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人海子

海子出生于1964年3月,安徽怀宁县一个封闭贫困的山村——茶湾。小时候,我在饥饿半饥饿的环境中度过了一个纯真的童年。随着我大哥和二哥的出生,原本贫困的家庭入不敷出。小学的时候,海子放学回家。为了让两个弟弟先吃饭,他经常只吃一些剩菜。上了初中,忙着种地。周六下午下课,海子从学校走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还是干了一整天的活,赚了几个工分,这样年底分红的时候可以多赚点粮油给家里。忙碌的工作之余,在菜地里拔几棵白菜炒(不放油,放盐)装在瓶子里,作为他下周的美味;背着一瓶腌萝卜和四五斤大米去学校。1979考上北大的时候,他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对着井边喊,激动地说他要实现第一次看到真火车并坐上去的愿望了。上北大的时候,我妈借了30块钱给海子。农村一个老裁缝的父亲,每晚开夜车为村民加工衣服赚钱,给海子提供他在北大时每月10元的生活费。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第一个月90元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65438年到0988年,孝顺的海子带着母亲在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时间。走之前,海子递了300元钱让她回去买她喜欢吃的用的东西。但这位母亲知道,儿子的生活也很辛苦:房间里没有电视、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既没有钱也没有闲暇去学跳舞、游泳或骑自行车。但海子不被理解,四次失恋,在封闭贫穷的生活中孤独凄凉地徘徊。在单调和孤独中写作不被人认可,甚至诗歌的出版也异常顺利。常远曾说:“今年刚开学不久(也就是写这首诗的前后)”、(现在)“我穷得暂时没有钱在商店买东西”。我想,出身于贫穷封闭地区的海子,向往的不是陶渊明那种“闲散”的生活,而是一种让全家人吃饱穿暖,充满家庭温暖的普通生活。1989年初,海子回了安徽,可家乡还是那么封闭和贫穷。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不敢和他说话,家里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从小无法摆脱封闭贫穷的环境,他心痛不已。

海子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太阳的一生。”他一定是受到了崇拜太阳的古埃及人、波斯人和阿兹特克人的启发,也受到了在太阳下死去并进入其中的美国诗人哈利的启发。克罗斯比的震惊。海子未完成的诗《太阳》足以照亮自己。由此,海子的人生不是黑暗而是辉煌。但是,对我来说,海子根本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朋友。他有长处,也有短处,甚至是致命的短处。我觉得我们应该对死者有一个现实的认识,就像我们对自己所做的那样。这是最起码的人道主义。我这里说的是导致海子自杀的一些具体原因,是他当下的痛苦。至于导致海子自杀的形而上学原因,肯定有人比我更有话说。

另外,我之所以专门写下海子的死因,是因为自从海子自杀后,死亡就一直笼罩着中国的诗坛。到现在为止,只有不到14的青年诗人自杀、死亡或被杀,这真的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数字。也许死亡和谋杀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我们不应该把太多的假设和误解与自杀混为一谈。听说浙江有个青年诗人自杀前曾在家乡祭奠过海子,让我心酸。我不想让死亡看起来辉煌。我敢肯定这是一件悲伤的事情,里面埋藏着真正的绝望。有鉴于此,我想说,所有活着的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与时代生活中的各种黑暗、无聊、愚蠢、邪恶抗衡。阴郁的氛围只能培养狭隘的心胸,对写作相当不利。

他无视生活中的“苦”,沉迷于对诗歌的追求,创造了一个神圣的诗歌神话帝国,他在潜意识的自然法则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用一生的时间在阳光下证明生活的真理;他的诗能震撼人类智慧的光芒。海子留下的作品,可以证明他是真正的“诗帝”,是真正的“诗歌英雄”!正如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谢冕先生所说:“这颗彗星的坠落令人震惊;他跌倒的时间,他跌倒的方式,他的人生似乎只是为了发光。他浓缩了自己非常有限的生命,让他在短时间内展现了生命的全部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