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口镇历史

乳山口港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早就有人说,北有旅顺口,南有乳山口。早在唐朝,外地的船只就来来往往。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宋代乳山口海上贸易蓬勃发展,党江、浙江的商船用南方大米换取柞蚕丝、粮食等当地土特产。南宋时期,宋、金分而治之,南北海上贸易受限,包括乳山口。元朝时,南粮北运兴起,乳山口海上贸易复兴。南方的商船运送大米、竹子、茶叶和木材,以换取当地的丝绸、大豆和黄金。明初有海禁,但乳山口的海上贸易从未停止,因为商人从从事民间贸易中获益匪浅。

到了清朝,海禁解除,乳山口的海上贸易再度繁荣,贸易船只从南方的上海、广州等沿海港口扩展到北方的旅顺、天津、安东等地。贸易商品从粮食、布匹、木材扩展到日用品,贸易方式从易货贸易发展到货币交易。到道光年底,乳山口已有50多家商号。商船分为福建(福建)帮、广州(广州)帮、浙江(江)帮、关里(东北)帮。咸丰元年(1851),为满足乳山口海上贸易的需要,全盛、合兴等国内商号集资在乳山口修建了两座简易石码头。清末,当地人还在乳山口建立了三益、新兴等运输行,从事海上运输的木帆船有50多艘,港口日泊位30多个。中国生产的花生已经成为与外国商人交换的商品。随着青岛、烟台的开放和洋货的进入,这里的南方商船贸易减少,当地从事海上贸易的船只将当地的产品运到青岛、烟台,换取梭织物、纱线、煤油和日用品在国内销售。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实行海上封锁,乳山口的海上贸易日益萧条。后来乳山口造船业兴起。乳山造船有限公司成立于1951,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拥有先进的船舶设计、生产设计、物流管理、管理软件等计算机网络,生产工艺和技术按照现代船舶模型与国际造船业同步。

随着沿海各地来乳山口的商船越来越多,以前福建、浙江等地的商人为了保护海神波塞冬的海上安全,集资在乳山口北岸山顶修建了娘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