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生平资料关于项羽,古代描写项羽的诗词以及古代人对现在项羽的评价。
在秦汉之交的风云变幻中,历史上真正的主角其实只有嬴政和项羽。一是让中国回归集权下的专制统一,二是让天下恢复到六国时代的诸侯联盟的松散政治制度。这似乎只是一个是否认同大一统历史趋势的问题。现代人往往站在统一的立场上批判项羽,仿佛只有与铁骑剿灭六国的秦王才能算是民族英雄。其实问题没这么简单。从很长一段历史来看,大一统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从根本上说,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文明内部各部分长期融合的必然结果。问题只是如何统一。可想而知,即使没有秦国的武力,世界最终也会被整合,这一点已经被汉朝以后的历史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不可否认,秦王的战士们确实简化了这一过程。看起来历史少走了很多弯路,其实没必要去想。先不说在铁马下呻吟的人民是否有权利追求自己卑微的自由生活,即使就文明的发展而言,统一的后果在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怀疑的。中央集权确实加强了国家的力量,使秦汉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匹敌的强大力量。但代价是,原始社会时代以来积累的有限民主(甚至是统治阶级的内部民主)彻底丧失。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成了可以“崇尚优畜”的文人。当秦军烧了六国的宫殿,把世界上所有的财宝都掠夺到咸阳,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元,从多中心走向一个或最多两三个中心(所谓“二都”或“三都”)。项羽复辟六国,往往被认为是历史的倒退,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从孔子所谓的“兴亡之国,继承天下,养育遗民”的意义上来理解,即从维护民族生存权和文化生态多样性的意义上来理解。
虽然在细节和性质上有很多重要的区别,但就文明融合所选择的道路而言,嬴政与项羽的区别或许可以与近代欧洲的拿破仑和今天欧盟的推动者相提并论(虽然项羽的所作所为依然“霸道”)。后世为项羽惋惜的人,大多没有看到历史在这里隐藏的深刻机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正感受到秦汉专制主义的压力,所以在情感上不免偏向项羽。李清照说,“生是英雄,死是鬼。”。至今怀念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借楚汉旧事来表达对杜南的鄙视。站在“军事家”的立场上,杜牧没有轻易放弃。该理论虽然只是一时的成败,但也在不经意间表达了对所谓“历史必然性”的一种怀疑。统一的趋势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路径选择上没有意外。乌江渡口的一幕,其实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时刻。项羽之死,实际上宣告了历史发展中另一种可能性的彻底丧失。
项羽之死
项羽不可能死了。
当项羽来到乌江时,有一只船在那里等着他。开船的乌江阁主任大概是个崇拜项羽的人,所以早早就等在那里,一心要救项羽渡江。他对项羽说,乌江上只有一条船。请马上上船。汉军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这条河。江东虽小,但千里之外,数十万人,在那里完全可以成功。但是,项羽谢绝了亭长的好意。他只是让亭长带着他心爱的战马过河,而他和随从秦冰全都下马步行,冲入重围,与前来追杀他的汉军肉搏。这无疑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战斗,也是一场无济于事的战斗。但是,如果放弃战斗,举手投降,那就不是项羽了。项羽为了生存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当然,他不会放下武器。从他拿起这把武器的那一天起,他就从未想过要放下它。相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应该高举它,就像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必须在谢幕时让表演达到高潮一样。这也是项羽的扈从秦冰所知道的。于是这场敌强我弱的战斗,反败为胜。项羽一个人就杀了几百汉兵,自己也伤了十多处。这时,越来越多的汉军杀来,其中就有项羽的前幕僚吕马童。项羽笑了。他大声打招呼说,啊哈,这不是老朋友吗?背楚而降汉的吕马童,情绪激动,不敢正视项羽。他转过头,对汉朝的另一个成员王明说:“这是项王。这是一个“新朋友”。于是王祥对王一说:听说贵国出了大价钱,用我的人头奖励了几千个家庭,所以我就给你个人一个人情!说完,便挥剑砍下了他的头。
不要再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壮烈,死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连乌江之水也不得不为之呜咽,以至于波涛汹涌,翻腾不已。显然,项羽的死是高尚的。无论他为什么而死,他的死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然而项羽也死得很惨。
就在王锦抢项羽人头的时候,其他汉军将士也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践踏战马,争夺王祥的尸体,以至于自相残杀,死伤数十人。最后,王毅得到了一首歌,杨、、吕升和杨武各得一首。他们分享刘邦授予的土地,大家都成了小官。而我们的主人公,这个曾经让这些人胆战心惊不敢抬头的人,也没有被允许在他们卑鄙的竞争下彻底死去。
这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之前的时代是英雄时代,也是贵族时代。高贵的情怀,英雄的气质,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以老虎和豹子为象征。相应的,狗和羊。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把虎豹比作狗和羊,惊叹虎豹有可能退化为狗和羊:“文学的质量还是好的,文学的质量还是好的。虎豹还是狗和羊。”虽然,在孔子及其弟子看来,虎豹精神是高尚的,审美的时候,不应该用狗的庸俗和羊的平庸来代替。
但自从秦始皇发起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后,英雄时代开始走下坡路。君臣交心的话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像大蒜一样的行礼磕头;游侠谋士在人间失去了才华,却被帮派和巴结权贵所取代;百家争鸣的自由辩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儒家思想和唯我独尊的思想。权欲和利欲会成为主导力量,而人格和灵魂会被阉割和践踏,就像王明和吕马童践踏项羽一样。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只代表着英气和高贵感的老虎或豹子孤独地死在草原上,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庸俗的狼和平庸的羊蜂拥而至,肆意践踏着老虎或豹子,然后每个人嘴里扯下一张豹皮或一根虎骨,准备回去邀功。不久前,他们还不敢看那只老虎或豹子的眼睛。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国王,是他们的牧羊人。
就个人魅力而言,刘邦既不可爱,也不可敬,但也不可鄙。刘邦虽然生来就是个流氓,难免是个流氓,有些东西不地道,但他也是个英雄,骨子里的英雄,有血性的男人。公元前195年,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沛县,邀请老友儿女饮酒。酒醉之际,刘邦亲自撞楼,为自己写了一首诗:“风起云飞,织女归大海故乡,勇者守四方!”这首歌一出,和声很多。刘邦离座起舞,慷慨悲凉,泣了几行。他拉着老乡的手说,游子为家乡难过!虽然要定关中的都城,但是百年之后,我的灵魂还是会回到培中来的。可见他虽无情,但不无情,虽现实,但也浪漫。但是,他所代表的,毕竟是一个无情的、破坏性的体系,一个必然要用权欲和利欲取代英雄气质和崇高精神的体系。事实上,他凭借对权力和利益的贪欲,完成了他所谓的“伟大事业”。就连陈平也承认,他的身边充斥着顽固不化、利欲熏心的人,而这些人正是刘邦的“宽以待人”所集结起来的,也就是权欲熏心、利欲熏心。因为刘邦继承了秦始皇的事业。为了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以天下人民为臣民,他不得不去攻击和践踏英雄气质和崇高精神,包括这些留在自己内心的东西,这也是他内心并非没有痛苦和孤独的原因。
很明显,刘邦代表的是“历史方向”,而项羽则是“不合时宜”。其实从那以后,像项羽这样愚蠢幼稚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狡诈的阴谋家和迂腐忠厚的书呆子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说,项羽说他的失败是“我之死”是对的。
项羽的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虎豹时代结束后,取而代之的是狼羊时代。而且,狼会退化成狗和走狗。
项羽生于公元前233年左右,卒于公元前202年。他开始的时候二十四岁,是个少年英雄。他自杀的时候三十出头,正是一个男人告别少年,走向成熟的最有魅力的年纪。
项羽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和许多话题。众所周知的成语有:破釜沉舟,袖手旁观,夜行千里,洗猴夺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庄舞剑意在敬众”,“羞见江东父老”。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李清照的五绝:“生是英雄,死是鬼英雄。现在想念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