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谁敢忽悠。

1,董仲舒是西汉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上承孔子,下启朱,成为儒学发展的关键人物,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2.董仲舒生于公元前198年,卒于公元前106年。早年致力于《春秋》杨公研究,在汉景帝时代担任经学博士,教过不少弟子。当他专心研究时,他有三年没去看他的花园了。他有很多学生,都是先来学董仲舒,再教其他学生。有同学在董仲舒学习了几年,没见过董仲舒。

汉武帝时代,参与对策,连续三次受到汉武帝赏识,被任命为江都相。这三策主要讲的是人与自然互动的问题,被后人称为“天人三策”。他在江都任职期间,曾是一名中国医生。后来从江都调到焦溪。不久,由于年事已高,又有挫败感,他辞职回家专心写作教学。虽然住在穷巷子里,但朝廷有些举棋不定的事,派廷尉张汤去请教他。

董仲舒的著作被后人编成一本书。在汉代,它被称为董仲舒的书,后来它被称为春秋范路。班固的《汉书·董仲舒传》收录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体现了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这些学术成果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可靠材料。

董仲舒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龚瑛(汉时为谏官)、褚大(梁相)、吕不淑(丞相长史)、(汉书段钟)。当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弟子有数百人。他的后代也因其学识而成为大官。董仲舒的得意门生和后学弟子有东汉时期的、、祖、颜安乐、刘向、王彦、何修。西汉另外两个著名的公羊:一个是胡杜,另一个是他的弟子公。公做了大官,不从事教学,所以没有弟子。

董仲舒之后,研究公羊学的学者,大多是董仲舒的弟子或重弟子、后学者。西汉时期公羊学非常盛行,对政治影响很大,这实际上是董仲舒思想对政治影响的结果。

因此,汉代思想家认为董仲舒“始扬阴阳,成儒家”(《汉书·五行志》)。

3.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可以用最简单的两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范路玉杯》)。

“败民延君”就是全国人民都要服从君主,也就是皇帝。这是董仲舒对历史教训的重要总结。周朝末年,诸侯强大,不服从周天子,于是天下分裂,整个社会陷入春秋战国的长期战乱中,百姓苦不堪言。人们想要过稳定的生活,就需要社会稳定。为了社会稳定,有必要树立天子的权威。“王权是社会秩序的代表”(恩格斯语)。只有“妥协民而延君”,才能建立稳定的社会。汉景帝时代,由于吴楚七国叛乱,一度破坏了稳定的秩序,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董仲舒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总结了教训。他认为所有的“人民”都必须服从皇帝,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以稳定社会秩序。这个“人”主要是指那些有政治实力的地方王公,因为只有这些人是不稳定因素,才会有分裂国家的可能。这就是董仲舒所谓的政治“大一统”。主张“大一统”,强调团结,反对分裂,防止分裂的重要思想,在当时是很有远见的理论,也是针对当时的分裂危险而提出的非常先进的理论。

“低头伸向天”,意思是君主要服从天。也就是说,皇帝要听天,天是儒家塑造的。归根结底,皇帝还是要听儒家的。

也就是说,要用儒家思想统一全世界的思想。从皇帝到官民,都要遵循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判断是非。这里的“大一统”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个思路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秦朝皇帝不信天,为所欲为,为天下人服务,造成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秦始皇无法无天。如果最高权力不受制约,就会导致严重的腐败,这是普遍规律,也是东西方思想家的认识。所以董仲舒认为有必要给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带上精神枷锁,让他的个人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董仲舒的天命论是社会政治的需要;它被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4.简而言之,董仲舒的政治哲学和核心思想就是“大一统”。“大一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的统一,与皇帝统一;二是思想统一,与儒家思想统一。儒家以天道的形式,凌驾于政治权力之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形式上是神学目的论,实际上是儒家政治哲学。他所说的“屈人而伸王,屈王而伸天”,本质上是一个平衡和谐的等级社会。平衡就是相互制约,相互制约才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