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的发展历史
气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气功疗法与运动疗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运动疗法可以包括运动疗法,但运动疗法不能代替气功疗法。体育锻炼永远只是气功调心的手段之一,呼吸锻炼也是为调心服务的。三调是统一的整体,必须以调心为中心。内训和外训相结合,以内训为主。气功的气是指“内气”和“真气”,有更深的含义。气功疗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至少它是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的结合。金代气功
中国的气功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气功这个词并不是很早就出现的。它最早见于晋代许逊的《灵简子》。据调查,认为这本书不是许逊本人写的,因为书中许多气功术语是宋代以后才使用的,所以不是宋代以前写的。(南北朝)佛教高僧《弘明记》(净明本四辑)《弘明记》卷十二:将气功施于创作者陶铸,而不致谢,是合理的。
金朝以后,宗教在中国兴盛起来。宗教使用气功,并将其神秘化。气功本来就是练修德的,非常具体实用。但宗教化之后,追求的是成神、成仙、成佛的修炼。这样一来,气功的科学本质就没了。但如果翻到中国气功史,可以看到晋隋唐时期,古人以气命名的著作很多,比如《齐决》、《齐静》,都是讲练气用气的。在齐静中有几十种练习和使用气的方法,甚至还有散发外部气的方法,这被称为“散发气”。后来的宗教淹没了气功,气功这个词也就消失了。
宋代气功
金元以后,许多练武者为了抵御外侮,把气功的做法运用到武术中,逐渐形成了武术气功。随着武术气功的兴起,宗教的神学思想逐渐被打破。你说有神、有佛、有鬼,修行的时候求神拜佛,说有神、有佛保佑你,打仗的时候可以杀不能杀的。为什么这个时候神佛不来保佑你?渐渐地,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变得淡漠,气功也逐渐脱离宗教,重新开始练气。到了宋代,人们开始谈论呼吸。随着武术气功的发展,武堂派和少林派逐渐形成。
明清时期的气功
清末有武堂宗著作和少林学派著作《少林拳秘笈》,其中有专章《气功释》,专门阐述气功。明确指出:“气功有两个理论:一个是养气,一个是练气。”于是气功这个词渐渐又被叫了起来。明清以后,讲练气更加突出,民国初年从事气功的人更多。1931年,王正式出版《意大利气功详解》一书,直接以气功命名。许多医生练习道教和佛教的功夫,并将其应用于医疗,这就是所谓的“气功疗法”。最早是董浩在1934写的《气功疗法》,专门治疗肺结核。1938年,方公朴发表气功治疗经验录,创办公朴气功治疗医院。
现代气功
武术气功后来成为气功疗法,但气功一词并没有广泛传播。直到解放后,一位名叫刘的老干部,在河北省卫生厅的同意和支持下,总结自己练功和多年临床经验,编著了《气功疗法实践》一书,在卫生部的关怀下正式出版,后被翻译成外文,《气功疗法》流传海内外。后来气功被作为中医的一部分,成立了气功疗养院和气功疗养院,在气功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惜文革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气功,推进了十八层地狱的底层。气功练习者都成了“鬼怪”。
就这样,气功基本上被“杀”干净了。文化大革命后,气功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道功牌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科学。每个人都同意这是一种习俗。说到气功,大家都知道是指一门特殊的学问。“气功”已经成为一门关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专门知识的代名词。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天津召开全国健身气功管理会议。来自365、438+0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5个计划单列市、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2010健身气功在全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大型活动全年不断。全国健身气功活动场所超过1.3万个,练易筋经、五禽戏、六子居、八段锦的人数超过1万。海外推广交流有新突破,预计2011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