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故里的争议原因
就像其他历史名人的籍贯之争一样,关于蔡伦的籍贯也有激烈的争论。追根溯源,争议的“依据”主要集中在南北朝时期一些地理志的描述上。“耒阳论”主要依据北魏李道元《水经注》中“(耒水)经蔡州西北,蔡伦旧居西,旁有蔡子池”的文字,唐太子引用无名《相州记》说:“耒阳县北有汉皇门蔡伦宅,宅西有石臼,云为伦。后来,许多史料和著述都沿用或采纳了这些记述。但只要全面看看当时的地方志就知道,断言蔡伦出生在耒阳是不可靠的。
《初学之书》(卷五)《太平余览》(卷五十二)引南宋余《相州书》:“杨颖县(今永州东安县)菜子池南有石臼,云为蔡伦纸臼”;他还引用南宋柳承志的《江州记》说:“兴平县菜子池南有一石洞(三国时位于庐陵县,江西永丰县东北),深达二百尺,颜色青蓝,值得研究。”《太平毓兰》(卷650)引柳承志《宋永初古今山川志》曰:“兴平石洞二百许深,石质青,堪比安砚。”《初学书》(卷二十一)《太平玉兰书》(卷六五○)引南宋盛弘之《荆州书》曰:“枣阳县蔡伦宅数百间,其中有存款。旁边有个池子,叫蔡子池。”《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佚名《相周记》曰:“枣阳郡有蔡伦府,府西有石场,云伦九有纸场。”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南宋时,杨颖县(今湖南东安)、兴平县(今江西永丰)、枣阳县(今湖北枣阳)有蔡子赤,枣阳县有蔡伦府,这源于南朝许多学者通过田野调查和走访所写的许多方志。地理区域涉及荆州、襄州、江州,绝不可能都是“耒阳郡”另一方面,北魏学者李道元并未南游,江南水域全部参考南方文献,其中大量借用盛宏之《荆州记》中的文字,有的参考文献注明出处,有的抄本未注明出处(如三峡内容)。由于缺乏实地核查,难免存在诸多主观误判。清代陈立在《西南水域水经注序》中指出:“李道元生活在北朝,其水经注大体准确,但对西南水域几乎准确。”梨竹关于雷水蔡伦宅、蔡子赤的话,明显是引用盛宏之《荆州记》中的材料,只是把“枣阳”改成了“耒阳”。而注《后汉书》与《太平玉兰》所引相近,应是同源,但也有“耒阳”“枣阳”的问题,是否受李注影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