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中桥梁的发展史

桥梁是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

在原始时代,人类利用自然倒下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从溪流中伸出的岩石、生长在山谷岸边的藤蔓等穿越水道和峡谷。很难考证人类是什么时候有目的的砍树造桥或者堆石头立石头造桥的。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9年)建造了一座多跨木桥。

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就已经有了梁式桥和木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前后,西周时期渭水就有了浮桥。该桥长183米。古罗马于公元前621年建造了一座横跨台伯河的木桥,于公元前481年建造了一座横跨赫勒海峡的浮桥。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世纪修建了一座石拱桥(有阶梯状拱腹)。

17世纪以前,古代桥梁一般用木材和石材建造,桥梁按建筑材料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据考证,我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了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砖画像,刻有拱桥图形。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 ~ 617年,净距37米,是第一座主拱圈上有小腹拱的空腹(开肩)拱。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拱圈和墩一般较薄较轻,如宝带桥,建于816 ~ 819年,全长317米,墩薄拱平,结构精巧。

在罗马时代,欧洲建有许多拱桥。早在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罗马台伯河上就修建了8座石拱桥,其中包括公元前62年修建的法布里奇奥石拱桥,两跨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52米高的阿尔桥。此外,还有许多石拱桥水道桥,如法国现存的Garde导流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三层,底部7孔,跨度16 ~ 24米。在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形,跨度不足25米,墩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

罗马帝国灭亡数百年后,欧洲的桥梁建设进展甚微。11世纪后,尖拱技术从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1178 ~ 1188修建的阿维尼翁桥,是一座20跨的尖拱桥。英国1176 ~ 1209年建造的泰晤士河大桥是一座19跨度约7米的尖拱桥。

西班牙在13世纪建造了许多拱桥,比如托莱多的圣丁桥。除了圆拱和割线拱,拱桥还包括椭圆拱和平拱。建于公元1542年至1632年的法国皮埃尔桥,为七孔不等跨椭圆拱,最大跨度约32米。当时流行椭圆形拱门。

1567 ~ 1569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修建了一座三跨平拱桥,高跨比1∶7。建于11 ~ 17世纪的桥梁,有的桥面两侧有店铺,如威尼斯的里亚托桥。

石梁桥是石桥的另一种形式。中国陕西Xi附近的灞桥原名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从11到12世纪,南宋全州地区修建了数十座大型石梁桥梁,包括洛阳桥和安平桥。安平大桥(五里桥)原长2500米,362孔,现长2070米,332孔。英国达特穆尔现存的一些石板桥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早期的木桥,绝大部分木桥都是梁式桥,比如秦代在渭河上修建的魏桥,就是多跨梁式桥。木梁桥跨度不大,支腿木桥可以加大跨度。公元3世纪,中国在甘肃安西和新疆吐鲁番交界处修建了一座“长150步”的舷外木桥。405年至418年,甘肃临夏附近修建悬臂木桥,河宽40尺,桥高达50尺。

八字木桥和拱形木桥的跨度也可以加大。16世纪的巴萨诺桥是一座八字形木桥。

木拱桥出现的比较早。公元104年在匈牙利多瑙河上修建的图拉真木拱桥有21孔,每孔跨度36米。中国在河南开封修建的虹桥,净距约20米,也是一座木拱桥,建于公元1032年。日本人在岩国金川江修建的缎带桥是一座五孔木拱桥,是在公元300年左右,在来自中国的高僧独立禅师戴满恭的帮助下修建的。

中国西南有竹条做成的竹索桥。著名的竹索桥是四川省冠县的竹浦桥。该桥有8孔,最大跨度约60米,全长330多米。它建于宋朝以前。

古代桥梁基础,罗马时代采用围堰法,即把木板堆成围堰,抽水后在其中修建桥基和桥墩。建于1209的英国泰晤士河拱桥基础采用围堰法施工。但当时只用人工打桩抽水,地基较浅。中国11世纪初,著名的洛阳桥在桥址把石头扔得满河都是,在上面养了两三年的牡蛎后,筏基就胶结起来了,这是一个创举。

扩展数据:

中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西周和春秋时期为主,包括之前的历史时代,是古桥的创始时期。这时的桥梁除了原来的木桥和汀布桥之外,主要有梁式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大多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道狭窄、水流平缓的地区,桥梁也只能是木梁桥,技术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另一方面,浮桥常用于水面宽阔、水流湍急的河流。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桥的创造和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耀眼的发展阶段。此时不仅发明了人工建筑材料的砖,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战国时期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石材在建筑中的多面利用,从而在原木梁桥的基础上为桥梁增加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的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石拱桥应运而生。

所以秦汉时期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其实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所以根据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大约到了东汉时期,梁桥、浮桥、索桥、拱桥这四种基本桥型都形成了。

第三阶段以唐宋为主,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为辅,是古桥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相比秦汉国力更强,唐宋实现了长时间的安定团结。工商业、交通运输、科技水平非常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非常有名,尤其是在赵州桥。七个世纪后,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桥梁。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

第四个阶段是元朝、明朝、清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大的创新和技术突破。此时的主要成果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复和改造,留下了许多桥梁建设的施工文件,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

此外,一些艰巨的工程,如万年大桥在程楠,江西,盘江大桥在贵州建成。与此同时,四川、云南等地修建了许多索桥,索桥的施工技术也有所提高。到了清末,也就是1881年,随着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开通,迎来了中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革命。

历史上和现在,大多数桥梁都建在水上,只有道格桥和现代城市中的人行天桥和行车天桥建在高楼之间或大道上。

从天生桥的利用到人工造桥,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过程。从简单的木桥到今天的钢桥;从单梁桥到舟桥、索桥、拱桥、花园桥、板桥、光纤桥等。建造这座桥的材料主要是木头、石头、钢铁和钢筋混凝土,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然而,中国的桥梁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著名的科学技术史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桥梁“在宋代有了惊人的发展,建造了一系列巨大的板梁桥”。在当代中国,武汉和南京修建的长江大桥更是为世人所称道。

可以看出,桥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童年、青春期、青年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而且越来越成熟。14世纪以前,中国在桥梁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时至今日,仍是世界上重要的桥梁国家。

百度百科-桥