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倩:曹操墓的发现及其他――专家质疑。

尹倩:曹操墓的发现及其他――专家质疑。

我对曹操高陵得到考古证实持怀疑态度。其实这个发掘出来的墓不一定是曹操的墓,原因很简单,曹操一生疑狼,中国所有的文献都有记载。就算民间传说中的“七十二墓”是假的,曹操也是疑神疑鬼,挖坟,正如他一生征战,树敌太多。“真是汉奸!”他的坟墓不可能这么容易就被挖出来。

我确信曹操葬于漳河河底,这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包括野史和传说。当我第一次读蒲松龄的曹操墓时,我以为他写的是“程序外有一条湍急的河”,指的是漳河。其中“崖下有深洞,中间有轮,轮上有利刃如霜”这句话,表现了曹操的偏执和奸诈。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他的名字叫魏,唯一真实的情况是,他的坟墓里有机关。说曹操的“薄葬”更是无稽之谈,这对于“宁愿我负,也不会有人负”的曹操来说,似乎不是一个人。蒲松龄写的故事都是传说,但传说不一定都存在。有传说才可以说,如果传说都是假的,那么真实的东西太少了。曹操葬在漳河河底,但后人破棺散骨,把他祭祀的宝物都拿走了,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今天在安阳发现的“曹操墓”是假的,是对曹操妙葬的掩饰,也是“安全措施”之一。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曹操善于运用策略的能力。

考古学家提出六项证据证明曹操的身份。其实这六条证据都是站不住脚的。墓是真墓,里面的曹操是假的。这种以高度为依据,不封不树的汉魏墓葬,并不局限于这一座,也不一定是曹操墓。考古学家的六大证据中,最有力的证据是从盗墓贼手中追回的刻有“魏”字样的石碑和石枕。这不能说是曹操墓。毕竟是从外部获得的,不是直接从内部发现的。可能考古学家钻了空子,所以马未都先生直言,怀疑它是赝品也不是不可能。此外,当我看到这么多石碑时,上面刻着“吴伟王常用”的字样,非常醒目,看起来不像是一座坟墓,而更像是一座曹操博物馆。其余五个证据都是从文献记载中推断出来的。事实上,文献记录不一定是真实的。曹操不会傻到“贪图虚名,应付真祸”,“命令”自己的葬身之地载入史册,等着盗墓贼来挖。

如果说《三国志》也算是正史的话,那么有一段曹操《令》的表述:“欲封某职为西将军,然后题墓曰,‘西将军曹侯之墓,因汉而得’,这也是一种野心。”这说明,第一,当时非常重视墓志,但是安阳曹操墓没有发现墓志。第二,曹操生前想“谋地于地,藏于浑水,不奢求客来客往”,所以死后把自己完全藏起来比较合理,符合曹操的性格。考古学家说,证据中有一条非常可疑,说根据“陆谦的伟大仆人徐青的校尉”的墓志铭,它证实了魏武帝陵墓中有* * *。这个陆谦很有趣。为什么要在你的墓志铭里记录这么详细的关于曹操墓位置的数据?是为他死后见曹操提供方便吗?还是怕迷失在那个世界里?可见,《陆谦墓志铭》是曹操死后“安身立命”的掩饰。换句话说,这很可能是曹操的一个疑似坟墓,只是为了给盗墓贼看一条看似合理的路,让他们永远找不到他。

曹操下令:“古之葬者,必居不毛之地。西门豹寺的规矩是在西边守陵。因其高,不封或不树。《周礼》的埋葬地点由管理墓地的人占据。诸侯居前左右,清大夫居后,汉制亦称陪葬墓。其臣列功勋者,应伴守令,广用兼容。”这个所谓的“命令”就更可疑了,不是说是不是曹操的命令,而是怀疑曹操命令的动机和目的。其中,墓地的位置是如此的准确和详细,以至于一个普通人都不敢相信,更别说王曹了。试想一个多疑奸诈的曹操会做出这种蠢事?事实上,有许多魏墓,如陆谦的墓,这是根据高度,而不是密封或种植。

其实《三国志》等史料是可疑的,《三国志》中关于同一件事有三种记载。关于曹操之死,民间传说:“太祖从汉中到洛阳,筑始殿,伐龙宫,树流血而死。”现在相当于野史《曹臧传》上说,“王使苏岳迁徙至美人梨,掘之,根伤流血。越白,王公越自以为恶,以为不祥,然后就病倒了。”考古学家所说的曹操“薄葬”是有根据的,曹操的《遗书》说:“衣中无藏宝。”这是野史《曹臧传》中的记载。据此确定今天发掘的是曹操墓。是不是有点严重了?《魏书》官方并未提及曹操“伐龙宫而树出血”或“掘之而根出血”,却给了曹操一个好名声:“太祖治海,夷人丑...因为奇怪的事,敌人胜利了,变得像神一样。”这样的神人怎能不“因死而变如神”?你怎么能让别人偷他的坟?《舒威》说曹操“在皇军中三十余年,不离书,日谈武艺,夜思经典”,但曹操墓中并未发现书。是不是很奇怪?《舒威》说曹操“修建宫殿,修缮处理设备,都尽了最大努力”,但曹操墓里没有防盗设备。这不是更奇怪吗?官人舒威说,曹操“常以死攻数之制,繁而无用,俗之,故自衣而死于四筐。”这都是说这里没有银子,就是他明确告诉别人,王维的墓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几块破布,你不要去偷。

考古在史料记载的基础上给历史人物下定论是很荒谬的。纵观史书杂记,疑点重重,真假难辨。这里就不举例重复了。

一位在媒体工作的安阳朋友告诉我,河南对此出奇的重视,* * *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敲锣打鼓,连续几天设宴款待,尤其是组织发掘的考古专家,他们为此深受鼓舞。我觉得挖祖坟没那么刺激。虽然是考古,但不能抹杀挖祖坟的事实。河南上空的欢腾更是可恶。无非是打赢了与河北的盗墓战,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关于“盗墓”的争议数不胜数,其目的“单纯”为申请国家拨款,名为保护或抢救文化遗产。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无可非议,但让人气愤的是,这种“单纯”是如此赤裸裸地只要钱,不要文化。前几年某地获得了保护抢救权,国家拨的钱也有了,但是钱去了哪里就不清楚了,要保护抢救的“文化遗产”还是狼。

考古是为了什么?学者说是历史的需要,也就是说考古是为了了解历史真相。了解历史真相不需要挖祖坟,查阅经典和历史就足以让我们了解历史。但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挖祖坟是为了给历史真相提供有力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今天人的遗骸会在几千年或几百年后被后人挖掘出来。考古学的前身是盗墓贼,是死者财物的掠夺者,西方一些小偷为了给发掘正名,披上了考古学的外衣。直到后来社会文明和平,考古才逐渐显示出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中国也有了专业的考古机构。在此之前,所谓的考古就是疯狂的挖掘来收钱。否则曹操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最权威的“考古学家”。

既然考古意义重大,就应该认真对待。考古是为了现在的人了解历史,从中学习,也就是说,它的根本价值和意义是为了教育。如今已经进入娱乐消费主义时代,“考古学”终结了传统的超功利考古学,考古学、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一切与人文教育相关的事物也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很多地方,* * *专门邀请考古队“寻宝”。一旦找到“宝藏”,* *将奖励考古队。这是秘密吗?尹倩认为,考古学及其背后的文化和教育正日益成为牟利的工具和手段,成为一种赤裸裸的市场现象。据报道,一所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一座历史博物馆。后来的调查结果显示,99%的学生对博物馆展品的历史意义不感兴趣,而对金玉器皿感兴趣。说到“宝贝”,他们的眼睛都亮了。很多去博物馆或者历史古迹的人,花钱买门票,就是为了看“宝贝”的华丽,不屑于它的历史知识。考古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带来了什么?从历史的挖掘到展览馆的建设,最后变成了当地的旅游景点赚钱。这种唯利是图的“工具主义原则”更大程度上造成了一种颠倒的势利,导致了普遍的庸俗化和平庸化。

当考古逐渐从学术走向市场化,那就是灾难。

北京,65438+2009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