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丝弦的艺术特色

常德丝弦音乐以其完整的结构、独特的唱法、灵活自由的表演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伴奏技法,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感人的魅力,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

常德丝弦的音乐与语言、旋律与调式调性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主题与体裁具有典型说唱音乐的特征。更值得注意、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是,它的音乐结构完整,唱法独特,表演形式灵活自由,伴奏技法丰富多彩,是许多种类的音乐所无法比拟的。这些因素构成了常德思贤强烈的个性特征。

音乐结构与演唱方法

常德丝弦音乐有着较为完整的体系,其音乐功能也独具特色。它具有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既能表现历史故事,又能说唱民俗。而且在创作和演唱中注重抒情,特别注重以唱润腔、以词传唱、以韵转声的方法。在强调口语化、说唱化的同时,也注重旋律的美、优美、抒情。

(1)在传统的常德丝弦音乐中,有300多种曲调,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汉族民间传说。分为曲牌体、板腔、混合三种。

曲牌风格,又称丝弦,是一种套曲音乐,它把许多内容完整而独立的曲牌连接起来,反映一个* * *主题。是常德丝弦唱法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常德丝弦常用的曲调有100多种。这些内容、风格、技法各异的曲调,经过长期跌宕起伏、曲折的演唱实践,充分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和风采。这些曲调有的可以和其他曲调组合起来单独演唱,有的只适合单独演唱,但大部分都是和其他曲调组合起来,起到很好的整体功能。由于采用了几种旋律不同、结构不同、节奏不同甚至调性不同的曲调进行演唱,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从而达到了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

板腔又称板子丝弦,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特色的板腔音乐,是常德丝弦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系统完整、感染力真挚的演唱风格,是演唱大型剧目(即丝弦戏)必不可少的基础音乐。包括老路和四川路两种音腔。据泗县老艺术家介绍,老路是由当地民乐演变而来的。陆川与四川地方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路大多深邃苍劲,气势磅礴,荡气回肠;四川路总体清晰宽广,苍劲有力。老路和四川路分别包括【一级】、【二级】、【三级】三个基本板块。【一等】、【二等】通常结构规整统一,层次分明,旋律悠扬,组织有序,既能叙述说唱,又能抒发情怀,表现力和推广性强;【三流】是松板形态,线紧。其节奏自由灵活,旋律跌宕起伏,善于表达哀怨、愤懑、激越。

此外,还有混血儿。据记载,它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音乐结构形式。是指一首曲目中既有曲牌风格的音乐,又有板腔风格的音乐,或者曲牌与一个板块混合,或者多种板块与老字号、四川曲牌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这种结构多用于中长轨道。

在常德丝弦音乐中,无论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无论是曲牌风格、板腔还是混合,都非常注重升、平、降的结构原则。其音乐旋律的特点是五度跳跃。

常德丝弦的句子结构多为两句、四句和长短句。两句体在曲牌体曲调中很常见,板腔由上下两句构成为基本结构原则。四句体通常按连转原则构成一个音乐段落,是曲牌体曲调中常见的结构形式。长短句的语体随着去污句的结构而变化。

常德丝弦有各种模式和颜色。曲牌式音乐以需求调式、商调式、宫调、羽调式为主,角调式较少。板腔音乐中的四川路唱多为六音G商调式。老派唱腔大多是C商模式。

(2)常德丝弦以老高山街为中心用常德方言演唱,不仅南方人听得懂,方人也北方人也听得懂。其唱法既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又独具特色。常德人说方言像唱歌,尤其是女人,语调温柔婉约,像微风吹在脸上。所以有人说常德丝弦的音乐是语言音乐,但语言是音乐语言。两个耳熟能详的词“一二呦”和“雅一呦”仿佛给常德思贤贴上了一个标签,很容易就能看出它们被放置在哪里。(例三)常德丝弦在强调口语化、说唱化的同时,更注重旋律的美感、抒情性、音乐性,使线腔柔和、优美、委婉,或欢快、跳跃、幽默。艺人认为发音重,听者会自动容忍。艺术家注重从字发音,音随韵转,使旋律更加活泼凝重。

由于方言、艺人的爱好兴趣、剧情发展的需要,不同艺人会为同一个曲调、同一个曲目唱出不同的韵味,造成同一个曲调不同作品的效果;即使同一首曲子由同一位艺术家演唱,在用腔时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抑扬顿挫手法,通过润腔来获得旋律的变化。桃园艺人李玉成,歌声如流水,时而灵动轻盈,时而含蓄深沉,时而苍劲豪迈;常德艺人戴自弹自唱,歌声浑厚有力。天津艺术家黄的演唱朴实无华。艺人不同的演唱特点,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常德丝弦传统唱法非常注重自弹自唱,一人多角。它要求演员有甜美清脆的嗓音,加上适合剧情人物的润腔手法。通过改变腔,他们可以说唱故事,刻画各种角色。根据说唱和讲故事的需要,演员应该可以随时进入角色,即进即出,有时作为说唱歌手,有时作为剧中人物。由于常德丝弦的表演形式多样,在1955中国音乐研究院编辑出版的《湖南民间音乐调查报告》一书中,常德丝弦被列为传统戏曲。可见常德丝弦的一些曲目已经采用了当时传统戏曲的一些表演技法。常德泗县一直有很多唱功深厚的歌手。通过他们的不断传承和发展,常德丝弦朗朗上口,易唱易记好学,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表演形式及伴奏方法

常德丝弦是汉族民间说唱表演艺术的一种,以唱为主,说为辅,兼有说唱和综艺。既能唱短小精悍的曲调,又能唱有情节有故事的大型曲目。唱丝弦段子时,演唱者往往是一人多角,进进出出,只是一种简单的曲艺形式;唱大型剧目时,是戏剧结构(即丝弦戏)。尤其不同于前一种形式,歌手要从头到尾进入角色,曲目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人。此外,丝弦段落还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抒情短段。这种类型一般不注重故事情节,只注重赞美和讴歌一件事或一件事。通常在演唱时,多首歌词伴随同一个曲调,但旋律稍有变化。另一个是记叙文单段。这种类型主要以相对完整的故事线和细致的人物描写来深化主题,并根据不同内容、意境和风格的需要,将几种不同的曲调组合成一套完整的曲子,在常德丝弦的演唱中运用较多。

(1)常德丝弦传统的演唱形式是坐唱,多为有故事、有人物的丝弦长曲,演唱人数一般为六人。在表演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坐姿。这些艺术家包括扬琴与鼓板,高虎与二胡,三弦与琵琶。表演者要会自己拉(弹)唱,一人多角度,用声腔塑造各种角色和说唱故事。如果演唱曲目中角色比歌手多,大家就演一个主,然后兼。俗称“一人一戏”的泗县老艺术家李玉成是最著名的一位。她擅长吹、弹、打、唱,唱歌都是自己伴奏。常德丝弦演唱场所一般是民居、厅堂、茶馆。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日益追求以及欣赏和鉴别水平的不断提高,常德丝弦的演唱艺术也不断改革、成熟和多样化,包括独唱、对唱、群唱、表演唱等。,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作为丝弦剧。从清末开始,就有泗县艺人尝试在舞台上挂衣服(穿戏服表演)。解放后,这种戏剧化的探索得到了加强。常德、桃源都出了一批弦戏,有的参加省、地方戏剧展演并获奖,有的参加北京戏曲研究会演出。同时有专门的乐队,不再用演员当乐手,伴奏乐器也增多。

(2)常德丝弦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胡琴,其鼓筒比普通京胡大,比二胡小,礼县地区以胡俟为主要乐器。有时,根据节目的需要,它对镜湖或高虎也有用。

常德泗县使用的传统班固是一种特殊的小班固,它看起来像一个倒置的饭碗,由一个大竹口袋制成。20世纪40年代初,丝弦被加入到汉剧和剧的打击乐中,用于剪纸音乐中,以增强气氛。

丝弦唱腔的伴奏有撑腔、裹腔、衬腔、垫腔、添花五种基本方法。托腔,即伴奏旋律与咏叹调相同,只在某些地方有所变化,以相对固定的节奏衬托,以突出咏叹调。伴奏旋律与咏叹调基本相同,但有些地方要求在咏叹调旋律的基础上加花,以达到两者的和谐程度。附属品,需要伴奏来展现演唱的魅力,丰富多彩,不篡主位,伴奏与演唱若即若离。垫腔,在曲调的某些停顿处或唱口处,垫以伴奏音乐,起到承上启下、连贯歌唱的作用。用花伴奏是一种常见的技巧。伴奏在托腔的过程中,常以邻音和泛音进行修饰,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为了适应人们审美心理、兴趣爱好和欣赏习惯的变化,常德丝弦的乐队伴奏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乐队组织的拓展和中西乐器混搭的技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1957以来,常德丝弦传统剧目《双下山》编排演出,专业曲艺(文艺)团体演出的剧目大多有简单的伴奏曲谱。乐器也从六种增加到十多种,有京胡、中胡、大提琴等。

资料显示,1975年,在舞台美术片《通俗文艺花儿》中,用一支小型中西乐团伴奏常德丝弦曲目《胸中一轮红日》,由扬琴、京胡、二胡、琵琶、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巴松管、圆号、小号组成。从此,常德丝弦的伴奏增添了不少色彩,产生了新的艺术效果,为更加完整、直接、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深化故事情节,迈出了关键而富有成效的新一步。

音乐形式

常德丝弦以唱为主,口语为辅,穿插说唱。既唱抒情的小段落,也唱有人物、有情节的大段。其歌词典雅、曲调优美、曲目丰富、结构完整、腔系多样、旋律朗朗上口,是群众创作和演唱活动中常见的曲艺音乐形式。

常德泗县有100多条传统曲目,其中大部分是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基础的。其中优秀的传统歌曲如《宝玉哭魂》、《鲁醉打山门》、《双下山》、《王婆骂鸡》、《昭君出塞》等一直深受群众喜爱。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如《许多新鲜事》、《夸货郎》、《雪中探亲》等,在全国各地广为传唱。20世纪80年代以来,常德丝弦复兴。如《甜瓜里的旋律》、《要挂金匾》、《巧婆上大学》等曲目获得全国“群星奖”金奖,兰芝雅韵等曲目赴大马演出,深受海外友人喜爱。常德丝弦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社会实用价值。

常德丝弦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唱腔和表演形式极具保护价值。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表演团体,加上老一辈丝弦艺人的去世,已有100多首曲子失传,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常德丝弦优秀传统剧目的保护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常德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抢救保护措施,并正在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