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巴文化和土司文化?
宜昌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巴是活跃在长江中上游的两个主要古代民族之一,发源于古沂水流域(今清江),即长阳吴山。
历史上对巴人最早的记载是殷墟甲骨文,称为“巴人”。文物考古学家发现了童歌,这是西周时期巴人使用的直接工具,商周时期巴人使用的乐器在五峰和长阳发现。特别是近年来,配合清江隔河岩水利建设工程,文物考古部门在清江两岸发现了大量的商周时期巴人遗址遗迹。由此可见,说巴人起源于于清江并非没有道理。
周初,巴人的活动中心主要在清江流域,而楚人主要生活在张炬流域。巴楚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时期并行发展,交流较多。这两个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并肩作战,结成了联盟。但同盟的政治军事基础并不牢固,他们总是为了共同利益“媾和”,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斗”。巴楚与楚国由于深刻的政治背景和历史原因而形成的联姻、结盟、和解,一开始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而且屡战屡败。巴人的东部疆域不断被强楚吞并,被迫迁徙到江州(今重庆)、垫江(今合川)建都。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巴楚民族的交流和文化融合,为秦汉以后巴楚文化进入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
土司文化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家族文化和政治文化的统一体,是具有多元性、原始性、本土性、政治性和多样性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既是社会文化,也是政治文化。是酝酿了八百年的伦理政治文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土司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国情结”。他们处于明末至近代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主动服从中国家和中华民族保卫国家的需要。他们在东南沿海、西南边疆和中国辽阔的疆域上,建立了许多英雄业绩,有力地维护了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