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关帝庙详细资料
中文名:高雄关帝庙所在地:台湾省高雄市灵雅区重建电话:1979原名:概况、历史及概况高雄关帝庙,原名关帝堂,台湾光复后改名为高雄市五跨措武庙。1968年1月重建完成后,陆军一级上将何来高雄看望关。历史上的高雄关帝庙,原名关帝堂,台湾光复后改名为高雄市五跨厝吴淼庙。1968年1月重建完成后,陆军一级上将何前来为高雄关帝庙题匾,后命名为关帝庙。这是台湾省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建庙时,由于年代久远,原始资料缺乏,唯一能记载的《重修阴阳第一砖契》记载是:“武夷王盘古一座,位于大竹里,元世祖三十年四月重修。当年整修寺庙时,意外发现出土了砖契,记载是元世祖三十年四月重修的。李掌管石庄所有弟子,关帝庙从丁到子午分钱,代代相传。今天高雄关帝庙的盛况,以及“七星坠地”的说法,印证了这座庙的悠久历史。据《凤山县访谈录》记载:“关帝庙位于县城西五厝庄北、大竹、五里,有房屋16间,莫考创立。咸丰九年,曾重修,光绪十七年,卢德祥重修,寺内租石二十石。有一笔近四年新捐的300元,我还没买房。虽然无法确定这份文书的立碑日期,但确切日期是咸丰九年(1859)福建省水师提督曾监造该寺时,为“重修武祠碑”,于清同治三年(1864)与曾将军重修,并亲笔题写三个辅柱。目前,寺内保存有“重修武祠碑”文物,曾题写的三副柱联位于寺前左侧文化长廊内。改扩建概述时光流逝,台湾省经济繁荣,到处高楼林立,狭窄的关帝殿不足以侍奉皇帝,宣扬他的正统宗教。因此,帝号信徒纷纷提出重建,以弘扬关的孤独、忠义精神。因为1961年春信徒会(1972)讨论通过了提案,组织了重建委员会。当地老人吴汉劳先生邀请唐传宗先生[3]担任重建委员会主席,陈长寿、塞连科等先进国家予以帮助。1963年(1974),端午节正式建成。建设期间,由萧白宗、潘、等大德及十大信徒捐款资助。重建前后历时四年,耗资一千多万。1968年1月完成(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