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历史背景

澳门过去是一个小渔村。它的真名是濠井或濠井坳,因为在当时,泊口可以称为“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牡蛎(即生蚝),牡蛎壳内壁光亮如镜,故澳门称为牡蛎镜。后人把这个名字改成了更优雅的“郝静”。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简介》中说:“郝静之名写在明史上。东西五六里,南北半道,南北两湾,可以停泊。或南北湾,圆如镜,谓之镜。”由此名称衍生出濠江、海静、静海等一系列澳门别名。

澳门的名字来自中国的一位女神天后,她受到渔民的极大崇拜。她也被称为母亲。据说,一艘渔船在一个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航行时遇到了暴风雨,渔民们处于危险之中。危急时刻,一名年轻女孩挺身而出,下令停止这场风暴。风实际上已经停了,海面又恢复了平静,渔船安全抵达了海景港。下船后,女孩向玛吉山走去,突然一道光环闪耀,女孩化作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这位母亲登陆的地方建了一座庙来供奉她。

16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达澳大利亚时,曾向居民询问当地的地名,但居民误以为是指寺庙,回答“马哥”。葡萄牙人用它的声音翻译了“澳门”,这就成了澳门这个葡萄牙名字的由来。

在接下来的400年里,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自1999年回归以来,根据澳门基本法,澳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同时澳门的社会和经济特征将保持和延续。

澳门面积不大,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亚洲人均收入相对较高的地方。

澳门是一个国际城市。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中西文化交融、共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