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朱执政期间五件大事的得失?

朱迪,明朝的创始人,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明朝历史上评价最高的皇帝之一。后世很多人认为,如果明朝只能选出两个好皇帝,那就只有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和明朝成祖朱迪有资格了。然而,随着现代明史研究的深入,许多关于朱迪的负面事件被发现,他的人物形象也逐渐模糊。那么问题是,朱迪是一个好皇帝吗?

首先,晚上看史书要明确一点,好皇帝和好人是两回事。在评价一个皇帝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根据他的个人道德标准给予好评或差评。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朱迪执政期间五件大事的优缺点。

一、漠北的五大特点

在朱迪的众多成就中,漠北常常被排在最前面,因为对于古代皇帝来说,开疆拓土是最大的成就。那么朱迪在漠北的五征结果如何呢?《明史》记载“六师屡出,漠北尘埃明”。换句话说,明军横扫漠北。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明军横扫漠北并不意味着漠北被纳入明朝版图。事实上,朱迪曾五次亲自远征漠北,追击元朝残余势力。虽然这些战役都取得了成功,但是明朝北部的边界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每当一个蒙古大国被打败,另一个蒙古大国又开始崛起。直到朱迪去世,北方蒙古的问题几乎和他统治之初一样。

然而,五征的漠北并不完全是猴子的生意。在明朝的不断打击下,漠北的蒙古各部无法统一。因此,在朱迪执政期间,北方边界问题虽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但也没有恶化。客观地说,五征漠北虽然不能算功德,但也不能指责朱迪浪费人力财力。

第二,占领安南

朱迪的另一个军事成就是占领安南。但相对于漠北,安南的占领对明朝来说才是真正的灾难。朱迪原本安排明军出兵安南,作为支持当地贵族当傀儡政权的承诺,但当明军完成胜利后,朱迪食言,吞并了安南。此后20年,安南各界人士持续抵抗,明朝为勉强维持在安南的统治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后来,当朱迪死后,他的继任者很快决定放弃这块耗尽明朝国力的领土。由此也可以看出,朱迪的安南政策并没有得到他的继任者的认可。

三、下令编纂《永乐大典》

朱迪称帝后不久,就命和姚编纂了一部中国古代图书的巨著,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永乐大典》。从开始编辑到完成* * *,历时五年,22877卷,11095卷,约3.7亿字。《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明初以前中国各学科的文献资料,是真正的超级百科全书。因此,这件事真的可以算是朱迪的一大功绩。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战乱、火灾等原因,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永乐大典》仅有800余卷,超级巨著只剩下一点点,实在让人感到悲哀。

第四,疏浚大运河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交通线,用生命线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元末明初,由于战争等原因,大运河损毁严重,河道淤塞严重,许多河段无法使用。当朱迪成为皇帝时,他计划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为了给北京紫禁城的建设提供交通支持,他下令花巨资疏浚和扩建大运河。在他的圣旨的推动下,大运河很快再现了往日的碧波荡漾的景象。虽然朱迪疏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民生,但无论如何,疏浚大运河对当时的明朝意义重大,所以这件事可以算是朱迪的一个功劳。

五、郑和下西洋

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受朱迪之命,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和霍尔木兹海峡,令西方国家对明朝的实力惊叹不已。按照《明史》中的评价,是“韦德之被,四面八方待客”。当时的明舰队无论是在船舶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在舰艇数量上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足以让150年后出现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在各方面相形见绌。所以,不管朱迪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宣传大明国力,传播中华文明,都算是一大功绩。然而,有能力称霸天下的明朝却主动放弃了航海事业,这是极其令人遗憾的。到明朝中期,明朝已经沦落到连沿海的海贼都难以对付的地步。这样,明朝的航海史就成了一个生锈的铰链。

标签

看看朱迪统治时期的这些重大事件。漠北五戒和占领安南的事迹被夸大了,真正的意义远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大。下令修纂《永乐大典》,疏通大运河,对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是功德。郑和下西洋是朱迪统治时期最大的成就,中华帝国的软实力输出在当时达到顶峰,导致了万国来朝的盛况。但就事论事,无论上述哪一项成就,与历史上那些公认的好皇帝的成就相比,都还有一段距离。

另外,上面提到了朱迪的五件大事,还有一件事没有提到,那就是当时明朝人民的生活状况。朱迪做的这些大事,每一件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朱迪治下的明朝人民的生活其实是非常艰苦的。永乐十九年(1421),一个叫邹忌的官员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时至今日,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仍在遭受水旱灾害,百姓正在剥树皮、挖树根作食物。老少搬家,跌跌撞撞上路,为了生存出卖妻儿。”从这段朗诵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永乐盛世”不过是明朝统治阶级的盛世。然而,“盛世”光环下的百姓却饥寒交迫。因此,如果你问朱迪是不是一个好皇帝,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