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的故乡在哪里?有哪些历史典故?

观音的故乡据说在新疆昌吉。很久以前,西域(今新疆昌吉县北)有一次抢劫,盗王叫庄严。他们过着游牧生活,后来迁到遂宁定居,建立了城邦,并劫王改名为苗壮。遂宁是苗壮王建在涪江上的城墙。苗壮国王先后养过三个女儿,第一个叫苗叔,第二个叫苗银,第三个叫苗山。她们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观音三姐妹。苗山的出生很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在怀孕之初就有一朵盛开的金莲,怀里抱着一颗珍珠。苗山出生的时候,有珍禽异口同声,百花盛开,特别香。苗山的做法更是传奇。据说妙善公主从小吃素,乐善好施。在灵泉山的某一天,她“忽见释迦牟尼佛,潜心修行”,“克服了许多恶势力,终成了观音菩萨。”苗叔和相继成亲,苗善长后,违背王的意愿,为他们招贤纳士,决定练马。“王庄气得和雷震一样”把苗山公主送到白雀寺,让寺里的和尚给她干最苦最累的活,希望她在受苦之后改变决定,让王满意。但苗山每天挑水、劈柴、扫地、洗衣服、煮饭,上班无怨无悔。当他有一点空闲时,他仍然念佛。百雀寺的师父见公主聪慧,不忍耽误前程,便善待公主,为她修行提供方便。半年后,庄王派了一个“宫中督察”到白雀寺暗访。他得知真相后大怒,下令连夜焚烧百雀寺,杀死500名僧尼。苗山被救到普陀山,嘴里叼着老虎,然后在紫竹洞修行打坐。侯庄王声500病危,难治。他贴了一张求医的单子,一个和尚开了一个方子,需要他的亲戚一只手一只眼指导。大公主和庄王的二公主不肯给手和眼睛,乞求父亲的原谅。和尚告诉庄王,三公主还活着,愿意尽孝。庄王派人到普陀山,妙善公主早知缘由,指出:“王父疮伤龙,五百博罗疮惨。焚五百僧之罪,必有刺心之报。”然后苗山割手挖眼给父亲治病。妙善在普陀山苦练九年,常持甘露于壶,以救万民。佛陀听说了,就把妙善观音菩萨命名为妙善观音菩萨,他是受慈悲和怜悯的启发。父亲、姐姐等人来普陀山游玩时,“公主们变成了万千只眼睛。千手千眼是观音,普渡众生永传。”证据之一: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专家作者陈冰教授在2004年6月5438+065438+10月3日中国观音文化节研讨会上的演讲:“中国的女观音是随着民族大迁徙从西域迁徙而来的。比较权威的是王的三公主苗山成就观音的传说,也就是遂宁代代相传的观音三姐妹的传说。”中央民族大学李杏教授撰写专著《观音:遂宁传说中观音修行的历史遗迹尤为独特,如象征妙善修行的观音洞、象征妙善向佛的观音柏、象征观音济世的观音井、象征观音道场崇高地位的御牌坊、象征观音神力的观音首饰印等,不仅显示了遂宁观音文化的深厚积淀 而且还有郑振成教授的专著《中国观音——妙善公主故里在遂宁》:“相比较而言,中国最早的观音道场还在西方,遂宁、灵泉寺、广德寺。” 西汉末年,印度佛教从中国西部经新疆等地逐渐传入内地。当时,最早将佛教传入中国的大岳民族迁至遂宁所辖的涪江流域,建立了兴宁王国。苗壮国王的三女儿妙善先后在百雀寺和普陀山修行,最后成为观音菩萨。证明二:相关史实唐代遂宁灵泉寺、广德寺成为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时,南海普陀山的观音道场还未建成——灵泉寺始建于隋初(公元581年),比普陀寺(863年)早280多年,比历史上有“西方圣地”之称的河南香山寺早100年。广德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被唐、宋、明三代皇帝授予11封号。现存宋真宗(1011年)所赠玉玺,刻有“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证据三:遂宁西山百雀寺民间手稿。在过去,有500多名僧侣。相传每年有数百只白喜鹊来此朝圣,故名“百雀寺”。民间流传的手书《火烧百雀寺》有七言诗374行。诗中记载:“遂宁有一座百雀寺,名闻千年。”大概是2000多年前的秦朝。遂宁兴宁郡王有三个女儿,“大的有两个妙音,小的叫妙善。”“三姑娘苗山没订婚。”“人大一心想实践。”民间流传的《观音出家记》:“甲子年前生我,二月十九日生我。我不想让我父亲招徐,我只想练练。父亲听得心中愤恨,在冷宫中受尽煎熬。百雀寺发生大灾难,五百僧尼化为尘土。佛祖难救我,七层宝塔念经。”

记得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