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徐福,赣榆还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裴天佑,字顺治,号河州,明朝赣榆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在建安郡(今福建建瓯)为官,监造御史、大理寺秘书、光禄寺正卿。他清正廉洁,执法如山,赢得朝野一致好评。后来由于朝廷腐败,他弃官回乡。他写了长诗《童行记》,成了卓一馆的手稿,并校正了张峰的《隆庆海州记》。他死后,他的墓志铭由宽撰写,潘继勋撰写。
▲倪长喜(1631-1688)出生于赣榆县倪家林村(今赣榆县土城乡倪琳村)。
清康熙二年(1663)在桂茂为御用考官,康熙十二年(1673)为殿试秀才。历任河南宜丰(今兰考县)、湖北谷城知府。
康熙七年六月(1668年七月二十五日),郯城发生8.5级地震。倪昌熙写了一篇关于地震的文章,比蒲松龄的相关诗作还要详细。康熙年间,他受知县余廷瑞之聘,编纂《赣榆县志》。《中国地方志词典》说,地方志“收集社会现实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康熙二十七年(1688),死于知府,享年58岁。倪昌擅长书法和篆刻,著有五言七言诗。他是一系列田歌栎诗集的作者。
▲许(1857-1915)赣榆县人。光绪八年(1882),被任命为光绪十六年(1890)内阁刺史。光绪十九年(1893)任秘鲁领事。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先后调任安徽,历任运盐使、庐州知府、凤阳代知府、大同税务巡抚、安徽道士,代理芜湖路社。光绪二十九年(1903),调任浙江省任洋务局总经理。宣彤第二年(1911),任本溪湖煤铁公司监事、盐政监察官、奉天谈判官。1914,1915担任苏北垦荒主管,苏北贩卖主持人。
许曾经参加过的“君主立宪”运动。光绪二十二年(1906),组织湘北立宪会,任理事。宣彤元年(1909)九月,组织江苏省咨议局为总会办公室,宣彤二年(1910),任京师高级咨议局委员。宣彤在三年(1911年)担任了几天的高级顾问委员会主席。1913年初加入国民党,江苏省议会议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南通人徐、张謇创办玻璃公司,颜信厚在海州创办海丰面粉公司。在的第二年(1910),许创办了赣锋机器油饼厂。此外,他们还分别与张謇、颜新厚共同经营镇江开城笔筒厂、赣榆海干垦牧业公司、上海同力机纺洋线麻袋公司、上海达达外江船务公司,并投资北京博力皮革厂、景德镇江西瓷器公司等企业,在实业界被称为“江北名士”。清政府多次赏赐。
▲周凡熙(1884—1953),赣榆县人。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擅长金石学和医学。他成年后专攻中医。擅长治疗伤寒、妇科、儿科等疾病。1916,周凡喜参加了中医师考试,考取了行医执照,在哈尔滨开了一家诊所。
65438年至0922年,周凡熙定居新浦行医,精心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患者。
1931年,新浦霍乱流行,周凡熙用针灸和黑锡治疗,救了不少病人。其医学著作有:《中医入门捷径》、《辽东医学粗识》、《伤寒论注》、《金匮要略》等。
周凡熙在金石学和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作品以周凡熙先生的墨迹出版。
朱爱舟(1902—1940),本名冰莲,本名爱舟,赣榆县洛阳人。1918考入江苏省第十一中学,1922考入北平高级警校。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和盐城县警察局长、赣榆县常务大队长、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区长、赣榆县长。在中国共产党爱赣榆抗日政策的影响下,他号召各界人士团结抗日,共赴国难。他聘请教师兴建赣榆中学,号召年轻人学习文化知识,开展抗日救国宣传。1938年4月,朱爱洲率领地方武装,配合万依指挥的57军667、668团,粉碎了伪军刘贵堂、张宗元的进攻。1936年2月,日军入侵海州,赣榆局势危急。朱爱舟果断开狱放囚,亲自训话。后来,这些人加入了抗日队伍。2月27日,赣榆失陷后,朱爱洲采纳热爱赣榆人士的建议,依托鲁南丘陵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成立赣榆县常备兵团,任队长。那一年,县常备兵团扩编为常备旅,武装3000人,朱爱洲任旅长。他配合八路军作战,多次打老朋友。
朱爱洲非常重视与赣榆的合作,学习宣传中共的统战政策和游击战思想,甚至在国民党成员都在看他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国共合作,使中共在赣榆的抗日战争不受影响。
1940年3月21日晚,日军进攻赣榆县政府和保安大队驻地韦家玲时,朱爱洲壮烈牺牲,时年39岁。1983 165438+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朱爱洲为革命烈士。
▲朱智贤(1908-1991年)赣榆县干马人。教育,心理学家。65438-0930,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本留学,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所教育系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到中国在大学任教。历任香港中山学院教授、教务长、院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委、教育负责人,《心理学杂志》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朱智贤一生发表了《儿童教育实践》、《小学生出勤与缺课》、《小学管理新论》等50多篇重要论文。出版著作18部,包括《公共教育实施法》、《公共通知与讲座实施法》、《小学研究工作实施法》、《心理学常识漫谈》、《年表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其中,《儿童心理学》被公认为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教材,它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了国内儿童心理学的成果,反映了我国当代的学术水平。曾负责主编国家重点项目《心理学大辞典》、《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还翻译过日本和苏联的心理学著作。
▲傅(1912-1943)江西广昌县人。1927加入共青团,1928加入红军,中共党员。
1929后,历任中央红军第二独立团政治委员、红军第七师特勤总队、第七师21团政治委员、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举世闻名的长征和平型关战争。
1939年秋,傅、萧华率部到达鲁西,与、萧华共同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傅率部至鲁南,任115师第三旅政治部主任。年底调到115师教导二旅政委兼路南区党委书记。1941年春,傅率领第二旅进入山东沿海地区。3月,率山东纵队第二旅、第二旅。成功发动青口进攻,建立沿海抗日根据地。1943 65438+10月,傅、率领第二旅攻克日军在鲁南的重要据点郯城,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对我沿海地区的扫荡。1942年4月,傅任滨海军区政委、滨海区委书记。165438+10月19在罗荣桓同志的领导下,傅、陈士举率部攻克赣榆县,取得赣榆大捷。
赣榆城攻占后,我军区机关迅速转移到赣榆县西北山区。165438+6月26日上午,傅在马丹头村南遭敌伏击,壮烈牺牲,享年31。傅牺牲后,遗体安葬在赣榆县抗日山烈士陵园。为纪念傅,赣榆县于1945-1950更名为县。
▲王九星(1916),赣榆县海头镇人。1936,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心理学系。1937,转入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
1944年秋,王九星报考了国立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硕士,毕业后在该校哲学系哲学史课担任教师。1940年春天,王九星去瑞士弗赖堡大学学习哲学和心理学。1955年夏天,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秋,他成为弗赖堡大学的讲师,教授中国哲学。
65438年6月至0957年6月,王九星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65438-0976,王九星任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次年,他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副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曾参加在南斯拉夫、美国、德国召开的国际康德哲学协会国际会议和国际黑格尔联盟国际代表大会。他被选为国际辩证哲学协会董事会成员,并被授予第七届康德哲学国际大会名誉主席的荣誉。
王九星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编,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顾问,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哲学》杂志主编,《黑格尔全集》副主编,《康德哲学》(六卷本)主编。
王九星在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名著《杜拉麦书目考论》(德文版);出版了65,438+00多种译著,如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第二卷,何林译)、费希特的《一切知识的基础》、卢卡奇的《理性的毁灭》、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存在哲学》等。
▲朱月华(1922 I)赣榆县欢墩镇朱蒙村人。他从小在私塾读书,16岁当老师,教了不到一年,就叛逃到八路军,当了二队二营机枪连的兵。曾任该团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参谋长,参加过锦州、四平、天津等著名战役。1949年9月调任338团副团长,1950年7月任338团团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圆满完成战斗任务,被授予朝鲜三级国旗勋章。5月1951后,调任337团团长。1953任该师副参谋长,同年5月任113师参谋长。
1954年冬,升任副师长。1965年3月,晋升为113师师长,授予上校军衔。1968年7月任38军参谋长,1969年7月晋升副军长。1973年5月,晋升为38军军长。同年8月,当选党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6年3月调入中央军政大学,年底毕业。
1978年6月调任55军军长。1980下半年调入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担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87离岗休息。
▲王辉(1924 I)赣榆县土城人。1938年8月加入抗联,1939年8月加入中国CP艾赣榆,任淮河大队战士。历任独立三中队政治宣传委员,长安大队警卫总队中队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宿迁顺河区区长,淮海大队副大队长,豫皖苏独立三团副团长、参谋长,第四十八师作战科长,第五兵团工兵团参谋长。1952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机械工兵团第六团。1953-1958在苏联(古比雪夫)留学回国,任工程兵部队军训处处长。1964任工程兵53师师长,12任二炮通化基地53师副师长兼师长。1967年8月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65438-0968任武汉军区工兵团主任。同年7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1975武汉军区副参谋长。1977 10任郑州铁路局党委书记。1978 10,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79 11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5退役。
▲王(1929 I)赣榆县城头镇东大房村人。我十几岁的时候,边读书边参加抗日活动。我是儿童联盟的负责人,也是青年抵抗运动的领袖。1944年8月赴山东滨海求学,毕业后加入八路军。先后在山东滨海军区政治部、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工作,参加了苏北、鲁南、洛阳、开封、淮海、杜江、淞沪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在华东军区、南京军区政治部任秘书、二级秘书、科长,主要从事文字工作。1969至今,历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南京军区百科编辑室主任、中国军事百科编辑室副主任、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副主任。曾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整理、编纂新四军、三野的历史、战史、人物、史料条目,并参与组织编纂。
主要著作有《罗炳辉将军传》、《罗炳辉的故事》和《项英传》。主编《新四军事变人物》、《简明军事百科手册》等。
1992参与编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被军事科学院授予编辑军事科研成果一等奖。1957和1990被授予三等解放勋章和独立自由功勋勋章。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6月被授予研究员,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