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是哪个?

是苗族

苗族曾经有过漫长的原始社会。以树叶为衣,以洞穴或树巢为家,以妇女为首领的情况,在大量的苗族古歌中有所体现。从一些地区的亲属称谓系统中,也可以看到从母系制到父系制,从血亲婚姻到对偶婚的演变痕迹。秦汉以后,封建王朝在大部分苗族地区设县,实行“附款不从,叛兵不追弃”的政策。同时,铁器和生产技术在中原的传入促进了苗族经济的发展。无锡地区的苗族先民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掌握了用木皮编织、用草染色的纺纱和染色技术,并出现了产品交换;而氏族首领与人民平起平坐,生产力水平低下,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苗族原有的社会开始解体,原本由血缘关系构成的氏族公社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地缘关系的乡村公社。唐宋时期,苗族逐渐进入阶级社会,农村公社的首领拥有了对土地的支配权。汉族封建经济通过与苗族的频繁交往,促进了苗族封建领主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些“蛮酋长”和“蛮帅”成为世袭的“地方官”,拥有大量土地。这些“地方官”中的苗民仓是农奴(人称“田丁”),耕种领主的土地,交租和和服免费劳动,还要参加领主之间的争斗,为他们辛苦劳作。?南宋开始利用官职拉拢各族首领,以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很多地方官员得到了奖励,后来成了大大小小的土司。元明时期,苗族地区的封建领主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中央政府开始在湖南城步苗区实行“还田还流”政策,其他地区开始派驻流官。苗族地区地主制的兴起,削弱了以地主制为基础的土司政权。封建王朝限制了土司的权力,使土司制度走向衰落。到明末清初,其他一些苗族地区开始改土归流,使地主经济得以顺利发展。而湘西腊尔山区、黔东南雷公山区、古州山区至今仍处于“无君无主无从”状态,被封建王朝统称为“活世”。其社会发展仍处于农村公社末期。清朝雍正年间,大规模的“还乡”对封建领主的瓦解和地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对“活世”的军事征服,造成了苗族的大量伤亡,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生产力。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财富集中日益加剧。乾隆年间,湘西有一两千石粟的大地主,到嘉庆年间,有七八千石粟大地主。封建领主制度基本上在这个时候消亡了。?1840鸦片战争后,苗族地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苗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都做出了贡献。1949年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苗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经过5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苗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社会历史进程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据专家考证,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如下:第一次大迁徙是苗族先民从发源地四川的雅砻江、岷江、巴江、嘉陵江中上游,沿长江向长江中游南北两岸东移,定居在南岸的大洞庭和栗鹏之间。北岸到达江汉平原。我在这里住了很多年。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改善了,人口增加了,科技文化水平也日益提高。这是苗族自西向东的第一次大迁徙。大迁徙的原因是古羌人和南方人强迫苗族先民东迁,大约在几万年前(原始原始社会)。?第二次大迁徙是苗族先民在长江中游长期居住后,人数众多,势力强大,故称“九里”。他们与南方的颜地家族发生了冲突,打败了颜地家族,他们中的一些人直接将颜地家族追到了黄河北岸。在这里多年,九黎民族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此时出生的蚩尤,聪明好学,勇敢善战。后来成为九黎族的首领,制造各种武器,军事实力强大,与来到黄河上游的黄帝族发生武装冲突。起初,黄帝在九次战争中被击败,然后他与颜地族联合起来,在涿鹿之地与蚩尤作战。结果蚩尤战败被杀,头颅被埋。此后,九黎族各部虽与黄帝族长期斗争,但因群龙无首而屡战屡败。这种由南向北的迁徙发生在大约4300-4600年前(上古至黄帝)。?第三次大迁徙蚩尤战败后很久,九黎族的一部分部属在北方建立了李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被俘为奴,后来并入汉族;经过长途跋涉,他们中的大多数撤退到了南方。在长江以南的洞庭和栗鹏之间,建立了三苗部落联盟。这是大约4200-4100年前由北向南的迁移(黄帝去了唐尧)。?第四次迁徙中,苗族先民在洞庭和栗鹏之间辛勤劳作,建立了三苗部落联盟。经过长时间的休息,他们逐渐变得强壮起来。唐尧很怕三苗,* * *工,桓斗(即“香斗”),于是在顺即位,立即“北分三苗”,在幽州工作;把心放在崇山;三苗三危;在羽山,强大的三苗部落联盟分裂瓦解。也有人逃到了东海,这个苗族的祖先也保存了一个独立的群体。只有逃到三险的人还在挣扎,直到于霞时期,他才初步投降,住进了三险山区。这次是单独迁移,迁移方向不一样。如三苗由南向西北迁徙;他们中的一些向东迁移;环都基本没动,就是从洞庭、栗鹏移到今天的湘西。时间约为距今4100年(虞舜-于霞时期)。?第五次大迁徙,这次迁徙是单独的回归。比如被逼到三危(三苗)的,就是最强的那个。他们屡遭武装抢劫,一次次抵抗,一次次溃败,一次次逃亡。他们从三兴山出来,穿过大雪山,跨过浑水河(黄河),向着南风的方向一步步前进,经过甘肃、青海,经过产牦牛、骆驼的“藏彝走廊”。金沙江沿岸苗族向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的迁移方向是从北方。其中一支(欢斗)流放到崇山是一次短途迁徙,即从崇山向东,一度到达湖南常德地区,再沿水路到达洞庭和栗鹏。后来周朝视之为隐患,“命方术伐夷于南”。到了战国时期,吴起发武力“南下”,占领了洞庭、苍梧等地。这支苗人被迫逃入武陵山区,刚刚发展壮大了一点,又屡遭东汉镇压,被迫“向日落之地”逃亡,最后到达现在的湘西、黔东北、川东南、鄂西南。这个苗族的迁徙方向是先东后西。逃往东方的那一个(三苗有的有苗)并没有在东海沿岸长期定居,而是慢慢离开海边,逐渐西移。他们中的一些人(大约在4000年前)可能已经漂洋过海来到日本。今天,日本一些地方有许多文化现象与中国黔东苗族相似甚至相同。从黔东苗族迁徙歌中可以看出,这次苗族迁徙是和平转移,没有打仗。他们从东到西逐渐从“靠海右”的地方回到了原三苗部落联盟的驻地。过了一段时间,为了“找个好地方”,他们从洞庭湖迁回无锡一带,再沿武水进入南岭走廊,经过岳城岭北麓。这个苗族的迁徙方向一般是从东向西。上述三个苗族的迁徙时间约为1200年前(周至宋)。?除了上述大迁徙,还有很多小迁徙,但在宋代前后,大部分苗族人都定居在现在的居住区。但元明清统治者继续“镇压”,湘西、黔东南苗族四处逃亡,却始终没有离开湘西、黔东南和川黔滇地区。?总之,历史上苗族的迁徙经历了很多地方和艰辛,直到十九世纪(近百年)才定居下来。尤其是最近几十年,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人们才过上了民族平等、安居乐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