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历史文化的成分有哪些?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立足于儿童社会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这段话首先对课程进行了界定,它是以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为基础,类似于6-9年级的“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课程。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总目标,另一部分是分目标。
《品德与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参与和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人格的合格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它显示了课程的人文性和导向性。
有三个子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2,能力3,知识。
从上述分目标来看,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相比,两门课程的共同点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德育功能。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1.道德修养回归生活。现在的课程是把道德放在人的整个生活中,把道德课与生活课、道德课与社会课融为一体,这样就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提高和促进社会道德是为了生活(社会生活),培养和发展个人道德,而不是为了道德。同样,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也只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2.关注孩子的现实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关注孩子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这也是两个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只有关注孩子的现实生活,才能有效果,有针对性。另外要注意的是,课程是基于儿童的真实生活,但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复制”。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高于生活,内容设置应该是。
3.积极引导孩子的发展。以孩子自己的生活为课程依据,尊重孩子的生活。尊重儿童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但是,尊重孩子绝不是放任孩子不管。而是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达到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准确认识,对自己的合理把握。因此,课程追求的不仅是针对性、有效性,还有明确的方向。
4.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训练的内在统一。今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完整人生表现的人。面对他们所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表现既包括认知,也包括情感、意志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因素总是在相互作用中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当孩子遇到生活中的一件事或一个人时,他不仅仅是在感知。这是什么样的人?同时会有关于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疑问,然后会有感觉,态度,某些行为。
5.倡导自主探究学习。课程中设计的大部分活动或主题都需要孩子作为主体参与,要“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并不排斥接受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应该相互渗透,面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做出合理的选择。
动词 (verb的缩写)实施建议
根据课表,“道德与生活”和“道德与社会”每周两节课,已经不是基础教育阶段所谓的“辅修课”了。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它。要做好这门课,我们应该树立以下几个新观念:
1,教材概念。新的教材观应该是:教材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依赖的话题和实例。教材是教师触发幼儿活动的工具,是幼儿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有余地,让教师联系当地和学生实际,及时把新信息、新科技成果和学生放到社会上。
2.教师的观点。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应该是教师。“我是你的旅伴,你问路,我指着我们俩的前面。”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材,而是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选择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话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引导学生丰富生活,陶冶情感,发展性格,身心健康成长。
3.学生观。教师应该尊重和关心学生,确立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感受、体验、领悟和获得个人发展,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
4.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第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强调知识的灌输。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态度和能力。第二,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的重点不是单纯的学术能力的提高。而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第三,教学要开放,要主动。知识的来源不仅限于课本,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都是学习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新的教学理念是新的,不是为了教而教。
小学德育新课堂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确立教学主题、分析学习情境、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要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是新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各种主要活动环节组成的。它也被称为教学程序。一般来说,分为导入、新教、总结、拓展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包含有一定程序安排的不同活动。一般来说,新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体现以下几点:首先,教学过程应该是主动的。(即要体现师生互动,把传统的讲解、提问教学灵活设计成多种多样的活动给学生。)其次,学习方法要多样化。也就是说,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要重视他们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再次,工艺设计要大胆。(我说的加粗,不是指链接语言笼统简单,而是指链接语言。
每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要完整、清晰、总结到位,做到一方面以幼儿为主体,以各种活动为媒介,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整合儿童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事件,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德育课程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