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幸存的明代状元卷子,字迹比印刷体好。是谁的?
人们非常重视笔迹的美,甚至认为看到笔迹就能看出这个人的一些性格,如果你看到他自己的笔迹是怎么写的。隋代科举制度出现后,科举考试要求中就有了对书法工整美观的要求,就像我们现在的考试一样。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明代唯一一张代代相传的状元卷子。里面的字迹让我们现在读起来都觉得很惭愧。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赵,他25岁就中了状元,充分诠释了“春风骄傲”这个成语,而新科状元光宗耀祖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耀。赵生于公元1573年,今山东荆州人。1598年,他被A-1第1名进士录取,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因为他在25岁时就中了头奖。
所以他在明朝的官位也比较大,做的是大臣之礼。这是因为为官清廉而深受百姓爱戴,但他依然没有抵挡住官场的黑暗。公元1622年被弹劾辞职。虽然没有得到好的结局,但能被后人铭记,也不枉此生。
为了被后人铭记,为了流芳百世,赵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努力工作。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努力了很多年才能够写一手好字。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字在他的顶上试卷上写得工整方正,就像是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一样。
这样的字迹就算是现在以整洁著称的衡水也比不上。毕竟写衡水可以用圆珠笔,但那时候只有毛笔可以写。作为软笔,毛笔的书写要求比圆珠笔高。说说这状元卷子的来历也是个有趣的故事,因为状元卷子在历代都是机密档案,不会轻易传到民间。
然而,这份排名第一的试卷实际上是赵的第十三代孙赵焕斌在上世纪80年代捐给国家的。因此,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份状元卷子是如何透露给赵家人的,是因为他深受皇帝喜爱,受到皇帝赏赐,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根据历史记载和赵13代之孙赵焕斌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这张状元试卷是我们的故事主人公赵偷的。
偷自己的顶级试卷。为什么?毕竟在中国古代,像小偷这样的人是非常被看不起的。赵是一个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人。这种偷窃行为是很被鄙视的,那他为什么要破例自己去偷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朝政都是宦官把持,他被弹劾罢官。为了不在别人手里败坏自己的名声,他偷了自己的试卷留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