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莱芜,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城市荒芜了吗?
大多数第一次听到“莱芜”这个地名的人都觉得有些陌生。他们经常很认真地问“莱芜”两个字怎么写,这个地名的由来。一般的答案当然是:公元前567年,“齐灭莱,莱人传至此谷,城内荒芜,故称莱芜”。答案似乎非常清楚。莱是莱的简称,被齐所灭,而吴是因为莱被灭后迁到了这样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自然给人的印象就是莱芜只是一个光秃秃的山谷。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北魏李道元的《水经注》中。明代嘉靖年间,被时任莱芜县令的陈赣榆在编纂《莱芜县志》时引用,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然而,有些人不这么认为。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在史书中寻找,形成许多看似有道理的新观点。有人认为“泰、无锡、莱芜、柞亦名山,郡县取其眼”,说莱芜“因山得名”;有人认为“先有莱芜谷,后有莱芜郡”,说莱芜因谷得名;有人认为此地曾是赖、牟两家居住之地,莱芜之名应由赖、牟音译而来。这些事情大概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们之间又有无穷无尽的争论,说明其中任何一个都是投机的。所以,如果没有更有说服力的史料记载,莱芜可能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在不同的意见中,“城市荒芜”的说法影响最大。这种影响的后果是,人们很自然地把莱芜和荒凉、荒诞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到很不舒服。因为莱芜市地处温河之阳,这里曾经是一片辽阔的汤水,可以称得上是山清水秀,绿树成荫,西边是一片平坦的广阔平原。怎么会荒凉?我想大多数人接受这种说法,是因为嘉靖《莱芜县志》的影响,是因为这种介绍多年来几乎在所有的官方文本中都被采用,当然,也是因为这种说法简单通俗易懂,甚至还有点故事性和趣味性。后来看多了书,才渐渐明白,就算“莱芜”这个名字真的来源于城市荒芜的说法,对今天的莱芜来说也是无关紧要的。据史料记载,莱芜县最早建立于西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2100多年。但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莱芜郡,位于今淄博市淄川区东南;现在莱芜的版图属于当时的嬴县和牟县。后来三郡都废了。正是在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在废弃多年的原郡(今莱城区庙山镇南文村)旧址上恢复莱芜郡,莱芜郡治才真正第一次进入莱芜版图。金大鼎十二年(1172),莱芜县令迁到现在的莱芜市一带,一直到今天。由此可以清楚地知道,“莱芜”这个名字的由来很难确认,但莱芜郡治的变迁却很清楚。今天的莱芜和“城市荒芜”没有直接关系。不仅如此,这里还应该是一片青山绿水、树木葱郁的宝地。在今天的莱芜,至少从汉代开始就有比较发达的冶铁业。《汉书·地理》“夺铁官”的记载表明,当时已经有专门从事采矿、冶铁的官员。《元和县志》中提到的“唐代铸鼓”,生动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冶铁业的繁荣与发展;五代以后的周年,这里设置了主管采矿和冶铁的“莱芜监”。到了宋代,莱芜督察局和徐州李国建督察局成为中国两大冶铁中心,金、元、明、清屡兴。直到今天,钢铁行业仍然是莱芜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据有关资料显示,木炭一直到宋代甚至更晚才作为炼铁的主要燃料,随后煤炭炼铁逐渐走上历史舞台。所以我们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明白,莱芜有着如此绵延不绝的开采、冶炼、铸造的历史,尤其是在汉唐宋时期,是举世闻名的冶铁中心,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地方有容易开采的铁矿,还因为这个地方有充足的水资源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如果没有,莱芜作为冶铁中心的形成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样的地方怎么会贫瘠荒凉?(文章来源:工会头条张纪鹏,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