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药学院的历史沿革

武汉大学最早设置药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6。65438年2月28日,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合并国立武昌大学和省立医科大学,并于次年2月20日正式成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65438年2月6日颁布的《学校组织大纲》的院系设置中,药学系是全校17院系之一,隶属于医学部。1928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后,医学系分离,师生分别转入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实践医院(创建于1923)于1943年作为新成立的湖北医学院(湖北医科大学的前身)的教学医院成立,后发展为今天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医学分科后,国立武汉大学一直在努力实现王世杰校长的理想,以“法、理、工、农、医”六个学院组建一所万人大学。终于,抗战胜利后,珞珈山复员的同年(1946),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武大设立医学院,解剖、药理等19个学科,著名药理学家周任首任院长(兼附属医院院长)。1950年,医学院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虽然没有专门发展药学学科,但在武汉大学的历史上,对药物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中断过。早在西迁乐山(1938)时,化学系学生彭(后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涂等人就提取提炼了中药马钱子,用以治疗当地的疫病。方成,著名漫画家,也在武汉大学化学系读药学。文革期间,生物系还先后开设了新药学(1971 -1973)和药物生物学(1976)。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对高级药学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生命科学学院于1994成立了药学系(以生物技术药学为主),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同年还成立了湖北医科大学药学系(以理论和临床研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