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目的:讨论新中国的建立。
4.内容
(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了*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一纲领。
A.***同一纲领的地位: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B.***同一计划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中国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各级政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暂时作为未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机构。
(2)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会议决定将北平改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4)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5)采用公元纪年。
(6)会议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目的: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意和怀念。
5.重要性:
(1)初步建立了中国* *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二。开国大典(1949 65438+10月1)
2.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意义
(1)国内: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3)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人类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
1.之后:
(1)1951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团长的代表团赴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二)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统一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二
抗美援朝战争
一、抗美援朝
1.时间:1950+00月-1953七月。
2.理由:美国的侵略造成了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概况:1950 10,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彭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赴朝鲜前线?
5.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6.英雄(“最可爱的人”)
(1)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挡住敌人机枪的战斗英雄。
(2)邱:遵守潜伏纪律,不动声色,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8.结果: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签署停战协定;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9.影响
(1)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扩张,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和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
(2)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站在世界东方的宣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抗美援朝精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三
新中国工业化的启动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原因:产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
(1)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奠定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培养建筑人才。
4.特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5.重要成就:
(1)鞍钢无缝钢管厂等三大项目。
②长春第一汽车厂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厂。
(2)交通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宝成铁路、鹰潭至厦门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6.结果:到1957年底,大大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
7.意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走向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
1.时间:65438+9月0954
2.地点:北京
3.内容: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根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性质和地位: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历史上真正体现人民利益的宪法。
C.意义:这是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4
三大转变
一、三大改造(1953-1956)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1)原因:
土地改革后,农民得到了土地,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2)我国农业仍然是分散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2)模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致富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4)结果:1956年,我国大部分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加入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开始时间:从1954。
(2)模式:公私合营?
(3)保单:赎回保单
(4)评价: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达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4.三大转变的实质: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5.完成三大转变的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三大改造的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也有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变化过快等缺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5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开始时间:1978
(1)概述: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负盈亏。到1983,在全国农村基本实现。
(2)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3.农村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改革开始:1984 10。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措施: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改造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国有企业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三)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意义: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建议:1992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重要性:
(1)有利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的高速增长。
(2)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中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与归纳
★总结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
★整理八年级历史书籍第二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八年级第二册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各课知识点总结
★初二第二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