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的怪村隐藏在峡谷深处千年,直到1997才被发现。
加快山西的文化旅游开发,对整个山西省的布局有重要影响,山西有很多其他地方很难看到的自然景观。
地处山西东南边陲,是太行大峡谷的源头,这里的自然风光非常美丽,民俗风情也极为独特。“神龙湾村”是最神奇的村庄之一。
有一个神奇的村庄,一直被称为“井底之蛙”。其实这么说也不为过。这个村子在太行山峡谷深处,四周都是年轮。如果你从上面往下看,它看起来像一个“井”。因此,这个村子在很多人心中都很有名。
据村民自己说,他们的祖先几百年前就在这里居住和生活。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逐渐脱离时代潮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关心这里。
因为独特的景观,这里还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名字:巴蒂村。
有一些关于这个村庄过去的古老传说。
以前劳动力主要是人和牲畜。巴蒂村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曾经是物流和客运的集散地。此外,它也充满了客栈,商店,粮店等。,每天都很热闹。
也许是因为这个传说中提到的原因,巴蒂村成为了一个古老的村庄。后来,这条古道逐渐被废弃,巴蒂村仍然存在,许多原始特征流传了下来。
现在村里的内部也是“依山而建”,村里的建筑多为石头、石街、石屋、石墙等。,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建筑形式。
特别是房子顶部的材质看起来明显是栗色的,但是厚度还不错,有非常丰富的自然景观。对于当地人来说,这种选材成本也很低,所以制作过程非常方便。
巴蒂村最早的残碑是刻有“明德”二字的“龙门寺碑”。据此推算,巴蒂村早在明代郑德时期就已有人居住,但这条古道是何时修建的尚未考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蒂村不通公路,逐渐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阻碍了巴蒂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让巴蒂村保留了其古老的民俗和民风。
1997年,全长16公里的通村公路开始修建,外地人再次“发现”了这个古村落。
2001年,1.5 km长的壁挂式高速公路开通,2003年,高速公路对应的配套设施开始进一步完善。在“脱贫攻坚”的初始阶段,世界上有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这样的话也适用于詹迪村。
2000年,公路建成后,巴蒂村的经济收入比1998翻了一番,2004年,收入比2000年翻了一番。
山村里有许多稀有的自然资源,如党参、黄芪等珍贵的中药材。在不方便的年代,这些中药材都烂了,在家里卖不出去。公路开通后,他们终于可以通过公路流入外界,这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非常宝贵的财富。
后来,村子里建了一座发电站,这使居民的生活变得容易多了。
越来越多的家庭安装了电话、电视等。,而且还有几百部手机。
村里有80多名学生和6名老师。可以说师生比很高。有了高速公路,孩子长大了可以去县城读书,更方便了。
老百姓最关心的其实是教育和医疗。有了高速公路,老百姓心里悬着的石头才渐渐放下。而且村里有诊所,可以解决一些基础疾病。这家诊所也是全县100家甲级诊所之一。
有了高速公路,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过着贫穷艰苦的生活,也渐渐走到了尽头。
过去,为了方便出行,詹迪村的村民特意在高约100英尺的悬崖上挖了一条狭窄的小路,由1800多个台阶组成。人们在攀爬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在喘息的时候发出“哈,哈”的声音,所以这一步也被形象地命名为“哈楼梯”。
同时,詹迪村所在的长治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东临太行山,西临太岳山,也造就了长治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翻开历史古籍,我们还可以发现,长治是“精卫填海”、“女娲造人”等史前文化的发源地。
其他媒体来到巴蒂村后,也给这里留下了很高的评价。
不难想象,在过去的十年里,巴蒂村的人们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逐渐接触到了外面的人和事。
这条壁挂公路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天入云霄”。它离山顶和山脚有几百米,有30多个洞。从远处看,它像一扇开着的窗户。
在壁挂式公路完全建成之前,巴蒂村的村民几代人几乎与外界没有联系。当时他们很单纯,甚至在修建高速公路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点不适。因此,许多游客在了解了这些历史后,选择不在巴蒂村逗留太久。
隐居山林是当代城市居民难以想象的生活场景,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丰富的生存智慧来完成,这是巴蒂村的人们代代相传的。
村子里大约有200户人家。对于他们来说,在没有路之前旅行是极其复杂的。他们必须通过“哈楼梯”。
吸引画家的自然是这里早晚烟雾缭绕的景色。置身其中,就像猎户座狩猎的感觉。
中草药是这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巴蒂村,并想逃离城市的喧嚣。已婚带着孩子来这里旅游,这对巴蒂村来说显然是个好消息。
不过,习惯了简朴的村民并没有选择过度开发,村里只是多建了一些“客栈”供游客休息。
根据一些游客发回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客栈”都位于山脚,可以享受俯瞰的乐趣。于是,随着詹迪村的名气大增,这里的“客栈”也逐渐出名,成为后来的“悬崖客栈”。
田园生活也是许多“疲惫的人”所向往的,巴蒂村将在未来逐步承载这一重要功能。
村里的湖上,还有一座“观湖亭”,令人心旷神怡。
亭子上,有鱼儿嬉戏,小船总能在水中激起涟漪。一切都像画一样美丽。
虽然是在山西,但感觉更像是在烟雨江南。
在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后,巴蒂村的人们开始逐渐调整自己的观念,他们也想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回顾过去的八十年代,村里黄梨年产量可达数万斤,还有柿子、山楂、辣椒等一系列作物,老百姓吃不完,这些产品就烂在地里。
早在1982,一些曾经在外的村民回来后,在当地建起了水果罐头加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很新鲜,出口到内蒙古、河北等地,很多家庭多了一份收入,虽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只是听说的多了。
但是时间一长,再加上自然天气的不断变化,使得本来就不方便的交通雪上加霜,因为产品经常不能按时交货,所以时间一长工厂就逐渐停工了。
村民们在修路时也下了很大功夫。
挥一把锤子,打一块石头,结一个萝卜头,晒晒太阳,啃一个玉米面包。神龙湾村的人终于穿山了。
一条全长1.526米,33个连通孔,39个窗口的壁挂式公路,已经从太行的腰部悬挂下来。
老党员胡也被村民们记住了。当时他不幸患上食道癌,后期甚至无法正常进食。他坚持用炒面和糊糊来修路。为了支持这条路的建设,他把棺材板卖了捐了。
问及原因,胡曾对大家说:“爷爷上山砍柴摔死了,走山路摔断了腿。如果没有路,娃娃将来会掉下去的。”
有了路,退伍军人周淑玉开了村里第一家饭店。在他之后,村民们逐渐感受到了商机,于是詹迪村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周淑玉的农家乐又升级了,现在配有电视、卫生间、无线网络和空调。他害怕的是游客不适应这里的情况。
他说:“目前有十几个人在这里工作。以前有的人工作几年后自己创业。现在有十几家农家乐旅社,发展都很好。”
此外,旅游业也促进了当地其他经济的发展。
许多曾经烂在地里的辣椒、柿子和野菜都被游客买走了。仅仅今年就赚了很多钱,这是不可想象的。
村子里的工作种类越来越多。有些人除了经营旅行社,还承担了环卫、司机、导游的工作。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很多年轻人开始走这条路,把巴蒂村的很多特产送到外地。
也是因为那条公路的兴起,村民购物方便了很多。
为了满足村民和游客的实际需求,村里还设立了银行服务点,许多村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取款和转账。以前这些业务都要在村外办理。
交通带来的巨大便利,所有村民都感受到了,很多企业嗅到了商机,开始在神龙湾投资。长春欧亚集团登陆神龙湾,意欲对景区进行深度开发,影响深远。
周告诉几位媒体朋友:“现在村里有90多家农家乐和超市,解决了450人的就业问题,村民从旅游服务业的收入超过了1万元。”
有了这条路,过去困扰老百姓的问题都解决了。有了这条路,过去无人问津的偏远村落逐渐有了知名度,也成为了“网络名人中的打卡地”。那些走投无路的穷人纷纷端起了“金饭碗”。
这条路连接的也是詹迪村的小康路。
平顺县:神龙湾“小康路”长治新闻网
太行山深处的神龙湾村原生态风情如“世外桃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