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历史上有哪些现实版的“火中涅槃”?

最早的“火中涅槃”——评岳丹

火中涅槃提到,琅琊阁每年公布的榜单有公子榜、美人榜、高手榜、帮派榜、富豪榜。先说这个公子榜。

公子榜这个名字肯定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但是历史上按照相貌和能力等级给公子榜确实是真的。

《后汉书·徐邵传》中记载:“初邵、荆二人皆有高姓,喜议乡党人物,且每月改号,故汝南风俗有‘月评’。”

这些单词是关于什么的?那是东汉末年,当时的大咖许绍和他的堂弟许婧,都以眼光独到而闻名。他们喜欢坐在一起评判当时的人物。无论忠奸善恶,无论是否在野,评论起来都没有任何顾忌。他们的评估名单每月公布一次,通常是在每个月的第一天,因此被称为“月度评估”。

由于许韶和许婧的高度权威性,岳丹的评论一时名声大噪。后来发展成四重奏,名人纷纷来此,以博取二徐之荣。被许氏兄弟称赞的人是“如龙上升”,被他们痛斥的人是“如坠豫园”。

为了得到更好的评价,徐氏兄弟,尤其是徐绍,从官员到州官都是毕恭毕敬的。许绍被任命为汝南郡功曹时,郡里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很害怕,都改变了行为。像袁绍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为了给许邵留个好印象,回国时不敢大张旗鼓,只好轻车简从地进城。袁绍自己的话是“我的衣服能让许子将看见吗?”我是开好车穿名牌的土豪。如果许绍看到我,就完了!

虽然月评完全靠二旭的眼力,但是准确率简直梦幻。仅仅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上帝已经走了多远。说曹操是“能治天下之臣,乱世奸雄”的是徐绍。

除了月评,当时社会上流行各种排名。东汉末年,政府腐败,宦官当道,战乱频仍。负责任的出租车人看不下去了,纷纷发声。当时他们称之为“说清楚”。谈资之风下,士子相见,互尝伦理,不肯参政。他们不仅说了“日复一日,夜以继日”,而且有成千上万的人大规模参与其中。所以可以说,东汉末年是一个全民动员,一起排位的时代。

遗憾的是,悦丹评价这份第一份榜单的评选活动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一,作为主持人,许绍和许靖兄弟分手了。后来十官治国,许绍不愿离开家乡,许靖因为得罪董卓,不得不离开家乡避祸。就这样,岳丹的评论淡出了历史舞台。

美人榜自古以来就深受百姓喜爱。

月评之后,根据人物性格品行进行榜单排名的活动基本消失了。因为岳丹评论这样的名单,权力已经大到足以影响朝廷官员的选拔任用。后世的统治者引以为戒,自然不会任其发展。琴棋书画等高雅无关的政治内容成为排行榜的重点。当然,还有美貌。

这方面的实践模式一般是这样的:某个领域比较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写一本书,他在书中公布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排名榜,并有详细的解释。如果这本书成功成为大众读物,那么这份榜单将会在短时间内传遍全国,并引起全民的关注和热议。如果这本书太学术,人们读不了也没关系。总会有后人读了,然后和他隔空作战。形式有点类似现在的弹幕:同意的话可以在边上批注“在顶楼”,不同意的话可以开启刷屏吐槽模式。

例子很多,这里就举几个。比如《诗品》中最经典的是南朝钟嵘的《诗品》,绘画领域的著名排行是唐代张怀瓘的《段华》。“唐宋八大家”的排名源于明代毛坤编撰的《唐宋八大家钞》,“江南四大家”的排名来自《明史》...

当然,最受民众欢迎的还是美女排名。但是,古代人的审美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姑且说古代“四大美女”排名中有所谓的“四大美女”,但当时的候选人并不是石、王昭君、丢辛的故事、杨贵妃。西夏黑水古城遗址曾出土“四美人图”,图中有王昭君、赵、班婕妤、绿珠。明代诗人张元开有一组名为《四大美女颂》的诗,分别由王昭君、赵、卓文君、绿珠所作。至于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版本,则是在清朝中期才成为流行版本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清美女榜。在这方面有一部公认的最好的权威版本——清代怀玉的《板桥杂记》。在这本书中,他对明清之际秦淮河沿线的名妓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提出了一个决定性的名单——秦淮八大美女,分别是、董小宛、边玉京、李、、陈圆圆、寇白门、刘。

△周璇饰演的秦淮八色董小宛。董小宛不是董鄂妃!野史绝对不能信!

古人除了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验来评判美女,还普及了“大聚会,大家一起评”的模式。这样的排名活动在《儒林外史》中有记载。大批文人百无聊赖,纠集了130多名戏班里扮演丹角色的女演员,让大家演一出戏。之后这些文人集体成为评委老师,投票选出前十名。怕声势不够大,我特意把入选名单贴到了最显眼的城门。对于这种行为,易杜军(微信:yiduiread)只能说:有钱有闲就是任性。

战力排名?别说了,你玩太多游戏了吗?

《火中涅槃》最接地气的榜单应该是高手榜和帮派榜。毕竟大家从小都受过金龙的教育,他们的武功都是作为江湖势力培养出来的。这些东西一点都不奇怪。对了,三国和水浒不也是武将排名,比较战斗力吗?这样按照武功和战力来排名应该是最常见也是最符合逻辑的。

哈哈。骚年,天真。易杜军(微信号:yiduiread)负责任的告诉你,古代根本没有什么高手榜和武将榜。

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军事大赛很难有明确的排名,除非举办冠军赛;另一方面,古代人根本不在乎这个。

最早出现在《史记》中的武林高手应该是《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而司马迁关注的是这些人的侠、勇、义,总之是超越的精神境界。至于武功,太史公没有多想。荆轲,最著名的刺客,也是用匕首对付不了秦始皇,却被秦始皇的剑杀死。

△英雄一般隐含着“最后一定要被吊死”的属性

后人坚决贯彻了这一写作的指导思想。所以,长期以来,评价习武之人的第一指标就是道德。当然,战力也在考虑之列,但从来不是重点。真正以武侠来衡量人物,要等到武侠小说的兴起。

就说三国和水浒吧。《三国演义》里描述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单挑,却从来没有说谁是武功第一。现在常见的三国武将排名只是热心读者根据战局自己推导出来的,当然也不排除三国各种游戏的洗脑。《水浒传》虽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但那是“排行”,不是武功。就说前三,天魁星胡保义宋江,天罡星余麒麟卢俊义,猫星智多星吴用。真正能打的只有卢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