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谁先死?他们死亡之间有多少天?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震惊了海内外。一般认为光绪死于慈禧前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蓄意谋杀...
谣言:光绪被杀?
从晚清学者云的《崇陵传》中摘录的《清代笔记》和编纂的《清代笔记》认为,慈禧太后危急时期,害怕光绪死后复权,让人杀了光绪。
《慈禧太后传》和《德龄瀛台泪》认为,清朝太监李等人利用慈禧太后的权力,平日里诋毁、愚弄光绪。他们怕光绪在慈禧太后死后清算他们的罪恶,所以在光绪死前杀了她。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说,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期间辜负了光绪的信任,背叛了皇帝。袁世凯担心慈禧一旦驾崩,光绪绝不会对他掉以轻心,于是趁机服药,暗中毒死了光绪。
前清朝御医瞿桂庭在民国杂志《易经》第二十九期上发表文章说,光绪去世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见皇帝,发现光绪本来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打滚,大叫肚子疼。几天后,光绪去世。医师认为,虽然无法确定是谁杀了光绪,但可以肯定的是,光绪是被秘密杀害的。
秘密档案:光绪的临终状况
由于种种传言,光绪之死成为晚清历史上的一大谜团。光绪是怎么死的?我们来看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光绪患病档案是如何记载的。
档案一:光绪37岁“病原体”说他遗精近20年,腰腿肩背经常酸痛耳鸣近10年。可见光绪身体一直不好。
档案二:光绪二十六年脉象案记载,此后,光绪病情不断恶化。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光绪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骨结核和血液系统疾病,是光绪壮年早逝的直接原因。
档案三:脉案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九日,御医曹所撰,皇帝患肝肾阴虚,脾阳虚,气血亏损,病情严重,无药可救。
档案四:同年五月十日,脉诊案中,医师陈炳军写有“久调理,无寸效”字样。江苏名医杜为皇帝看病后说,不求成功,但求不出错,可见医生对光绪的病无能为力。
卷宗五:同年九月脉案。此时光绪的症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全部失调。
档案六:同年10月17日,三位医生会诊脉象病例。此时,光绪的病情已进入危险期,临床症状为肺部炎症和心肺衰竭。会诊后,医师私下对朝臣说:“此病四日之内必危。”
档案七:同年10月19日光绪脉象案,光绪胸闷气短,咳嗽不止,大便秘结,全身乏力,令医者“十分为难”。
档案八:光绪同年十月二十日写的《脉象案》。光绪当晚就开始处于濒死状态,昏迷不醒。
档案九:同年10月21日,光绪脉象案,当天中午,光绪的脉象似乎没有了,傍晚,光绪满怀怨恨地死去。
从光绪死前八年档案的记载来看,光绪的症状是一步步恶化的,应该属于正常死亡。
历史回顾:光绪继位的真相
清宫的秘密档案告诉人们,光绪真的是病死的。但从光绪死的那天起,人们就怀疑他不是自然死亡,这也是有原因的。看看光绪不幸的婚姻和消沉的皇帝生涯,就能理解人们的种种猜测了。
虽然光绪和慈禧以“母子”相称,但他不是慈禧亲生的。载湉,本名光绪,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春郡王宓。
淳亲王是咸丰帝的弟弟道光的第七个儿子,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是慈禧的妹妹。所以光绪既是慈禧的侄子,也是慈禧的侄子。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的深夜,同治皇帝慈禧的独子,突然死于天花。由于慈禧太后在临终前没有留下遗产,她压制了所有其他意见,坚持让年仅4岁的光绪皇帝载湉入宫继承皇位。
载湉之所以能当上皇帝,一方面是因为同治皇帝没有留下儿子,更重要的是慈禧想找一个儿子皇帝,为她重新听政创造机会。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4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被慈禧牢牢抓住,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婚后短暂的幸福
虽然光绪当了皇帝,但自从入宫以来,陪伴他的只有孤独。他是在复杂的宫廷礼仪和慈禧的严厉申斥中长大的。他没有母爱,没有童年的欢乐,导致他从小就抑郁虚弱,难以抵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无法治愈的病根。
按照清朝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皇帝到了16岁就要掌权。随着光绪年龄的增长,他大婚和亲政的日期临近,慈禧向光绪皇帝交权是必然的。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光绪19岁举行了婚礼。光绪的皇后和两位妃子都是慈禧挑选的,皇后是慈禧的弟弟桂香的女儿叶赫那拉。皇后真的很丑,又瘦又驼背,光绪极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慈禧之所以选外甥女做皇后,是为了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
光绪的两个妃子是金妃和贞妃,她们是姐妹。金菲长相普通,性格脆弱。甄妃美丽端庄,气质机警。
甄妃入宫,犹如一块石头扔进了一潭死水。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他在政治上摆脱束缚,有所作为的愿望。在他们大婚后的几年里,他和甄妃度过了人生中相对轻松的时光。这是慈禧最不愿意看到的。
皇帝之后的权力斗争
光绪亲政后,53岁的慈禧退隐颐和园过自己的生活。事实上,她一如既往地掌管国家事务。一方面,她处处限制光绪,一切国事都要按照她的圣旨办理;一方面,她通过皇后和亲信太监李暗中监视光绪的行踪。
慈禧规定,每隔一天,光绪必须亲自到颐和园向她报告政务,听取指示。光绪经常带着星星来,逆着月亮去,饱受奔波之苦。他被称为皇帝,实际上是一个傀儡。光绪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长期郁郁寡欢,旧病未除,又添新忧。
从光绪的脉象来看,光绪的体质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好转,但是看病吃药的频率相对减少了。这主要是因为光绪试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整天忙于政务。此外,他还要随时应付慈禧的训斥,无暇顾及看病吃药。这使他的健康越来越差。
光绪多病的一生中最大的政治举动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在郑飞的支持下,光绪试图改革政治,充实强兵。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颁布“丁明石国”上谕,宣布变法,强调向西方学习,推行新政,授予康有为“专奏事”的特权。
保守派权贵,怕改革触动他们的立场,转而投靠慈禧,极力挑拨他们的“母子”关系。慈禧也深深担心光绪改革的成功会影响她的独裁统治。就这样,朝廷大臣中出现了“后党”和“皇党”,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光绪亲政的十年,是与慈禧进行政治和权力斗争的十年。从甲午中日战争到戊戌变法,双方矛盾日益尖锐。
重创:戊戌变法失败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在慈禧为首的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打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康有为、梁启超逃亡,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光绪本人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政治生命在此终结。此后,光绪作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囚徒度过了10年。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心爱的妃妃甄妃囚禁在中萃宫后北三号,并为她立下规矩:不得再见皇帝。慈禧又出面说教,用多种方式羞辱光绪。慈禧一开始想谋杀光绪,后来又想废了他。
光绪深知慈禧的险恶用心,日夜担惊受怕。他向天叹息:我连汉献帝都不如!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病情日益加重。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二,御医朱?人们在光绪《脉象案》中写道:皇帝脉搏微弱,面色发黄,鼻头生疮,饮食不良,消化不良,易怒,经常叹气,气短,懒得说话,精神恍惚,经常半夜惊醒,无缘无故对着墙壁大笑。皇帝身体不好,气血两虚,心肾两虚。现在胸中抑郁,虚火上升,导致脾胃不和。七月二十一日(1900八月15),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相传她临行前,命太监崔玉贵将甄妃推入宁寿宫外的一口井里,将其杀死。正史上并没有记载这件事,但是甄妃当时确实死了,因为此后再没有甄妃的记载。而且后来有个太监出了个回忆录,专门讲了贞妃被慈禧害死的情况。光绪得知甄妃去世后,旧病复发,再也无法康复。
可见,光绪从小患病到少年后病情加重,与其政治处境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慈禧的长期打压和打击是光绪生病的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民间传说慈禧杀光绪也不无道理。
虽然从光绪脉象案中,我们得出光绪死于正常疾病的结论,但人们总认为他只比慈禧早一天去世,这也太奇怪了。光绪当时很虚弱,但为什么这一天没有拖下去?慈禧的人这几天是在药里放了什么东西,还是做了别的什么?这些怀疑只是猜测,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