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蛙》的写作背景:

《蛙》选取的主题是乡村医生和计划生育,并不是莫言刻意要写这个敏感的主题,而是莫言是被姑姑送到这个世界上的,所以莫言总想有一天在小说里把姑姑写出来,实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肯定要涉及。

2、内容概述:

主要讲述了乡村医生“阿姨”的生活。大妈的父亲是八路军军医,在胶东地区很有名气。“阿姨”继承衣钵,开始在农村推行新的接生方法,很快取代了“老太太、老奶奶”在妇女心中的地位,用新方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阿姨”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能被“阿姨”杀死的未出生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我姑姑一边行医,一边带领弟子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让生过孩子的男人结扎,让生过孩子的孕妇堕胎,成了“大妈”的两件大事。

小说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农村女医生和阿姨们的人生经历,反映了新中国60年来农村生育历史的跌宕起伏,描述了国家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落实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苦复杂的历史进程。

3.青蛙欣赏:

《蛙》是莫言的第十一部小说,酝酿十余年,写作四年,改三稿,潜心创作。相对于莫言的其他重要小说《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事语言、审美情趣、人物塑造、社会变迁的史诗性反映的执着探索。

莫言的小说《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65438+2月版)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这个中心词的背后,隐藏的是莫言对生命(繁衍)的由衷崇敬和崇拜。

《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山东高密东北部艰难的执行过程。万鑫有两个矛盾的身份:一个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过近万个婴儿,被称为“送孩子的女神”;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也就是俗称的“杀人犯”。对于婉欣来说,要达到统一,所以她一生都活在无法回避的极端矛盾和痛苦中。读《蛙》的时候,读者总会觉得残酷:一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残酷,二是莫言客观冷静地写出了他人灵魂中极度痛苦的残酷。

高密东北乡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地方,也是一般意义上的一个区域。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初,全国有无数个东北乡镇,像万鑫这样的计生干部也不少。因此,莫言的写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蛙》里的一切都指向“生活”二字,主要人物的名字,故事,甚至出版物的标题都在为生活歌唱。所有这些寓言化和象征化的管理手法将小说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关爱生命、赞美生命和敬畏生命。

世人对莫言的作品有褒有贬,大多是因为他构思巧妙,但语言奔放。青蛙一反常态,语言干净,侧枝少。《蛙》的写作别出心裁,五章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剧组成。书信体叙事不仅方便了莫言的写作,也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和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戏剧是从另一个角度对《信》的新的叙事和有效补充,将莫言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情结推向了更深的层次,使整部小说更有意味和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