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历史和一个国家的历史之间的关系
台儿庄战役最后的指挥官(印象深刻!!!)
台儿庄战役最后的指挥官(印象深刻!!!)
严德厚老人,1910出生,今年93岁。祁德厚老人,现居陕西省泾阳县龙泉镇骆驼村。我去采访了他,和他住了两个星期。我们一起放羊,种菜,聊天。
让我生气的是,我吃一个饼,他能吃两个饼!
让我不解的是,喝高盐度的盐水让我天天不正常,他天天正常。
老人是个老战士,所以每天早上坚持“做操”,慢走一个小时。当然,我在的时候,他一个人做操,好让我多睡一会儿。由于白内障,这位老人一只眼睛失明了。尽管如此,他坚持每天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每天看书两个小时。他需要带两个眼镜,阅读时使用放大镜。这些年来,齐德侯把自己的人生一个个写了下来,无论是卢沟桥之战,台儿庄之战,武汉之战,我辛酸的人生经历等等。
老人患有严重的前列腺疾病,却没钱治疗。他吃了一种很便宜的药,吃完后昏迷了几个小时。
老人虔诚地对我说:“从来没有作家记者采访过我。你的到来,是对我国身先士卒,挺身而出,为国浴血奋战的人生经历的肯定。我忘不了你的好!”
我很惊讶他反复使用“善良”这个词。
让我感到“凄凉”和“无语”的一幕是,我问他,“你有什么想对我在台湾省黄埔军校和中央军的同事说的话?我可以发表。”谢德厚老人想了一下,说:“我黄埔军校的校友比我大两三岁。他们都死了,没有一个活到今天。”
祁德厚老人不一般。1949中国解放前夕,任国民党第30军少将军长。由于他在抗日战争中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英勇表现,国民政府曾授予他三枚勋章:嘉穗一级嘉禾勋章、华友荣誉勋章、宝鼎二级勋章。不用说,老人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
祁德厚老人记忆力惊人。他能清晰地回忆起自己与1923到1949这23年里的“战争斗争”的渊源。“五次围剿”这个名词,我是第一次听到。我以前听过“五次反围剿”这个说法。当时,他曾率部在鄂豫皖作战,在红军李先念、刘伯承、邓小平那里作战。我是研究抗战历史的,所以经常打断他的详细回忆。抗日战争的历史他说的最清楚,还能倒背如流。这正是我要注意的。
老人经常拄着拐杖怨恨自己的两个儿子:“70年前的事我都记得,唯独你!”"
老先生还对中国军事武器史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包括“单枪匹马”、“俄制”、“老袖”、“马鑫”、“民兵枪”、“汉阳造”、“日本三八大盖”、“美国卡宾”、“一战枪”、“二战枪”。
“唉”我一边采访一边在心里感叹: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光是媒体人就有几十万。如果采访内战史、抗战史、兵器史、各国军队史、中国老战士史,眼前的老人就是一本活字典!台湾省的学者!到处都是历史学家!教育工作者!研究抗战历史的学者,你不动心吗?这些老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激流险滩,惊涛骇浪,如今已漂流到和平安定的水域。不划船,故人化为壮丽山河。
如果那一天来了,你可以大声喊:“嘿——”和“嘿——”。恐怕我们能否听到回声还是个未知数。
我的分析是不会有人再去拜访他了。如果女演员的美体被日本海军的旗帜包裹着,也许会有人看。但齐德厚老了,没人会在意他挥舞的是什么旗。
库德侯老人有一句顺口溜描述了他的一生:
“十五”也离开了家,在外面生活了五十年。孩子的抚养完全被忽视,父亲的死,妻子的死都不见。抗战打了八年,每一场战争都在前线!以死保家必强,太庄保武汉必复。半条命在牢,半条命在牢,两袖清风送农田。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的晚年才有吃有穿。"
我觉得前少将齐德侯的作品有点像前西北军大将冯玉祥的“秋巴适”风格,但我没说出来。不过,齐德厚在当老师的时候也讲过类似的故事。
那是1945年8月,他的部队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前向日本侵略者投降。在北平公众面前,在日本官兵列队前,孙连仲将军的讲话{读稿}:“眼见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罪行,中国人民愤怒了!”老人笑着说:“孙将军是武将,没有学历。所以,他把“roar”读作“hole”。嘿!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下,国家胜利之时,扬眉吐气的节日!”
我笑着说:“书记怎么了?先教孙将军,先练。”
老人笑着说:“国军军纪严明。大臣怎敢教将军?”
二
陕西八月的太阳似火,关东的土地却是绿的。老人拄着锄头,手搭在凉棚上,极目远眺,说:“今年形势好,已经旱了三年了。农民依靠天气来耕作;种子、化肥、浇水都是钱,干旱没有收成。”我对农业一窍不通,但我对日本农民的生活做过详细的调查。在日本没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他们的国策是高价收购农民的农产品。与日本人交流时,绝对不能用“农民”这个词来比喻“落后”。因为“存在”决定了日本民族思维中没有这种描述落后的“意识”。
老人一边锄地,一边念叨:“粮食收购价提高一点,就能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
“小麦的粮食收购价是每斤五毛钱。多少比较好?”我一边锄地一边问他。
“最多一元?种子、化肥、浇水,都要钱,一斤粮食会计用四毛钱?”,他
说吧。
由于天气特别热,我下班回家后站在脸盆里洗了个澡。这位老人的房子没有洗澡设备。我不知道他们如何应付出汗。1977年,我在新疆戈壁滩上随部队修铁路。当时洗澡的时候也是找个空房间站在脸盆里。一次地震,所有的官兵都跑了出来。刚一点名,屋里又多了一个!所以,大家都来看。窗户和门口挤满了观众。这一次,我一直在祈祷,“不要发生地震”。
我很关心老人洗澡的问题,因为“洗澡”和“降温”密切相关。但是,齐德厚老人给我讲了一个“热”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发生在8月,但那是63年前的1937卢沟桥事变。
“当时我是30师88旅176团三营营长,驻扎在淮阴半闸地区整训”,老人说。“由于我军在全军检阅中获得第一名,军部给我们营发了五光电台,在全军受到了通令嘉奖”。“7月8日,从广播里听到29军在卢沟桥英勇抗击日寇的消息后,全营官兵义愤填膺,个个同波长,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要求上前线杀敌救国。”
“8月初,我军奉命赴北平地区参加抗日战争。听到这个消息,官兵们欣喜若狂。8月13日我们营到达徐州时,正值淞沪会战。“我军击落日寇飞机30余架”的号外声充斥街头,极大地调动了全营官兵的战斗情绪。战士们个个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盼望早日奔赴北平前线杀敌保家卫国。在徐州集合后,8月17坐火车到北平刘立河站,然后在房山下车。我团奉命占领房山东北杨家峪以北高地的领导地位,修筑工事,阻止敌人南下。当天下午,我们营占领了405和7高地周围的阵地。进入阵地后,加强了防御工事。天亮后,战斗打响了。”
我们营阵地的左翼是175团,我们的任务是阻止日本侵略者南下。日军的战术是先炮击,然后成群冲锋。每天轮流充电三四次。而且日军不断从后方调来大口径重炮参与战斗。这场战斗我们一直打到了九月中旬。后来接到命令:“部队向北平南口方向撤退,掩护唐部队南下。”就这样,我们开始退出战斗。
我们营有四个连,621官兵。退出战斗时还剩112人。
战斗中,一个被炸飞的战友的头掉在我怀里一次,飞来的肠子挂在我军帽上一次,断掉的大腿打在我身上一次。15天,炮声滚在一起,震耳欲聋,飞沙走石,血流成河。700多名日本鬼子死在我军阵地前沿,每天都能听到日军冲锋或撤退时的鬼狼嚎叫声!
我们营的阵地上只剩下我和通讯员赵怀碧。一颗炮弹来了,把我埋了。硝烟中,我听见赵怀碧喊:‘营长!“你还活着吗,”我挣扎着爬到阵地前,用重机枪向冲到我眼前的日本鬼子开火。敌人又被打退了!同志们一个个光荣牺牲。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外国侵略者,我们营官兵没有一个是懦夫!"
让老年人看起来年轻63岁的诀窍是让他记住。这是我发现的真相。
齐德厚激动地说起他们营里几乎所有人的牺牲。他说:“七连副班长彭一声令下,英勇杀入敌群,展开肉搏战。他夺回了一挺日本弯曲机枪和三支38步枪。当他拖着受伤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回到工事前一步时,侵华日军的一颗炮弹飞来,在他脚下爆炸。
老人瞪着眼睛,从牙缝里钻出来,喊道:“兄弟们!刺刀!跟我来!”-为风景叹息!我大吃一惊,拍了一段视频。
“部队撤退了。日本飞机每天都在跟踪轰炸和扫射。在河北省平北县,为了阻止日军南下,我们与敌人激战了两天两夜。然后,我们联系了山西娘子关南峪站的一些日军。当时我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突然一颗子弹从我左手飞过,把望远镜打碎了。抗战初期,日本关东军部队确实训练有素,从我们发现对方到鬼子开枪,连十秒钟都不到。”
[本帖已被风中之草编辑于2004年7月6日+00: 52: 22]
-
-被维京人
-发布日期:2004年7月4日21: 45: 00
-
从头到尾的叙述,牺牲了那么多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齐德厚没有流一滴眼泪。
“你有没有跟别人讲过你的故事?”我一边在棉田除草一边问他。
“没有”。他拿着锄头,想了很久才回答。
“如果我不来听呢?”我又试探性地问他。
他无言以对。
棉田边上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微风习习,涛声阵阵。
三
九月的陕西,是雨的世界,是泥的天堂。渭南市市长被洪水冲走,渭南日报记者也被冲走。市长虽然获救了,记者却永远离开了。
天空似乎忘记了微笑只会做出阴沉的脸,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活力。我睡觉的床左边有个盆,右边有个盆。所以滴水声不断。老人的儿子名叫秀秀,今年57岁。他去房间把一些泥涂在漏水的地方。结果家里滴下来的水变成了泥水。
这位老人有八个孙子和女儿。他们大多去了中国沿海地区工作,其中一人还在中日合资企业工作。所以我有房子住。
齐德厚在1976被改造成新人类。当时国家有个政策:所有国民党的部队、警察、宪官、特勤都要回家。于是,老人“放回去”,去了儿子现在的家。齐德厚儿子家的面积和其他村民一样,都是600平米。我看了省公安厅发的《转业证明》:
“尤德厚,65岁,现被批准转业,享受公民权利。1975 65438+2月15。”
我和我的父亲参观了世界上的两个村庄。这些村庄有各个朝代遗留下来的古墓和石牌坊。甚至在拓德侯门前十米处,都有宋代贞节牌坊。村里有一个吴安青年文化培训班。1937年,中国* * *生产党曾在这里培训过一万多名抗日干部。朱德将军在这里教了一年书。现在村里的小学还在用明朝的大庙。江海苍天,政权更迭,日月换新颜,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中国人世世代代的道德观念都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日本侵华之初“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思想,与石碑上的文字和千百年来文化的传播密切相关。
我去拜访托德厚,穿着一件鲜红的丝绸外套,带着两个相机。这种衣服在北京很常见,但在农村很出彩。村民们或站在自家门前观望,或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老人家中静坐,仿佛一只猴子或一头野驴从动物园里逃了出来。许多村民告诉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观了村里的一口千米井,外国人来调查村民告别污染水,喝上卫生水的事实。但是外国人一走,加工品的泵就坏了。我得告诉村民我不是焦点访谈的。
有一位78岁的老人叫陈志中,他在村里的吴安青年训练班听了朱德将军的讲座。“1934年国民党强迫他当兵,他到长安县7师8团2营小炮兵排当兵。”“在河南西峡老湖口,与日本侵略者血战战败。”“部队转移到陕西洛南县,夜间站岗,留有空隙。“陈志中1951加入志愿军,1军7师19团3营炮手。1953回国,有伤残、立功、复员三个证。1963,可能是因为前国防部长彭的问题,所以他们的三证被收回了。直到现在,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陈志中一直坐在齐德厚身边诉说着县民政局局长的态度有多恶劣,我不能再采访了。心一横,想和老陈曼一起去县里支中。但是,在泥里跳舞的鞋子,20米之内就会变成3斤的,仅此而已。
因为讲的是中华民族的惨痛历史,天也在哭。在滴水。老人的家乡变成了“泥乡”。所以,我们不放羊,不割草。
我们只是需要谈谈。
老人说:1937年至65438+2月,华北、华中日军沿津浦铁路、台儿庄至潍坊(县)公路侵入徐州外围地区。1938年3月初,日军为打通津浦线,连接华北、华中战场,派出第五师、第十师分两路进攻台儿庄。台儿庄位于津浦路太(二庄)和枣(庄)支线与太威公路的交汇处,是徐州的门户。3月5日,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2万余人从青岛至吉焦路西,再转南经威县至临猗以北汤头镇,谋临猗,后与台儿庄的郁代连洁第10师会师。14年6月5日,中国守备部队庞炳勋的第3军和前来救援的张自忠的第59军与敌军激战。三翼全部覆没,长野雄一郎、竹中、1军长等11翼全部阵亡,残敌退守伊河东岸。3月16日,敌第十师三万人沿津浦路南下,攻打藤县。17日,张和庞发起了全面反击。中国守军孙振在22军122师、124师与敌展开血战,伤亡惨重。一二二师师长王,率二千余将士英勇就义。14至18,坂原第5师主力坂本支队伤亡约3000人,被迫撤至9 0里外的莒县城。临猗的成功不仅巩固了津浦铁路以东的阵地,而且粉碎了坂原和吉谷两个师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
1938三月下旬,齐德侯的部队奉命增援台儿庄。当时是30师88旅176团3营营长。在31师的领导下。时任团长袁有德下令:“侵华日军从西北角冲入城内,我驻城官兵大部分死伤。你带领全营从西门冲进去,消灭城内日军!与城东的龚宇魁英取得联系,* * *一起守住台儿庄!”
中校·齐德侯当时组成了一个40人的敢死队,挥舞着一把大刀,腰间挂着一颗手榴弹。率先从台儿庄城西门冲入与日军血战。副营长赵志带领其余官兵与日军逐街、逐巷、逐院、逐室、逐墙地进行战斗。战斗白边时,双方在对方墙上挖洞作为射击孔或轰炸孔。有一次,齐德厚刚挖好坑,对方日本兵就先扔了一颗手榴弹。齐德厚身边的机警战士毫不犹豫地抓起冒烟的手榴弹,从墙上的洞塞了进去。爆炸的时候,对方再也没有听到一点声音。
据台儿庄激战后的战况统计,我军31师共击毁日军战车38辆,重炮10余门,飞机架90架,卡车、战马550余匹。1938年三月,中央日报上有谢德厚的名字。却被记者误写成“许德厚”。直到今天,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有关台儿庄战役的书籍中,还能找到“敢死队长谢德厚”的名字。查一下第二军军长孙连仲将军到三营视察表彰的记录。
还有谁在乎这些国军士兵?我自费参观,没有任何资助。连我都不知道采访他们的意义。
当时,由中校·齐德侯组成的敢死队中只有三个人活着。为国捐躯的三营官兵屈指可数;这位93岁的老人,这位活着的也是台儿庄战役的最后一位指挥官,泪流满面。
天气多云,气压很低。老人怀念着勇敢战士的啜泣,却穿过窗外的麦田、玉米地、棉田,沿着乡间泥泞的道路渐行渐远。
四
中国农村还很穷,我刚从厕所起来就被村民看到了,就是一个证明。
方便的时候,只要你一挥手,千万条生命就“哼”成了一条。我想这就是当“领袖”的感觉吧。厕所的生活东飞西飞,他们也来参加聚会,吃饭的时候落在蛋糕上,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和老人讨论了厕所的问题。我说中国农村的厕所有抽水马桶,日本农村也应该有。这不是现代化吗?老人反对。他说农田里怎么会没有粪肥呢?
这位老人说,中国的农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公社时亩产300斤,现在是600斤。我说我不懂农村的事情。我只是在这个城市感觉很好。我说我就知道这么个博物馆,几把破刀破枪,干部一个月收入五六千多。因为工作需要,大家都是坐公交车开车回家。一辆公交车可以养活40个下岗工人;这种情况在柏林、伦敦和东京很少见。就连德国总理也不敢占这个国家的便宜。老人显然很惊讶,但他还是看到了世界上的少将师长。他说:“好!好吧!分工不一样。”
说到1949,他的第30师在山西战败被俘。据他回忆:“我每天都被扇耳光。”我问他感觉如何。他说:“不打好人,就不打坏人?”
总的来说,能转型到这种程度就很不错了。
人的命运就是这么扑朔迷离。当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时;当一个社会转变到另一个社会,很多人的命运会在一瞬间发生巨变。自古以来。
然而,一个国家的历史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每个人都应该在历史长河的某个阶段被分开来分析。在国难当头、全民抗战的历史关头,齐德厚和许多中国军人始终战斗在生死一线。中国军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380万军人。我觉得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事实。
老人回忆“保卫武汉之战”也很精彩。当时他已经升任30师176团团长。那是8月下旬,30师奉命出发前往湖北武汉,由71军军长宋希濂将军指挥。他这样分析武汉之战:“当时中国军队未能重创日军,是因为到处设防,分割兵力,没有强大的预备队,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破坏了对方的交通线。中国军队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在10年10月25日弃城,当时日军已经包围了武汉。日军26日占领武昌、汉口,27日占领汉阳。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最大的战役。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承认有3万多人伤亡),延缓了日军的行动。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使国民政府屈服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实现。从此,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老人对我说:“武汉之战是我军旅生涯中最残酷的一次经历,有几个‘最’:第一,我指挥的战斗人员最多,七个营的兵力是* * *。二是战斗日期最长。35天。第三,是最激烈,最残酷,伤亡最多的一次。全团2800人只有300多人退出战斗,包括炊事兵和担架卫生员。第四,日本侵略者被消灭最多。在我们阵地的最前沿,死了3000多名日本兵。在友军占领我们的阵地之前,我们没有放弃一寸阵地。第五,最残忍的是,侵华日军用了毒气弹!因为防毒面具不多,很多士兵在掩体里失去了战斗力。”
我告诉老人,我在中国留学的6年里,采访过22个曾经侵略过中国的老日本鬼子。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好,他们极其关心曾经和他们一起战斗过的日本老兵的生活状况。老人睁大了眼睛,显然,他对性也极其感兴趣。这个场景和日本侵华老兵一样。
空气、阳光和水。陆地、边界和海洋。我不能把老人们聚在一起,但我可以分开看他们。
齐德厚说:“在战斗间隙,宋希濂将军和苏联顾问多次到他的阵地视察。当苏联顾问发现齐德侯的指挥所位于迫击炮前线时,他们说,‘这违反了作战原则’。我告诉他后面的高地上有两挺重机枪和两门迫击炮。苏联顾问点头表示同意,然后和宋希濂将军一起离开了
齐德厚说,几乎每次侵华日军试图突破我们的防线时,他都戴上步枪组织反击。因为他总是和官兵们一起战斗,所以他所在的团总是士气高昂,斗志昂扬。即使该团大部分官兵阵亡,也坚持了35天,直到援军接管阵地。
根据中国出版的侵华战争史,“十三、十一师在武汉与日本政府军宋希濂激战四十五天,遭日军顽强抵抗,损失严重”。
老人回忆说,当时军委给30师176团颁了齐德厚荣誉勋章和立功军官华威勋章。老人说:勋章是千百万英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没有他们,我们在中国的土地将被日本侵略者占领。
“我是幸存者。当我回想起当时战场上的残酷一幕,我泪流满面。”
“自古以来,生命中没有人死去,留下画家照耀历史”。
“烈士们,安息吧!”
老人念叨着,他一直盯着窗外,眼里闪着泪光,挂在眼眶里。窗外是层层乌云连着地平线。然而地平线上有一片蓝天,淡淡的晚霞给了天空尽头的颜色一抹淡淡的红色。
五
老人从1976到1986,一分钱没收。他说他第一年刚回国,在地里干活。因为挣不到工分,生活很艰难,连剃光头的两毛钱都没有。从1977到1986,他在工社砖厂烧砖,成了劳动能手,升任厂长,砖厂扭亏为盈。
齐德厚的妻子死于1975。她死于子宫癌。我去看她的坟墓,却连个墓碑也没有。魏夫人的爷爷是故宫翰林院院士,也是清帝的老师。因为她和孙连仲将军是同乡,在战火纷飞的1941年,经孙连仲介绍结为夫妻。据老人回忆,由于战乱,夫妻俩没有在一起度过30天。作为夫妻,这让老人深感遗憾。
这位老人保存着他妻子唯一的一张照片,是两英寸大小的。魏夫人不愧是大家闺秀。她心地善良,一手抱着女儿。黑胖的棉袄也没遮住皇室40岁的眼睛。可惜这两个女人已经走了。我赶紧用各种相机重拍,虽然没用。
老人说他是1976出狱的,回老家了。当他看到两个穿着白鞋来接站的儿子时,他立刻明白了,他们的母亲刚刚去世。“当时我流了两行泪,我们三个一路走回家,无话可说,”老人说。
老人的两个儿子都是关中非常淳朴的农民,与“少将”没有任何关系。两个儿子告诉我,他们1960从河北去陕西老家,途中路过北京站。北京站有卖包子的餐厅,一次只能卖一个。想要粮票。排好队。魏太太说,我们一路走来不容易。先准备点干粮吧。于是,娘们分别排队买馒头。等了一下午,只剩下三个馒头了。魏太太饿了。她是母亲。剩下的被饥饿的兄弟吃掉了。
很多年前,由于苦德侯家是地、富、反、坏、伪官,他们的母巢还没有巴掌大。房子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星星,伸手接雨雪是常事。
老人的家庭是中国农村和中国的一部分农民。改革开放后,他的家庭当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到1987,老人是陕西省泾阳县第六、七、八届CPPCC委员会委员,也是当地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校友。老人现在收入300元,这让他很满足。
一望无际的农田,包括玉米、棉花和果树。还有村庄。老人的家人把我送得很远,几乎看不见了,老人伸出拐杖迎接我,就像一个老兵拿着一把旧破枪。
这是我们的土地,这是我们的人民。
真希望中国的小说、电影、电视、戏剧、歌曲、教科书都有像老人这样的人物生活描写。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政府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正面战斗,造成380万人死亡。在后来的内战中,虽然他们起到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作用。但是,日本投降已经57年了,全国解放也已经53年了,中央军的老军官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员。
我钦佩他们在历史上的成就,我希望再次见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