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军事组织是什么?

军事系统概况1。军事指挥官。

2.清末新军一级官员说。

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特务组织之一。成立于1938。前身是李星特勤社,复兴社的核心组织。1946年6月,军统局公开武装间谍部分划归国防部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保密局。[编辑此段]军制介绍戴笠

国民党在中国建立的特务组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1938成立于8月。其前身是军委秘密调查组(成立于1927)、复兴社特勤处(成立于1932年4月)、军委第二调查统计局(成立于1937)。主要负责人是戴笠。特务最多时有近5万人,分布在国民党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机关,甚至驻外使领馆,以监视、绑架、逮捕、暗杀等手段专门从事活动。军统局在许多地方建立了集中营、秘密监狱和拘留所,监禁和迫害人民、进步人士和革命学生。从65438到0943,军事指挥部与美国海军总参谋部信息部合作,组建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研究所。抗日战争时期,童军还从事一些收集敌情的活动,对敌人进行恐怖活动,起到了打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作用。1946,军统局改组,其公谍武装部分和军委军事指挥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的核心部分是国防部安全局,局长是毛人凤。1949年,军队系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省。[编辑本段]抗战史“童军”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BIS)。其前身是蒋介石于1928 (1932)成立的“蓝衣社”。1934年4月,蒋介石将南昌行营调查部与蓝衣社特务机关合并,组建军委特务机关,戴笠(黄埔六号)任局长。1937年4月,蒋介石改组特务机关,加强收集* * *人情报,组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中央党部秘书长陈立夫任局长。“童军局”由两个部门组成,1部门负责党务调查(即后来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前身),徐恩曾(黄埔四期)任局长;第二位是特务机关,戴笠任局长。1938年9月,二师另设门户,升级为“国民政府军委调查统计局”,仍由戴笠负责,下设军事情报处、党政情报处、电信情报处、警备处、惩罚处、训练与反制处、特种与心理战处、特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处。

BIS全盛时期约有102万特工和准军事交警大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影响力渗透到党政、军事、教育、文化、警务各个层面。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IS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情报机构,也是最先进的电信破译技术。当时,中情局的前身美国战略情报局(OSS)刚刚起步。

抗日战争时期,军事特工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敌占区,对日军制造抗日活动,而BIS下属的各游击队指挥部和交警大队深入敌占区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对打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起到了显著作用。

暗杀和颠覆

1938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为了稳定局势,有意吸引国内有影响力的上层人士组成所谓的“临时政府”。经过一番考虑,日本人选择了唐,他在民国初年担任总理。经过再三考虑,唐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请,晚上的节日也就不保了。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大怒,试图让BIS“断绝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