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木嵌体的发展历史

宁波的骨木镶嵌技术历史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时期。例如,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镶嵌棺材上,可以发现动物骨骼和珍珠母的混合图案。据记载,骨木镶嵌在殷代时已被列入“六工”之一(即土、金、石、玉、兽草)。骨木镶嵌技术在中国流传很广,新疆流传很广的乐器“热瓦普”就流行骨木镶嵌装饰。扬州漆器也出现过骨嵌;在北京、汉族、广东等繁华之地,埋骨更为频繁,但能代代相传、盛行不衰、推陈出新的还是宁波。隋唐时期,骨木镶嵌在宁波开始流行。南宋时期,宁波以其便利的水陆交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商业和手工业繁荣。木家具制造业迅速扩张,浙东沿海有丰富的鱼胶、牛骨、贝壳等原料,促进了宁波骨木镶嵌制造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宁波骨木镶嵌工艺。

宁波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历史上,舟山群岛是著名的海鲜之地,盛产鱼胶。宁波平原主要生产水稻,到处种植朱;河塘湖泊盛产贻贝,而竹木产于山区。骨木镶嵌必不可少的鱼胶、竹骨、贝壳和木竹,价格便宜,易得。在此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岁月和数次失败,终于吸收了宁波木雕和民俗绘画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定的骨木镶嵌风格。这种技术在乾隆至道光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清代乾隆以后,宁波骨木镶嵌成为宫廷重要贡品。《宁波地方志》中曾有记载:“图案与汉画几乎相同,工艺精湛,雕工合璧。”

明末清初,铜锯丝的应用,木嵌的发展,红木原料的输入,促进了骨嵌的快速发展。经过木雕、实木雕刻、镶木、骨木镶嵌等几道工序,骨木镶嵌技术在清代乾隆时期日趋成熟,很快在宁波民间家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那时候,宁波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件嵌骨家具装点生活。在当时,嵌骨家具的经济价值极高。宁波的骨嵌产品除了畅销省内各地,还大量销往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流传甚广。1840以后,宁波成为五个通商口岸,许多保存完好的骨、木嵌流向海外,甚至一些欧美国家也来宁波购买。清末,其工艺逐渐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组织艺人,恢复了骨木镶嵌的生产。60年代开始批量生产,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高级组合包埋、化学填充包埋等新技术得到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