。学中医的都清楚,这是肝气犯肺,可以用药物,也可以用针。单纯背部脂肪压迫,特别是肝胆脂肪压痛,针刺后夜间咳嗽明显缓解。再比如,有一次我坐火车回家。路上遇到一个腹痛的病人。患者为年轻女性,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疼痛部位在剑突下,触诊,腹肌很紧张,墨菲征和麦克斯韦点不压痛,当时她身上没有针。患者的双侧梁丘(胃经的穴位,“Xi”意为毛孔,疾病的反应点,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急症)比足三里压痛更明显,但急性腰扭伤、落枕等。服用复方氯唑沙宗不能缓解,但针刺后大部分症状可以大大缓解(此时治疗特别注意经络辨证,确定病变经络,在远处沿经络取穴,效果较好)。在针灸科不时能看到这样的例子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当我们有幸遇到一个好的中医,亲眼看到一些西医诊治的头痛病例,只靠中医和针灸就解决了,我们就会充满自信,真心喜欢中医,自发学习中医。老师只是把我们介绍到门口,指明了方向。未来的路还很长,要靠自己。

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但我相信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尴尬的局面会慢慢好起来的。医生需要能够静下心来,专攻。其实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好医生的标准无非是业务和医德。作为一名中医,不要夸大中医的疗效,但也不要在西医面前妄自菲薄。坚持下去。我相信在未来,无论是名气(患者中的口碑),还是利润(说白了就是钱),都一定会有回报的。当然,刚开始要克制自己的脾气,坐几年冷板凳。毕竟辉煌背后一定有一份刻骨铭心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