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巡洋舰的历史背景
轻型巡洋舰也被编入主力舰队,用于侦察和巡逻。随着战列舰的增加,巡洋舰的吃水和尺寸也在增加。风帆被蒸汽机取代后,出现了装甲巡洋舰。事实上,它们是相对小而快的战列舰。19年底,战舰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几年后下水的巡洋舰都超过了之前的战列舰。美国的白舰队下水没几年就过时了。在此期间,一个舰队往往包含非常旧的船只和非常新的船只,新的船只往往比旧的船只大得多。
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被迫开始区分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两个概念在不同的军备限制条约中都有定义。轻巡洋舰的炮径小于6.1英寸(155毫米),重巡洋舰的炮径在此之上(8英寸,即203毫米)。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8英寸是巡洋舰的最大直径。不过有几艘巡洋舰的炮径在这之上: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德国),两艘敦刻尔克级(法国),两艘阿拉斯加级(美国)。它们是条约时期的超级巡洋舰,也是二战中战斗巡洋舰的延续。在1880到1910期间,建造了许多小得多的护航巡洋舰。因为它们的装甲很少,所以这些装甲不是安装在船侧,而是安装在甲板上。
较小的巡洋舰是辅助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战争爆发后迅速组装的带有小型火炮的商船。这些船只用于为其他商船提供保护,但由于它们速度慢、火力弱、装甲弱,实际上毫无用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是用装备了巡洋舰炮的小型商船来攻击盟军商船,因为这些商船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船是什么。一些大型远洋船舶也是这样改装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和德国使用这种船攻击敌人。这些船的优势在于速度快(每小时56公里)。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再次使用这种船。在一战和二战初期,英国用这种船保护商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