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空空导弹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1958年,根据中苏友好条约精神,通过谈判将K -5M空空导弹实弹引进前苏联。这种导弹采用雷达波束制导,由无线电控制、自动驾驶仪、滚转稳定性自动控制、战斗部、无线电引信、火箭发动机、电池舱等组成。弹头呈锥形、纺锤形、十字形翼尾。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最大发射距离6公里,高度2500米至16500米。主要用于攻击大型战斗机。中国研究人员在学习和消化这种导弹的基础上,进行了仿制设计。在学习研究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制出了样品弹,首次试验失败。这时,帮助中国研制导弹的专家都撤走了,中国人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空空导弹。在自力更生精神的鼓舞下,中国的军事技术专家终于生产出合格的仿制品。雷电1空空导弹试制成功。在射击试验中,原型弹基本达到了原弹的技术性能。中国终于能够生产自己的空对空导弹了。
在模仿成功后,中国的研究人员开始改进他们的研究。改进的目标有:导弹采用红外自动制导,触发引信与非触发引信相结合,鸭式气动布局,半球形钝头战斗部等。经过努力,终于研制出一种改进产品。该产品被命名为雷电2空对空导弹。该型导弹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提高了探测器的灵敏度,增加了导引头的探测距离,加强了对太阳和天空背景的抗干扰能力,降低了早期引信爆炸的可能性,增加了低空使用时的发射距离。新导弹呈细长圆柱形,两对三角形舵面,飞行速度为2.2马赫。该型空空导弹设计定型后,获得批准并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一段时间内,该型导弹成为空军作战飞机的主要攻击武器。
中国在模仿和改进的基础上,结合新材料和新技术,进入了完全自主研发的时期。中国军事技术专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研制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空导弹系列,并在新研制导弹的命名上采取了尊重历史和中国文化的态度。后来的空空导弹都被戏称为“霹雳”,形成了名副其实的“霹雳”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