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英国历史的短片

因为英美两国语言相通,又因为历史上近乎兄弟的关系,英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纠缠了一百年。

关键词:

英国电影,布莱顿,纪录片运动,伊利亚喜剧,自由电影运动和新电影。

英国电影的百年发展一直与好莱坞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很多时候,英国电影的民族认同是很有问题的。这可能是英国电影经常表现出对身份问题执着甚至焦虑的“身份情结”的重要原因。因为英美说同一种语言,因为历史上两国近乎兄弟的关系,也因为英国电影和美国电影在演员、导演、资金、制作等方面的交流畅通无阻(两者之间在语言和文化上没有天然的隔阂)。英国的很多电影都是用美国的资金,很多演员和导演在好莱坞和英国之间往返拍片。除了美国电影的巨大影响,英国民族的复杂构成(比如北爱尔兰不断高涨的民族情绪)让一部统一的英国电影的片名有点可疑。当然,这些日益复杂的情况并不妨碍一部英国电影史或一种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自己独特地位的英国电影文化的存在。

英国电影的百年沉浮

下面我们结合英国电影史上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流派或现象,大致梳理和整合一下英国电影百年来的发展。

布莱顿学校

布莱顿学派是20世纪初第一个具有一定类型性质的电影团体。

近年来,世界电影史学界对英国布莱顿学派的评价很高,不仅认为它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电影学派,甚至把蒙太奇最早的运用归功于布莱顿学派。然后是美国的波特和格里菲斯。而且波特和格里菲斯的电影实践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英国布莱顿学派的影响。

布莱顿学派起源于英国沿海城市布莱顿,主要代表人物是史密斯和威廉姆森。史密斯和詹姆斯?威廉姆森曾经是一名静态摄影师,后来涉足电影制作领域。他们对电影特效和剪辑技术的探索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许多电影制作人。他的《车里的婚礼》(1903)等作品初步融合了和梅的探索:继承了真实记录现实生活的纪实美学原则,但不再局限于生活的简单再现和复制,而是吸收了梅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和虚构戏剧性或表现主义的美学思想。他们的创作原则是“大众化”,即大多取材于普通的日常生活,但不是纯粹的客观记录摄影,而是触及和探索一些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可以说,这些原则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英国电影的许多传统。在电影语言方面,他们尝试了二次曝光、移动摄影、套印、停止拍摄、特写和全景拍摄、移动摄像机拍摄和电影蒙太奇等技术。如史密斯的1903怪异喜剧《玛丽?《珍妮的灾难》使用了相当复杂的剪辑技术。

布莱顿学派对美国电影影响很大,尤其是波特和格里菲斯的早期作品。布莱顿学派是电影从欧洲大陆“文化漂移”到美洲大陆的中介和桥梁。

(2)纪录片运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电影有了初步的繁荣。随着电影声音问题的解决,希区柯克的《勒索》(1929)成为英国第一部有声音的电影。

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纪录片的拍摄体制还主要局限于新闻片和风景短片的拍摄体制。虽然偶有剧情长度的纪录片,但并没有确立这种电影类型的意义。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是一部真正的具有独立电影意义的纪录片。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纪录片逐渐被定位为艺术电影,它们逐渐在电影家族中获得了新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纪录片运动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伊利亚的喜剧

英国资深导演m?Balcaen从65438年到0938年负责伊利亚电影制片厂。巴尔卡因通过非常民主的管理决策赋予了一些电影人很强的独立性,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一些风格相对一致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讽刺生活中各种落后可笑的现象,被称为电影史上的“伊利亚喜剧”。伊利亚喜剧的电影制作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更重要的是,伊利亚的喜剧典型地代表了英国的喜剧风格和传统。这一传统对英国电影影响深远。

1949《仁慈与王冠》(又译《慈悲》)是英国著名喜剧演员亚历山大?贾尼斯一个人扮演了八个不同的角色,这让他一夜成名。与大多数好莱坞式的喜剧不同,这些喜剧往往通过插科打诨或嬉皮士笑话来创造喜剧效果,伊利亚喜剧的幽默大多基于普通的生活情景,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但是英国喜剧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个大胆的假设前提或假设。

另一部典型的伊利亚喜剧是查尔斯写的?克莱顿的《雷文波的黑帮》(1951)。这部电影是现实主义和风格化表达的混合体。开场片段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主角的日常生活习惯。其实这种英文电影的喜剧风格,在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著名小说中,我们都很熟悉。几十年后,克莱顿在1989以一条名叫旺达的鱼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部电影充满了古怪的英国黑色幽默风格。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伊利亚喜剧传统的现代升级,也可以说是传统伊利亚喜剧风格的后现代调制。

自由电影运动和新电影

英国的“自由电影运动”是英国纪录片传统和现实主义传统的重叠。它也被称为“厨房水槽电影”,因为这些电影的主题往往取自卑微和琐碎的日常生活。但是从某个角度(比如发生的年代,它的艺术创新意义,它的“愤青”特征等。),相当于英国的法国“新浪潮”。它的主要导演是林赛?安德森和卡莱尔?雷兹,沃尔特?拉萨利等。

50年代中期,在英国的戏剧和小说中,以叛逆的普通工人阶级为主要表现对象,从而形成了一股“愤青”浪潮。这股文学浪潮也波及到了电影。先是林赛等人组织了一系列纪录片的拍摄和播出,然后他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团体组织,人们习惯称之为“自由电影委员会”。其纲领是“强调电影人的自由”;电影人应该成为当代社会的批评家”,“公正地探索当代英国社会”。这一运动随后发展到戏剧创作领域。这种电影也被称为新电影。代表作品有托尼?理查森愤怒的回顾,蜂蜜的味道,一个长跑运动员的孤独,卡莱尔?”《周六夜和周日晨》作者:雷茨等。

(5)青春电影

20世纪70年代,英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明显的衰落期。票房和电影产量都大幅下降。有时候年产量甚至下降到30多。英国已经成为美国电影的制作地和放映地。

直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电影才出现重大转机。1982,《火的战车》编剧科林?韦兰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时,甚至宣称:“英国人的时代已经到来。”

《丰裕》、《丑闻》等一批被称为“撒切尔时代电影”的电影,《甘地》、《印度之行》等一批反思英国殖民历史的文化反思片,以及《火的战车》、《希望与荣耀》和《我的左脚》等试图重建英国民族精神的电影,一直比文学改编的著名电影好(所以他们的电影被称为“文学电影”)。《埃弗里的四重奏》、《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莫里斯》和《霍华德庄园》都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电影业复兴后的重要作品,代表了英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高峰。

这里的英国电影导演构成也更加复杂和年轻化,比如导演《杀戮之地》和《使命》(又译《说教》)的罗兰。乔菲,执导过《蒙娜丽莎》、《兴奋与哭泣的游戏》的乔丹,执导过《画家的契约》、《厨师》、《小偷》、《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的格林纳威,还有迈克?纽威尔等。是一群出生于战后40年代的年轻电影明星。这群电影导演也被称为“青春片”导演群。他们的创作使英国电影的风格、主题和主题意图更加多样、复杂和丰富多彩。根据斯蒂芬的说法?奇布纳尔的文章《心灵怪异的兄弟在英国》总结如下:“80年代的英国电影极大地忽视了过去观众的传统,倾向于寻求另类的身份关系、多元文化和多性别的市场定位。”

参考资料:

[1][美]克里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英]斯蒂芬?奇布纳尔。英国的怪兄弟——英国新电影中的性别、家庭与国家[J]。世界电影,2002,(4)。

[3]李,,。世界百年名著精选系列:英国电影卷[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5438+07。

[4]约翰·希尔。当代英国电影——产业、政策与身份[J]。世界电影,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