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全方位激励”理论(学校管理心理学)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评价研究贾于涛,宣化区新华路小学校长;宣化区教师进修学校霍青教育思想是全面推进教育进步的试点工程,蕴含在课程理念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它体现了对历史先进文化的传承和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本文以“有奖无课”为命题,旨在展示作者基于先进理念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是作者“有奖教育”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提出问题。过去,我们的任何一级奖励和评奖,只有少部分人得到奖励,其余的都因地方和条件有限而受到压制。本质上,这是违背教育公平原则的。上世纪90年代,笔者在从事快乐教育实践时,曾试图突破这个比例的问题,但当时搞的是大规模的有奖活动,最高不超过80%。剩下的20%学生将如何面对?他们是所谓的“差生”吗?100%的学生能得到奖励吗?100%学生领奖的支撑是什么?这样,能不能消除我们过去习惯使用的“差生”这个概念?在这一问题的实践探索中,作者大胆引用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到学生评价的层面,尝试“有赏无类”的做法,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二、理论基础1、多元智能的启示根据传统的智能理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不断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于1983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心智的结构》,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界和心理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广泛接受。加德纳认为,一方面,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独立的方式存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超常智力”。有的人智力组合全面,有的人单身。多元智能理论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也是笔者“有奖无全有”教育评价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2.激励理论的启示学校管理心理学中有两个重要的基础理论,一个是激励理论,另一个是挫伤理论。这里,笔者只涉及“全面激励理论”中的“全员激励”。所谓全员激励,就是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激励,形成其他激励、自我激励、相互激励的统一格局,取代以往管理者单向行为、一人激励的局面。“无奖所有”的提出与激励理论合拍,避免了挫伤理论。三、实操1,操作点笔者迄今为止的“无奖皆有”的实践只在学生层面进行。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在课堂上,学生要系统地接受各科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强化。在这里,我们先把思维固定在某一门学科的某一节课或者某一项具体活动上。暂且把这节课分为“教学、练习、反馈、评价”四个阶段。这里我们暂时隐藏前三个阶段,专注于“评估”环节。笔者试图在这个环节给学生一个公平、平等、全面的评价,给所有员工发奖,积极尝试“无奖皆有”的教育理念。作者所在的学校每学年都会以学校的名义举办两次大的表彰和颁奖活动。一个是六一儿童节,一个是元旦。孩子每学习近一个学期,都需要在德、智、体、美、心理等方面进行总结、考核、表扬和奖励,可以看作是对学生的阶段性评价,从而调整心理,把孩子推向新的平台,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选择新的目标。这两个奖和奖的全过程,先叫运营。2.奖品没有类别。经过历史传承和现代科学研究,既然100%的学生可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那么就应该100%的参与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理论上,他们100%应该受到表扬和奖励,而不是批评和挫折。这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当今教育发展赋予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笔者工作的学校取消了“三好”和“标准化生”的评选。把学生的成绩分解成几项,由班级制定一定的标准,然后学生自由认定自己的优秀项,多少项评定为优秀。其中,最核心的项目有十几项。如果所有的核心项目都很优秀,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优等生”。然后学校和班级统一颁奖。奖品将全部是一张证书,直生将获得其他物质奖励。100%的同学拿到证书,足以涵盖奖品的所有内容。但奖项含金量的不同,使得所有的资优生和特长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基本实现了精英与大众的“和谐”,大众与精英的“合流”。3.以下是该校2004年六一表彰的书面说明,从中可以详细分析“无奖皆有”的基本内容。参考1宣化区惠民小学“六一”奖评选各科优秀学生2名,写作优秀学生3名,习题优秀学生4名,小演说家5名,阅读小博士6名,遵章守纪学生7名,关心集体学生8名,互助互爱学生9名,10,11,12,65438+ 孝敬家长学生17,热爱打工学生18,体育达标19,体育爱好者20,“把佛法带回家”活动先进个人21,书法艺术比赛获奖者22,小手23,环保卫士24,万事通先生备注:1,班主任根据学校奖励情况提炼部分奖励内容。 2.学生自己填表,填够项,小组会审议,班级会通过。3.前12项的学生都是“优等生”。4.前50%的学生由学校根据确定的项目数量给予奖励。剩下的50%的学生因为上课而获得奖励。5、有多少,优秀学生就有多少。四、流程及其特点1、全能奖的提出和操作无课意味着面对全体学生,不留“差生”,不存在一票否决。底线很高,每个人都可以领奖。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在获奖期间的“不守规矩”表现而被无情地刷掉,也不会因为哪个学生和老师走得近,和同学关系好而提高奖项。所有工作人员的底线都是公平的,线上的个人都去争取,保证了所有学生都能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2、全面性由于是单项奖,分项细化,奖项又有不同的分项,每个学生在寻找相应的单项奖时,既不是高不可攀,也没有继续努力的目标。比如读书的奖项,学校统一的概念是“小读者”,然后小读者又分为(1)读书博士和(2)读书爱好者。当然,前者比后者要求更高,前者根据不同等级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限制。后者只要求你想读书,爱读书。即使有人不爱读书,想拿这个奖悄悄报给自己,他也会有很多想法。经过多次正向强化,他会爱上读书。再比如体育。学校分为四步(1)NBA预选球员(学校篮球运动员),(2)运动队优秀运动员,(3)合格学生,(4)体育爱好者。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入座。但各班全优学生的确定,要从每个类别前一两个奖项中占据较多名额的人里挑选。3.将单一事件中“全方面追求意识,没有任何一个阶层适合所有人”的教育思想贯彻在学生的评价和奖励过程中,在孩子们心中和行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就像考试的指挥棒,引领着学生的发展变化。就单项体育奖项而言,有的同学拿不到更高的奖励,还能维护体育爱好者的“尊严”,也是很惬意的,而有的同学则对这位“NBA预选球员”情有独钟。虽然他们不是学校篮球队的成员,虽然这次没有拿到这个奖,但是他们咬紧牙关,天天练篮球。他们每天请一个体育老师加入学校篮球队,必须进入“NBA预选”的级别,有强烈的追求感。一旦其他奖项分级,很多同学也不甘示弱,努力争取。孩子们的精神被激发了,动力倍增。全民有奖的教育手段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五、效果及其评价1。自我评价笔者通过实践认识到,有奖教育理念取得了积极的强化效果,基本消除了“差生”的概念。优等生追求全面,差生也有目标,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符合21世纪新教育理念下的培养模式。所以,在学校能够掌控的教育领域,毫不掩饰地增加鼓励和表扬的因素,对于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培养孩子一生的乐观情绪是不可估量的。同时,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他们愿意对每一个学生抱着积极热切的期望,愿意从各种角度去评价、观察、接纳学生,重新发现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潜能。2.社会评价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很好地贯彻了“奖无全有”的教育思想,教师们树立了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孩子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校园里的亲情和爱情,以及教育的支持。他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健康的人格得到了培养。2003年,教育系统开展了“三个满意”评选活动。经过群众、评价者和政府官员的多次评价,笔者所在的学校被评为市级“职业道德评价先进单位”和“群众最满意的学校”。3.新的科学评价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我们用“有奖无课”的眼光看待学生对新课程的评价时,发现“有奖无课”的评价理念与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它为“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建立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