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鹏飞有几个兄弟?

三个。在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伟大的革命英雄。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独立,他们愿意付出一切。无论他们担任什么职务,只要人民和国家需要,他们就会在那里。

无数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背后,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也有来自生活的烦恼,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姬鹏飞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过着高尚的生活,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建设。虽然他身居高位,但他从不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助自己的孩子。他手下的7个孩子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01

1910年,姬鹏飞出生在山西省临晋县的一个小村庄。他的家人以务农为生。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因病去世了。年轻的姬鹏飞开始帮助家里,承担起同龄人不该承担的责任。家里的长辈看他很有才华,是块读书的料,就送他去学校读书。姬鹏飞也很努力。他明白学习的机会对他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校期间,姬鹏飞各科成绩优异,在班上名列前茅。

但就在他进入中学,完成一年级课程后,因为家庭变故,他没有办法完成剩下的学业。为了让家里的长辈过上更好的生活,姬鹏飞辍学后来到了当时的Xi,跟着一些手艺人学习谋生。当时,冯玉祥在Xi安成立了陆军医院,招募有志青年加入救死扶伤的队伍。姬鹏飞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由于文化功底扎实,理解能力好,顺利通过考试,在陆军医院接受了医学训练。学习期间,姬鹏飞接触了* * *资本主义的许多先进思想,精神受到了熏陶,也为后来加入无产阶级革命队伍指明了道路。

02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姬鹏飞凭借其无畏的表现,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他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色的沟通能力进入外交部,后来到国务院担任副总理。

这是一个民族的壮举,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建设。对他的7个孩子来说,他们得到的父爱很少,姬鹏飞在日常工作中也很少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在他的七个女儿中,三个儿子选择了参军报国。长子纪明在空军指挥学院担任副师级干部,长女纪幼玲凭自己的努力进入哈尔滨军工。毕业后,她成为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研究专家,二女儿季巧玲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首席经济分析师。其他的孩子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

03

七个孩子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发展,与姬鹏飞身上严格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虽然身居高位,但姬鹏飞一日三餐吃得很随便。在他看来,简餐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他的衣着也相当朴素。除了工作需要穿正装,在生活的其他场合,姬鹏飞穿的都是颜色单一的外套。即使衣服有洞,他也会补上,留着回家穿。

姬鹏飞自律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的孩子。虽然家里有车有电话,但孩子们从来不坐车上学,也不用姬鹏飞的电话随意拨打。姬鹏飞鼓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自己的成就。他的二女儿高中成绩优异。如果按照成绩排名的话,李应该和她姐姐一样被送到哈尔滨军工学习,但是她没有在名单上。姬鹏飞知道这件事后,鼓励她相信自己,一定能以自己的力量考上比哈军工更好的大学,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女儿争取保送数。

标签

姬鹏飞用自己的亲身行动作为榜样,教育孩子独立自强。2000年2月10日,姬鹏飞先生逝世。他坚定的革命信念,不畏一切困难的意志力,始终如一的初心,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姬鹏飞,你知道吗?他是我们新中国的外交部长,后来官至副国级。他的一生无愧于党和人民。虽然他长期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但他在生活中做出了榜样,尤其是对自己的孩子,这是非常苛刻的。

这么说吧,姬鹏飞经常对孩子说的话是:要他们靠自己,不是靠父母,而是要自立。当时女儿巧玲的成绩本来可以保送到哈尔滨军工,但是学校没有报,她自然不高兴。然后巧玲去找她爸爸巧玲诉苦说:‘爸爸,别人成绩都不如我。如果学校举报了他,为什么不举报我?姬鹏飞说:“人家可能看我们家已经有一个孩子(玉玲)去了哈尔滨军工,就不安排了。就在清华考吧。”

而且,姬鹏飞从来不让孩子坐他的车,也不让孩子用他的电话,姬鹏飞的日常生活很简单,早餐吃粥馒头,午餐晚餐吃面条。

1910年,姬鹏飞出生于陕西省临晋县东丈镇张村。因为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姬鹏飞的生活无疑是非常艰辛的。16岁的时候,姬鹏飞去了Xi安找工作,之后姬鹏飞意外的受到了马列主义的影响,于是姬鹏飞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那就是参加中国。

刚加入我们红军队伍的姬鹏飞,其实在卫生部工作,因为在部队医院学过,这方面很有经验。历任吴公兵团军医处处长、吴公兵团卫生部部长、中央军委卫生部卫生局副局长。

其实姬鹏飞的政治工作能力也是过硬的。曾任新四军苏北先遣纵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政治部主任、第一师第三旅政委。在此期间,他组织并带领部队粉碎了日伪军疯狂的梳状“香清”。

解放战争中,冀鹏飞也为苏联的七战七胜、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做出了非常好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姬鹏飞也被调离部队,安排到外交部工作。大家称他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将军大使,曾任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使团团长、首任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

2000年2月10日13: 52,国务院原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姬鹏飞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姬鹏飞的孩子呢?* * *四子三女,长子纪明,曾任空军指挥学院副团长干部;

次子是纪圣德,后来出了一些问题,这里就不细说了;第三个儿子叫季峻,曾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休后住在上海。小儿子叫季强,也参军了,退役后在北京生活;

大女儿叫季玉玲,在哈尔滨军工读书。二女儿季巧玲,后来是开发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小女儿纪怀玲曾在军医大学工作,丈夫叫薛。

今年2月2日是姬鹏飞同志诞辰100周年,2月10是姬鹏飞同志逝世1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原新四军高级将领,我们在北京采访了季老的子女季巧玲、季怀玲、季强,在上海采访了季峻。

新四军第一任外交部长是陈毅元帅(1958.2-1972.1),第二任外交部长是姬鹏飞(1972.1-1974.65438+)。

今年2月2日是姬鹏飞同志诞辰100周年,2月10是姬鹏飞同志逝世1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原新四军高级将领,我们在北京采访了季老的子女季巧玲、季怀玲、季强,在上海采访了季峻。

“我们记忆中的父亲高大威严。”我们一坐在北京东城区港澳事务办公室大厅的一个房间里,乔玲就很快进入了主题。在随后的采访中,我们发现三兄妹性格开朗、豁达、直爽、坦率,尤其是季巧玲,他讲故事时总是面带微笑,总是轻描淡写地讲一些很悲伤的事情,用幽默的语言,表现出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

“建国前出生的五个孩子,小时候就和父母分开了。战争时期,我们这些孩子和其他很多老干部的孩子一样,都是在家乡被寄养的,是人民的乳汁养育了我们。1949 4月21日,父亲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散叶第七兵团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于4月底解放了浙江省会杭州。我们兄妹也跟着父母进了杭州。经过多年的动荡,我们终于团聚了,在杭州有了家。”乔玲回忆道。但是团聚时间很短,一家人在杭州一起生活了近半年。11年6月,姬鹏飞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向国务院新成立的外交部报到。“爸爸当时不想离开部队,也不想离开和* * * *生死与共的战友,”季峻告诉我。于是,他来到上海,找到他的老上级陈毅叔叔和粟裕叔叔,向他们倾诉了他的感受。粟裕叔叔对父亲说:‘新中国成立了,外交战线需要人。你最好执行命令,马上出发。爸爸还得知从部队抽调同志到大使岗位上是毛主席亲自决定的,还有十几个同志是周总理亲自点名选拔的,很激动。我的父亲和母亲许寒冰立即和我一起出发,于5438年6月+2月抵达北京。我是当时父母带出国的唯一一个孩子。"“这是有原因的,”巧玲解释道。"根据中央规定,驻外使节只能带一个六岁以下的孩子出国。季峻最小的时候就随父母出国了。怀玲接着说:“我的姐姐尤玲、二姐乔玲和弟弟盛德留在了杭州,他们都住在学校和幼儿园里。我父母委托我们的老同志照顾我们。谭震林叔叔,谭启龙叔叔,陈丕显叔叔都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

1950年2月,姬鹏飞夫妇到北京后立即参加了外交部业务培训班。从部队转业的耿飚、、韩同志也参加了培训。对于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来说,外交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培训结束后,他们都被派往各个国家担任大使等职务。同年9月,中央政府正式任命姬鹏飞为中国首任驻东德大使的外交使团团长。当时,姬鹏飞及夫人、参赞、宋、齐怀远等12人在场。

姬鹏飞夫妇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爸爸妈妈出国了,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外交工作上。即使回国后,他们还是把精力放在外交部和国家事业上,基本不管我们这些孩子。”巧玲没有责怪父母,因为怀玲说的是实话:“这帮助我们从小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习惯。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是住校的学生,自己照顾自己。”就连出国前在北京出生的弟弟季强,也被托付给战友顾光山(原七机部副部长)供养。季强还说:“我是建国后出生的,但我从没喝过我妈一滴奶。”“1953父母第一次回国的时候安排带我们从杭州到北京。路过上海的时候,陈丕显叔叔想离开我。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女儿。我不想。我的心在想着北京和北京的天安门。“巧玲好像又沉浸在当年的兴奋中了。”我们还没有看到鲍晓(季强)的弟弟,心中充满了好奇。“怀陵也想起了当时的情形。”家里有几个姐妹兄弟,我当时很开心。”季强继续说道。

乔凌还告诉笔者:“1954年,失散已久的大哥纪明也从延安找到了北京,享年16岁。1956入伍后,成为武汉空军某歼击机飞行员,后转入空军指挥学院。在他退休之前,他已经是一个副师长了。"

65438年到0955年,姬鹏飞夫妇从民主德国回来工作,一家人真的团聚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有九个兄弟姐妹和父母。相聚不易,皆大欢喜。”季峻说。他觉得家人团聚的那几年特别值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