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为什么叫“符涛”?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的《山海经》中,有一个鬼域,中间有一座山,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一鸣,夜游的鬼魂就会赶回鬼域。鬼域之门位于桃树区的东北方向。门边站着两个神,分别叫申屠和雷宇。如果鬼魂在晚上做了一些不自然的事情,申屠和雷宇会立即找到它,抓住它,用芒草做成的绳子绑起来,送给老虎。所以世界上所有的鬼魂都害怕申屠和雷宇。
所以中国人把它们雕刻成桃树,放在门口,以辟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把申屠和雷宇的名字刻在红木板上,认为这样做也能消灾。这种红木板后来被称为“符涛”。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在红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杀煞之意,二则表达美好祝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他们还在象征幸福和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并在春节期间贴在门窗两侧,以表达人们对来年好运的良好祝愿。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开始在家家户户推广春节贴新春联迎新年的习俗。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扩展数据:
春联自诞生以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它引发了有趣的事情:
明代著名的画家和戏剧家徐文长在除夕夜走亲访友,路过知府官邸。他看到门前贴着一副春联:“薛瑞在初,爱民若子;腊梅盛开,执法如山。”徐文长非常生气,因为众所周知,这个贪官依靠朝鲜的某人作恶多端,收受贿赂,枉法裁判。徐文长立即回家剪出两张红纸,在每张纸上写了四个字,晚上贴在那副春联下面,使春联变成:“薛瑞在初,爱民如子,金钗;腊梅盛开,执法如山,千山背山。”大年初一早上,人们看到县令门前的春联,都拍手叫好,争先恐后地告诉他们。
有一次吉过年回家,村里一家三口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的门户;最好的家庭之一。”横向批评是“先行动”。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有人指责他以“得罪”为名欺骗君主。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立即召纪晓岚回京询问。纪晓岚回答说:“我写了春联。是啊,这老头卖鞭炮,不是惊天动地的门户吗?”第二个孩子负责市场上的水桶和秤。整天尖叫不是‘数一数二的家庭’吗?老三卖烧鸡,不是‘先切后玩’吗?”几句话把他逗笑了,于是无罪释放。
参考资料:
人民网-新年习俗|春联:门上贴的“锦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