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是韩、赵、魏分晋。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和战国。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消灭了支氏家族,瓜分了晋国。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是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属于东周。

春秋时期,纣王的影响力减弱,诸侯相互争斗。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称雄,史称春秋五霸(另一种说法是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从东周后期到秦朝统一中原,各国争斗不休,所以被后人称为战国时期。

扩展数据: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分水岭。司马光把它列为《紫同治剑》的开篇之作。?

公元前403年(魏烈周二十三年),魏烈周立三太子。司马光编年体史书《子同治鉴》以此事开篇:“周威烈二十三年,晋大夫魏嗣、、为王公……”,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弃晋,迁至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把金府剩下的土地都分了。所以韩、赵、魏也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分水岭。

百度百科-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