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在古代属于越国吗?

素有“铁城”之称的邵武苏,位于武夷山南麓,富屯溪旁,史称南武夷。1983年10月撤县设市,现辖12、3个乡镇、4个街道,总人口30万,其中城市人口18万(2012),国土面积28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66。

邵武历史悠久。建成1700多年。曾是福建八府之一。历史上有两任宰相,七任兵部尚书,271个秀才。邵武的和平古镇,也是世界上黄氏宗亲寻根祭祖的地方。后唐工部侍郎黄桥的后裔遍布沿海各省、台湾省、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宋代著名人物李纲和文学评论家严羽都是邵武人。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建立了闽赣省委、闽中特委、福建省委等党的领导机关。

邵武是闽北的“临海粮仓”。是全国和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邵武市森林覆盖率70%,森林面积31.9万亩,森林蓄积量1.402万立方米。是福建重点林区之一,四大林产品加工中心之一。同时,中国水资源理论储量合计30.4万千瓦,地下矿藏有20多种,其中萤石储量居福建省首位。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吴主孙休职,设建安县、昭武镇,后升为昭武县。西晋元康元年(291),司马忠为避讳先祖司马昭,将惠帝改名为邵武县。当时建安县属江州管辖。东晋泰宁元年(323),邵武县改为昭阳县(一为舞阳)。南朝刘崧永初元年(420),改为邵武县,仍属建安县。隋开帝九年(589)。全国郡县被废,邵武划归泉州(今福州)。开十二年(592),恢复邵武县,遂城县(今泰宁县)并入邵武。当时邵武县属于福州。大业元年(605),抚州改临川郡,邵武属临川郡。[2-3]

唐武德四年(621),遂城脱离邵武,复为郡,邵武为州。贞观元年(627)。建州属江南路管辖。晋末天府元年(936)。改邵武县为昭武县。后汉甘祐元年(948),改昭武县为邵武县。[2-3]

宋太平复兴四年(979),邵武设军,郡治于军,军属福建路管辖。同年,邵武蔡妍镇被定为光泽县。[2-3]

元十三年(1276),邵武军改为邵武路,县以路治,路属福建路管辖。[2-3]

明朝洪武元年(1368),邵武路改为邵武府,县治,属福建布政使部管辖。明确的隶属关系保持不变。

民国二年(1913)废为郡,属福建省建安道。16年,福建省直接管辖废弃公路。23年,邵武属第九行政监察区。24年9月,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邵武县隶属福建省建阳区。1956建阳地区变更为南平地区,属于它。1970改名建阳地区,隶属于此。6月1983,10,县改为市。1988建阳地区变更为南平地区,属于它。

1994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平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市。

1990,邵武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13个乡镇,***19个乡(镇)和街道,即昭阳、通泰、水北、晒口街道办事处,那口、和平镇,郊区、水北、屯上。

1992年7月,撤销水贝、大布岗两个乡镇机构,分别成立水贝镇、大布岗镇,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同年6月5438+065438+10月,红墩、燕山两个乡被撤销,分别建立红墩镇、燕山镇,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

1994 11,撤销郊区乡建制,设立郊区镇,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屯上乡,设立下沙镇,屯上乡原行政区域为下沙镇行政区域,镇政府驻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