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贸易历史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念以及过去和现在的发展历程,然后阐述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密切关系,并用数据说明了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造纸网/3/view-7329709.htm

关键词:外贸;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建议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况和发展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现代对外贸易

在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朝贡”贸易,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智慧和美德而与海外国家建立的一种朝贡和回报关系。这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外汇关系。现代对外贸易,也称“对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国家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营利性外汇关系。与古代对外贸易不同,它不仅扩大了范围,而且在本质上改变了目的。

2.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始于秦朝,兴盛于汉代,发展于唐代,衰落于明代,衰落于清代。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丝绸之路”形成,其对外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世界各地的人来到中国,不仅陆路贸易发达,海上贸易也繁荣起来。宋代,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城市航运公司”,鼓励海外贸易。当时中国的外贸口岸非常繁荣。明朝时期,郑和因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接贸易,足迹遍布三大洲。但在清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中国近代对外贸易

1840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清政府与侵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平条约,中国由此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进入了最黑暗最屈辱的时期。中国经济被西方列强通过对外贸易入侵。

(3)中国当代对外贸易

当代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发展主要受苏联经济体制的影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国家垄断的外贸管理体制被认为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和积极与国际经济和贸易交流的一般规则接轨的基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从1978到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全球排名实现了质的飞跃,从世界第32位上升到第3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从1%上升到2007年的7%左右。经济发展取得的进步非常明显。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000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0万亿元,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提高。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进出口总额从10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仍在扩大,利用外资在数量和方式上都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单边贸易不仅在增加,双边贸易也在快速发展,达到1000亿美元大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下滑甚至下降。但是结合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外贸增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外贸和经济还在增长。经济增长带来对外贸易的增长,对外贸易反过来又反作用于经济增长,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

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因为改革开放为她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货物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从1978到2010,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平均增长16.8%,比同期8.0%的世界平均水平高出8.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年均增速17.2%,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8.0% 9.2个百分点;进口年均增速16.4%,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7.3%高出9.1个百分点。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的货物贸易在高水平上增长。从2000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0.1%,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9.3%高出10.8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外贸的发展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实现的,这不仅表明中国出口商品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证实了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进口对支持受危机冲击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减轻内需萎缩压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对外贸易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改革开放前,中国长期处于经济短缺状态,只有以“交换所需商品,调剂余缺”为目的的对外贸易,而且规模很小,以进口为主。因此,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没有也不可能显现出来。改革开放后,无论从国家意识还是行动上,对外贸易都被列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投资、消费、出口)之一,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日益突出,贡献不断提高。出口增速大大超过经济增速。据统计,从1979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9.9%,货物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7.2%,比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GDP7.3高出7.3个百分点,它们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扩大。从2001到2010,中国GDP的平均增长率提高到10.5%,出口增长率高达20.3%的两倍。

3.对外贸易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和外汇储备。

据统计,从1991到2010的20年间,我国共征收关税和进口税7218.65亿元,出口退税470175亿元。扣除出口退税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国家财政从进出口环节直接获得的税收达到1251840万元。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极其短缺,只有1978美元。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特别是以出口创汇为中心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国外贸在90年后开始了顺差时代。从1990到2010,除了有几年是贸易逆差,其他年份都是顺差,其中2008年将近3000亿。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增加。2010年,2.8万亿美元相当于1990年的256倍,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防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对外贸易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对外贸易不仅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经济理论认为,扩大出口将为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扩大进口将有助于为外国提供就业机会。多年来,我国进口贸易快速发展,顺差不断扩大,不仅为我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部分抵消了进口带来的就业机会转移。

5.对外贸易使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不断增加。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加深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特别是在中国成为世界主要出口国、进口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持续高速增长,从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8%增长到2006年的4.2%,5438+0,进一步增长到2010年的9.3%。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01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3.6%,远高于美国(6.7%)。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经济增长率会从2.5%降到1.8%。根据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数据,2000年至2009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年均增速分别为17%和15%,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总额3%的增速。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额下降12.8%,而我国进口额增长2.9%,对缓解市场需求萎缩压力、促进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贸易壁垒是指来自国外的商品和服务被国家人为限制以保护其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贸易壁垒事件越来越多。随着全球化的到来,配额和许可证等传统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已经大大减少,贸易国家使用新的手段来保护其经济,如反倾销和技术壁垒。由于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中国发生了800多起反倾销案件。同时,中国的出口受到美国各种方式的限制。不仅使用一般的关税和配额,还使用一些特殊措施,如反倾销诉讼、技术和绿色壁垒以及严格的动植物检疫。其次,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劳动力不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

2004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珠三角出现了民工荒和招工难。几年后,招工难在全国经济增长核心区迅速蔓延。尽管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中国出口制造业,迫使大量农民工在短时间内离职返乡,但随着经济的持续企稳,企业再次面临更加严重的招工难。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大幅涨工资抢人,有的企业因为招不到足够的工人不敢接单,导致产能闲置。对此,中国劳动专家指出,与招工难和中国人口红利结束有直接关系。最后,中国制造的贸易顺差不再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从1994开始,中国开始进入贸易顺差时期,至今一直享有贸易顺差。然而,过度的贸易顺差对内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净损失,对外意味着资源的过度出口和消耗,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成为贸易摩擦的根源。而且中国制造不利于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创造的产品附加值低是对外贸易中的劣势。总之,面对如此多的机遇,中国应该做好全面的推广工作: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低碳绿色贸易之路。中国应提高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减少高污染产品出口,走可持续出口贸易之路。

(2)以创新为动力,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创新是竞争力的核心,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3)拓展服务贸易领域,做大做强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经济价值是非常巨大的。中国现在处于各国贸易链条的最低端环节,不仅利润少还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不利于中国的环境保护。

(4)协议开放和自主开放同时进行,开放方式多样。开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历史告诉我们,开放不能局限于某一领域或地区,否则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优化发展空间布局,确保稳定持续发展。发展不能敷衍了事,要保证质量,这样经济才能稳定持续发展。

(6)优化结构,提升贸易产品的知识含量。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出口商品要有知识含量。

(7)加强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平与发展是各国的共识,国际竞争是各国居安思危的有力佐证。

面对如此多的挑战,中国应积极取长补短,努力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并采取对策:

(1)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将在区域贸易自由的特点下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发展,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进。

(2)积极应对贸易摩擦,这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利益博弈加剧的规律性表现,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平原则和买一个权维护的体现。

(3)加强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渠道多元化,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发展行业职业培训,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合适的人才;进一步开放教育领域,引进国外教育资源,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加强各类人才的资质认证。

(4)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营销能力。

(5)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支持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绿色同行认证,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创造的国际贸易新市场。

(6)只有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建立健全全面开放经济运行的风险防范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国家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