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1世纪中国建筑幕墙的发展?

中国建筑幕墙从1978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初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幕墙生产国和使用国。21世纪前五年(2001 -2005),中国建筑幕墙继续快速发展。

2005年中国生产(使用)建筑幕墙约4150平方米,约占世界5500万平方米的80%。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安装约2亿平方米的建筑幕墙,占全球3.25亿平方米的一半以上。中国成长了一批大型幕墙企业,有的年产量超过654.38+0万平方米,有的年产量达到250万平方米。他们的设备水平大大超过国外知名幕墙企业。国内幕墙生产企业已经能够为不同的建筑提供各种类型的幕墙,并通过与国际知名幕墙企业的竞争,承包了国外的大型工程。国内企业占据国内市场的80~90%左右,海外公司(包括港澳台公司)占据不到20%的市场。近年来,国内建筑的各种新水平为建筑幕墙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建筑幕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培养了大批幕墙技术人才,以博士、硕士为骨干。他们不仅成功地为许多大型工程设计了幕墙,而且在幕墙测试和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支上千人的队伍分布在幕墙生产企业、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中心)、高校、科研院所,他们是中国幕墙技术的中坚力量。

经过20多年的严峻考验,中国建筑幕墙质量,厦门9914号台风,阵风风速达到46m/s,在厦门盘旋了8个多小时。在厦门,7万多棵行道树倒塌,户外广告牌几乎掉出,70%以上的公交候车亭被吹倒,但幕墙主体结构完好,只有少数玻璃板被飞沙走石和广告牌倒塌损坏。有的开扇因为没关或者因为锁质量的原因被撕掉了,墙角的几块铝板脱落了。厦门会展中心400T-m施工塔吊倾倒报废,会展中心安装的上万m2石材幕墙完好无损。2004年,台风云娜登陆浙江,造成巨大损失。然而,在位于台风中心的台州市,只有几块玻璃破碎,一些铝板脱落。

虽然建筑幕墙是从国外发展起来并传到中国的,但由于中国如此大量的生产和使用建筑幕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使用经验。这些建筑幕墙在建造过程中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物理性能测试和抗震测试,揭示了建筑幕墙的内在规律。我们在总结生产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发扬了我国已经形成的产学研合作经营的传统。除幕墙生产厂家和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中心)总结生产经验和检测结果外,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包括附属科研院所)对建筑幕墙进行了多学科研究,将上述生产经验和检测结果上升为科学理论,提出了大量研究报告,开发了大量新技术、新检测方法、新工艺和新理论(设计原理)。我国是世界上系统研究和测试建筑幕墙抗震性能的国家,制定了世界上唯一的国家标准《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我国对索杆结构的索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获得了大量的试验参数,使我国对索杆结构和自平衡索杆结构的机理有了系统的认识。武汉凌云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展了双幕墙样板房的热工测量,中山盛兴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展了双幕墙的热工与气动研究及软件开发,深圳方大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展了双幕墙热工性能研究,深圳三鑫与深圳工程院联合开展了透明单幕墙、 阳光控制镀膜单层玻璃幕墙,三栋双层透明玻璃幕墙样板房一年(365天)连续太阳辐射热工测量记录,揭示了太阳辐射对双层(单层)幕墙影响的系统参数,使我国双层幕墙的研发比其他较早发展双层幕墙的国家更加深入和系统。 我国建筑幕墙新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深圳市民中心博物馆预应力平行索网玻璃采光顶(54m×30m)是世界上第一个无凹曲线的预应力索网屋面结构。国家大剧院的双曲面金属玻璃屋面、北京植物园温室的大型全玻璃屋面、白云机场8.2万平方米点支式玻璃幕墙、新保利大厦90m×60m单层索网玻璃幕墙,都是世界之最。

回顾我国建筑幕墙的发展历程,我国早年使用的幕墙大多由海外企业建造,其主要原材料铝和玻璃全部或大部分依赖进口。中国幕墙(建材)企业是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从无到有成长起来的。海外企业在几十年发展经验和经验的有利条件下,与一无所有(知识)的中国幕墙企业竞争,却未能阻止中国幕墙企业蓬勃发展,市场份额从未超过20%。这是因为中国幕墙企业从一开始就把技术开发作为生存之本,所以他们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幕墙技术,并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一直在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开发新产品,不仅可以在国内生产,国外也可以在国内生产。因为这个过程相当短,国内大部分幕墙技术人员都很年轻,而且由于传统的观点(体系),在原始创新上比不上国外企业。我国目前使用的幕墙品种和技术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这是我们未来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必须有我国原创的幕墙品种(技术),铝、玻璃等主要幕墙材料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世界上的各种玻璃都可以在中国生产,中国进口的设备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品,很大一部分比国外先进。但由于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差,产品质量和品种比国外同类企业差,特别是不能自主开发新品种,靠引进就会受制于人。今后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特别要重视原始创新和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建筑幕墙技术标准体系,但是技术标准的宣传和执行并不到位。比如为了限制玻璃幕墙对有害光线的反射,国家标准《玻璃幕墙的光学性能》GB/T18091-2000已经发布了五年多,很多省市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国家标准。

幕墙产品基本都是传统工业产品或者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有优势,未来几年在世界上也有竞争优势。有人指出,世界其他地方建筑幕墙的消费量是中国的一半左右,国内幕墙企业的发展还是立足于国内战场,也可以到国外发展,比如前苏联、亚洲、非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入欧美市场,可以拿下10-20%的市场,相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是非常小的。虽然不能忽视国外市场,但要知道,只有参与国外市场竞争,才能完善自己的幕墙。

国家计划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左右。建设部《建筑节能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地下水、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累计建成太阳能建筑8000万平方米,其他可再生能源建筑500万平方米。他指出,玻璃幕墙应该从耗能建筑向“生产性”建筑发展。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就是开发光电幕墙,让玻璃幕墙不仅能“亮起来”,还能“通电”。

2005年,国家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该标准的发布对中国建筑幕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出的节能设计要求会增加幕墙成本,减少幕墙用量。但国家也提出利用现有建筑幕墙(约2亿平方米)。要求在2020年前完成(即每年约10万平方米的改造),这样我们可以预测2006-2020年我国建筑幕墙(包括节能改造)的消耗量在4000-5000万平方米之间。

21世纪,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按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方针,自主创新,发展我们的幕墙技术。世界建筑幕墙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新幕墙大多是建筑师创造的,最终由幕墙工程师实现。建筑师应该站在建筑幕墙发展趋势的最前沿,引领这一趋势的健康发展。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把握新规律,总是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严肃、严谨、求实的,同时又是创造性的。科学的基本态度之一是质疑,科学最基本的精神是批判。与人类其他活动相比,科学活动尤其是自然科学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不断进步。即使在其他方面出现倒退,科学也总是会进步的,即使是缓慢而艰难的,这说明自然科学活动中包含了人类最进步的因素。

中国的幕墙技术要学习世界的长处,弥补中国的短板,创造中国的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创新不仅包括重大的科技突破,也包括中等甚至微小的技术进步。新世纪中国建筑幕墙的发展应该是:

1.要有计划,要根据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的要求。近期规划(1-3年)以发展规划为主,中长期规划(4-10年)以发展和构思规划为主,为幕墙技术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个计划不是简单的生产发展计划,其核心应该是科技创新计划。

2.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完善适合我国建筑幕墙技术发展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建筑幕墙技术人才队伍。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建筑幕墙行业要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学研究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幕墙行业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世界级顶尖科学人才、国际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对于现有人才(尤其是年轻人),要帮助他们继续提高技术素质,系统掌握新技术;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能熟练使用外语阅读、书写商务、设计等文件,用外语进行沟通和谈判。还要吸引大量国内外高级人才参与幕墙研发,形成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学科人才队伍。幕墙行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做自主创新的开拓者、拼搏奉献的楷模,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辉煌业绩。

3.建立自主技术创新新体系。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角度,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自主技术创新应该是全过程自主,即自主创造、自主掌控研发全过程、自主掌握创新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创新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自我创新,这是一种封闭的创新。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区别在于,自主创新是自主控制R&D的全过程,但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不排除其他国家参与创意和研发,凡是有实力、愿意按规定条件参与R&D的单位(个人)都是接受的,但其创意和R&D的全过程由我控制,最终的审核和决策由我决定。另一种倾向是在与其他国家合作时放弃R&D的全过程控制,创新成果落后于他人,成果出来了,既没有达到培养和造就自己人才队伍的目的,创新成果也没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建立自主创新发展机制,需要有计划地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开发机制。企业要建立R&D机构和R&D基金(一般占年销售额的2-4%)。同时,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联合研发,要从单个企业、单个项目的分散局面,转变为有计划、有长远规划的统一有组织的机制,充分发挥所有私人幕墙的优势。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幕墙行业(包括开发更先进的计算软件,建立CAD→CAM系统,即无纸化生产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报价和模拟投标系统等计算机管理系统),使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从幕墙生产国发展成为幕墙技术强国。

4.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调整幕墙行业的产业结构,组建几支能够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航母舰队”,引领整个幕墙行业的大发展。这些企业不仅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且具有世界知名品牌战略。要认识到核心竞争力是品牌,没有自我和国际知名品牌是无法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必须有创名牌的意识,把创建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提上重要日程,在人才国际化的基础上实现品牌国际化。是企业从世界加工厂发展到引领世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加工厂的发展模式是哑铃型发展模式。贴牌生产是一种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只有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己品牌名称的产品,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只有高效率的生产才是有发展潜力和发展潜力的生产,实现品牌国际化任重道远。

5.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世界接轨的规范和标准体系。在认真执行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规定》的基础上,淡化技术规范的强制性,不能将技术规范视为一般意义上的法律。设计师无论是否符合规范,都不能推卸责任,改变过去“只要符合或不违反规范,即使有问题,设计师也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的认识(英国标准和规范中,全文只有一句用黑体印刷的,统一放在规范序言的最后一行,以突出其重要性,称为“遵守英国标准本身并不能免除其法律责任”)。这就迫使设计师要开动脑筋,调动创造力,高质量地解决问题。技术人员应该以规范为导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跟随。标准化编制要走市场化、多元化道路,避免排他性垄断,标准化审查成员要有广泛代表性,实行公示制,不能由标准化编制单位(编制组)圈定。要防止个人和单位利用规范垄断市场,排挤其他企业,使规范真正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规范。中国的规范(标准)不仅要与世界接轨,提高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而且要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使中国编制的规范(标准)成为世界最新技术的结晶,成为世界最先采用的规范(标准)。我们应该开辟更有效的方法来宣传和实施技术标准,使其广为人知并付诸实施。

6.政府要在提高执政水平、改善政府对幕墙企业管理的基础上,从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对企业进行引导,并严格按照建设部《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规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动幕墙技术发展,为企业创名牌创造良好环境,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创名牌。幕墙企业技术人员要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敢为人先,大力发展幕墙新技术,形成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的联动机制,各种创新相互促进。

7.加快全球化的步伐。它包括很多方面。一是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人才国际化,邀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和讲学,参与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要走出国门,了解世界,选派优秀青年技术人员出国学习,在国外设立R&D机构,尽快掌握世界先进技术,赶上世界幕墙技术发展潮流,进而引领世界幕墙发展潮流。幕墙企业不应局限于承接国内工程,还应走出国门承接工程,参与国际大型幕墙工程的竞争。这不仅将增强国内幕墙企业的经济实力,也是实现幕墙技术在世界领先地位的先决条件。

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充分利用我国20多年来建设2亿多平方米幕墙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其他行业发展的新技术,依靠已经建立的幕墙技术人才大军,不断用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改造幕墙行业,我们完全有信心、有信心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从中国到中国。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