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名称的由来

钓鱼镇原为钓鱼山,位于合川县东北部,距县城约5公里。山上有一块平整的巨石,位于国家保护门上方。这就是钓鱼台。钓鱼山三面被嘉陵江、涪江、曲江环绕,形势险峻,倚天拔地。

钓鱼山在13世纪变成了一座钓鱼城。依山建城是战争的需要。这不是肉搏战,也不是一两年的战争,而是持续了36年的攻防战。这不仅是南宋与蒙古军队的生死之战,也是对改变中国和世界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钓鱼城之战。

扩展数据

钓鱼山三面环河,只有东侧与陆地相连。巨大的钳形河流形成了一条长约20公里的天然护城河,雄伟的河石和险恶的水势,陡峭的山岸和开阔的环境,为这个并不算高的平台增添了“倚天拔地,独霸一方”的险峻之势。

1240 10,塔海率蒙古大军入川,攻下南宋,连破淅川二十城。四川城门大开,夔门危在旦夕。南宋时,李宗决定任命久经战阵的于杰主持四川防务。

1243年春,兵部侍郎、四川绥靖使、重庆知府于杰采纳冉金、冉普兄弟的建议,按照“城垒结合、军政结合”的战略防御思想,修建钓鱼山,将贺州、赵石郡统治所迁入城内,驻军积粮,广纳贤才,拉开了钓鱼城36年守城的序幕。

百度百科-钓鱼山

百度百科-合川钓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